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部分高校还没有设立专门防止性骚扰委员会,专门的工作制度还不健全。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女研究生举报副教授钱逢胜性骚扰”事件持续发酵。《新民周刊》记者了解到,举报女生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她已于昨天(12月8日)晚上去派出所报警,今天早上回到公司正常工作。
小文举报材料的网络首发文章钱逢胜被举报的内容,有待上海财经大学校方和警方的进一步调查取证。但本次事件目前已经引发几大疑问待解。
一问:高校学生对教师的投诉机制是否通畅?
女生小文(化名)的举报文章在网上发出后,短时间内,大量网友在微博、微信公号等途径留言,证明钱逢胜对女学生语言、举止暧昧的行为在过去的较长时间内一直存在。小文从12月6日晚上在微博上倡导有被钱逢胜骚扰过的其他受害者给她私信,她看这些私信“看了一晚上”。
那么,有如此多的可能受害者,为什么之前上海财经大学并未注意到钱逢胜的不当行为?
根据公开资料,钱逢胜在上海财大完成了从学士到博士的学位学习,并从1986年开始在该校任职教师至今。从其进入上海财大开始本科学习,他三十多年间没有离开过上海财大,可谓是该校一手培养出来的。
有网友据此质疑上海财大“包庇”“护犊”。当然,校方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有否包庇、失察,有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调查才能做出结论。然而,学校是否建立起了这样一种学生对教师不当行为的投诉机制:学生能感觉到投诉本身是安全的,处理投诉的机构是可信任的,自身不会遭受打击报复吗?
只有在这样的机制下,学生在被教师侵害时,才可能选择及时地向学校反映,让学校来保护他们,以避免更多侵害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0月底,教育部公布了对全国人大“关于关注内地高校性骚扰事件,校内成立防止性骚扰委员会的建议”的回复。
上述回复表示:目前,部分高校还没有设立专门防止性骚扰委员会,专门的工作制度还不健全。“我们将会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高校等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机构,健全性骚扰防范工作机制”。
小文举报材料中列出的钱逢胜对她侵害之后的录音二问:高校对教师的权力监督机制是否完善?
目前网络上对钱逢胜的留言评价,除了和性骚扰相关的,还有一部分集中于他对于学生的评价权力过大。有网友称,钱逢胜教的课的最终考核有时就是一道大的主观题,答得是好是坏全凭他一人说了算;钱逢胜动辄以挂科来威胁学生服从他。
这恰恰是这次站出来举报的小文以及其他很多没有站出来的可能受害者,不敢在一开始就明确反抗的重要原因。辛辛苦苦考上研究生,谁也不愿意轻易得罪教师,让自己的课业成绩受影响甚至不通过考核。
学生一门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分,当然应该主要由任课老师来做出评价。但是,如果这种评价的权力只集中在任课老师一人手中,没有其他的监督限制;这门课又是某些学生的重要的必修课,甚至任课老师就是学生的导师,那么,这就为教师“权力寻租”的滋生铺就了一张温床。
一方面,钱逢胜得到了上海财大官方的认可,从而获得了该校会计学院副教授、上海财大浙江学院会计系主任、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专家、财政部会计基础理论专门委员会委员等任职,成为数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另一方面,上海财大对钱逢胜手中权力的监督,又是否能获得公众的认可?
三问:对受害人的指责、受害人的自责何时可以不再出现?
小文的举报材料在网络上曝光不久,发布该材料的微信公号的评论区就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这老师肯定是有问题的,校方应处理。但回过来看,当事女生同样是有问题的……当事女生的种种过程和事发经过表明事情并不单纯。”还获得了1000多个赞。
还有网友留言表示,自己的朋友圈有人如此评论:“性侵确实不对,但我相信上过他课的学生都会心怀感激”“虽然同情她的遭遇,(但)女生到了这个年纪有了社会经验应该能保护好自己,觉得教授有问题就不应该上车”。
当然,这种来自他人的“被害者有罪论”并不是大多数,而且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错误的认知已经越来越少,但仍未完全消失。
另一方面,受害者本人也会陷入自我谴责的怪圈。为小文提供法律援助的万淼焱律师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一开始,小文曾经自责,她后悔自己在被钱逢胜锁在车内骚扰时,没有足够的胆量做出更为明显和激烈的反抗。
实际上,这种对“完美受害人”的期待是完全反人性和不科学的。近年来,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已经对此做了大量的科普传播。本次事件证明,这样的传播必须持续地做下去,才可能真正保护受害者、威慑施害者。
新民周刊记者 王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