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评论,是媒体的一张面孔、一种标识、一杆大旗,对塑造媒体形象、涵养媒体气质、展现媒体特色,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人民网高度重视言论工作,倾力打造以《人民网评》为代表的系列品牌栏目,着眼解疑释惑、激浊扬清、引导舆论、凝聚共识,在网上舆论场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今年5月,人民网组建网络评论部,力求进一步提升观点评论的能见度、穿透力和权威性。半年来,我们加强选题策划,主动设置议题,及时回应舆情,推出了一系列重磅网评,“人民网评”的舆论引导力和品牌影响力愈益凸显。

为什么评:使命与责任

网络时代,信息海量。人们在为此欢呼之后,逐渐出现了对信息芜杂的警惕和信息过载的厌弃。随着“算法”来袭,人们又多了一份对信息茧房的焦虑。这个时候,对信息的精选、梳理、分析和解读,一定程度上就成了受众的“刚需”。另一方面,公众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源于舆论构建的“拟态环境”。当舆论根据局部信息和个性视角勾画外部世界图景的时候,如何提升这种描摹的精准度、真实性和方向感,需要观点评论加以厘清、引导和校正。特别要看到,在人工智能引入传播领域、机器人写稿已非新闻的今天,高质量、成体系、个性化的思想呈现仍然是稀缺资源,观点评论短期内几无被替代可能。这是观点评论之所以大有可为的时代背景,也是观点评论可以大有作为的内在支点。

人民网被称为“网上的人民日报”,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致力于成为“党的主张最专业的传播者,人民利益最坚强的捍卫者”。这样的性质、宗旨和定位,决定了人民网评务须坚守“人民”初心,摸索“网评”特质,把着眼点和着力点牢牢聚焦在“两个巩固”上,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源于我们的政治使命。作为央媒,身为党网,人民网必须姓党,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是中央的要求,报社的重托,受众的期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首要的就是遵守政治纪律,站稳政治立场,忠实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促进筑牢全党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源于我们的品牌资源。在中国社会的语境中,冠以“人民”二字的机构,天然地被赋予权威性,这是人民网的优势所在,也是人民网的责任所系。“权威实力,源自人民”。人民网对此心存敬畏、倍加珍视,始终坚持想人民之所想,言人民之所盼,把为人民立言、赢人民信任作为根本宗旨和努力方向。

这源于我们的平台责任。当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同时也赋予包括人民网在内的网络媒体更多的平台责任。人民网必须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特别是各类社交媒体方兴未艾、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背景下,人民网更有责任以笔为旗,用权威的声音引领众声喧哗。

评什么:释疑与共识

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总任务,更是人民网评从议题遴选到立场把握再到效果评估都必须始终坚持的总遵循。长期以来,人民网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眼于“塑造与修复”“凝聚与弥合”,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聚焦理论引导。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是党媒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职责。充分发挥网评的引导优势,通过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凭借必要的逻辑转换和贴切的通俗表达,厘清这些“高大上”议题同普通受众的直接关联,有利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七一期间,人民网评紧扣“初心、信心、诚心、决心、恒心”这几个关键词,推出5篇网评;国庆当天,习近平总书记上午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网下午即分别以“三个伟大”为题连推3篇网评。这些网评依托特殊时间节点,对接受众情感体验,把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寓于感性需求当中,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