【摘要】移动通信、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发展进步加速了社会生活的场景化,移动视频则以其视听伴随性成为广为应用的媒介形式。移动视频政治传播的场景建构可从三方面展开:视频游戏场景把政治场景嵌入游戏之中,也可形成现实时空的游戏化场景,使严肃的政治元素变得轻松有趣。虚拟社群场景打造跨越时空区隔的移动虚拟社群,以强化用户的政治参与意识,以互动的形式形成群体性身份认同。沉浸式场景则借助新技术,强化沉浸式体验带来的现场感,实现政治传播的深度场景化。
【关键词】移动视频;政治传播;场景传播
当下,移动通信、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发展进步加速了社会生活的场景化,移动视频则以其视听伴随性成为广为应用的媒介形式,移动视频的政治传播逐渐场景化。从物理存在、技术逻辑、社会精神三个角度对移动视频政治传播的场景进行考察,时间场景和空间场景、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共性化场景和个性化场景三组对立的场景意义凸显。移动视频政治传播的场景建构可从视频游戏场景、虚拟社群场景、沉浸式场景三方面展开,为移动视频用户提供新奇有趣的政治场景,激发政治传播的互动活力和沉浸式体验。
一、移动视频场景传播的发展契机
20世纪80年代,梅罗维茨从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中获得灵感,提出了“场景”概念,研究了“媒介场景”对人的行为及心理的影响。罗伯特·斯考伯则最先提出了有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场景概念”,他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指出,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是移动互联网的“场景五力”,其所营造的内容场景将帮助每个个体获得前所未有的在场感。[1]胡正荣将Web3.0定义为“场景细分时代”;[2]彭兰则指出,“与PC时代的互联网传播相比,移动时代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适配。场景成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种核心要素”[3]。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和现实开始实现无缝对接,人们进入了便利而丰富的立体场景传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已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车联网、智能家电促进“住行”体验升级,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移动互联网服务场景不断丰富、移动终端规模加速提升、移动数据量持续扩大,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创造了更多价值挖掘空间。[4]当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应用深度渗透、介入社会生活,重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社会生活的场景化已成事实,“场景时代”已然到来,且仍处在蓬勃发展之中。
麦克卢汉认为:“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它们对人及其环境都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这样的延伸是器官、感官或曰功能的强化和放大。”[5]从媒介进化的角度来看,媒介将为人类带来多向性延展,向着人性化智能化发展。而视听并重图文兼具、充分个性化、伴随性的移动视频则有望成为普泛的媒介利器,场景时代的场景重任将更多地以移动视频的形式呈现。
移动视频解放了视频用户的时空限制,随着相关技术的完善,移动视频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移动视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崛起,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重要发展趋势。“与媒介环境和人们的接收习惯相适应,中国政治宣传片呈现出明显的平民化倾向”,[6]移动视频的政治传播在当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治视频的制作与传播由自发走向自觉,并经由移动视频媒体倍增其影响力。庆祝建党95周年的微视频《我是谁》,在一分多钟的时间内,以温暖朴实的镜头传递出“我是中国共产党,我一直就在你身边”的理念。网友纷纷表示“被我党的第一次广告圈粉了”。时政微视频《初心》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是央视第一次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人物专题片首发从传统电视端移至新媒体平台,24小时内,该视频点击量突破4亿,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7]在蓬勃发展的场景时代,我国移动视频的政治传播必然在当下平民化的趋势下走向广泛的场景化,移动视频的政治场景传播迎来空前的发展契机。
二、移动视频政治传播的场景考察
(一)时间场景和空间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