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原标题:“90后”洋网红的中国追梦记

高亢的音乐声中,高佑思和三位小伙伴在广州塔下亮相,尝试一种刺激的城市玩法——请路人随机指引,兵分四路在广州各地打卡,笑点频出……这个歪果仁研究协会关于广东的最新作品,收获了不俗流量。“对所有人多元记忆的包容,就是城市灵魂的所在。”视频结尾时,高佑思这样说。

歪果仁研究协会是自媒体机构“外国人研究协会”的音译。25岁的会长高佑思身材颀长、风趣幽默,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与对中国的深厚了解。他带着一批“老铁”,娴熟地游走在跨文化语境中,用话筒和镜头,展示外国人眼中的多样中国,同时将真实的中国搬上国际舞台。

他者视角看中国

出现在记者眼前的高佑思,一身运动装,瘦长的脸上胡子拉碴。他刚从温州赶回北京东三环的这处共享办公空间。拍视频、刷手机、做互动,这是他创业以来的日常状态。

2016年12月14日,歪果仁研究协会(以下简称“歪研会”)成立不久后推出了首个视频产品《自从这群歪果仁尝试了微信红包以后》。画面中,高佑思举着麦克风站在街头,采访形形色色的外国人,不少人吐槽只抢到过1分钱红包,但有一个姑娘说自己为了抢红包加了100多个群,净赚8000多元,高佑思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个膜拜的神情。

这条2分58秒的视频异常火爆,在微博上达到约1500万点击量,“吸粉”约10万。

乘胜追击,高佑思和小伙伴们接着推出了“自从这群歪果仁在中国找工作以后”“自从这群歪果仁游遍中国以后”等一系列街访视频。观众发觉,原来很多“老外”不仅能说流利的普通话,而且比想象中的要了解中国,视角也很有趣。

作为中国第一个做街头采访的外国人自媒体机构,歪研会剑走偏锋地赶上了短视频的风口,不断俘获粉丝的心。

这并非运气。在成立歪研会前,高佑思与北京大学校友、合伙人方晔顿已经经历了两次试错。他们早期创业尝试的街访短视频,成为了歪研会的拳头产品,一炮而红。

影响力的提升,使歪研会从寥寥数人扩展到如今50多人,如同“小联合国”一般。其中包括20多名外籍COL(Cultural Opinion Leaders的缩写,即文化意见领袖),这些人不仅要有非常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和文化积累,而且要有一技之长。

为了更贴近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歪研会正从“好玩”向“深度”转变,体验式视频和访谈节目等新产品不断破壳而出:

迄今,歪研会旗下矩阵共拥有约5000万中外粉丝,其中男女比例各占40%、60%,以“95后”和“00后”居多。

从非常难的事开始

打开高佑思的微信朋友圈,封面是他与父亲高哲铭紧紧相拥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高哲铭造就了今天的高佑思。

高哲铭曾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后来转型为风险投资人。在儿子的印象中,他很少在家,富有冒险精神。自13岁开始,高佑思就跟随父亲,辗转以色列、中国香港、中国内地生活。

在香港生活的5年间,父亲带着他走访了内地各大城市,这也让他意识到:自己虽身在中国,却未真正了解中国。

2012年,高哲铭的事业重心转移到北京。当很多同学选择到欧美深造时,不懂中文的高佑思决心报考北京大学,这个在朋友们看来“疯了”的举动,却得到了父亲的鼓励。

“世上只有三种事:特别容易的事、非常难的事、不可能的事。从非常难的事开始,再做特别容易的。而不可能的事,只是需要长一点的时间而已。”高佑思牢记父亲的人生信条。

第一年报考,果然失败了。次年,高佑思弃理转文,死磕自己,终于叩开了北京大学的大门,成为首位以色列本科生。

“变通”“破圈”,是高佑思经历了多番迁徙后得出的发展之道。提起大学最骄傲的事,他脱口而出的是“创业”!

实际上,早在12岁那年,父亲就让他拿着自己投资生产的防水耳机,逐门逐户去推销。高佑思也不掩饰家庭的支持:从合作伙伴的介绍,到办公基地和前期运转资金的提供,都来自于父亲的帮助。

按高佑思的理解,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创造价值。歪研会的工作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让中国人更了解外国人,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人。“我们想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信息不对称。如果没有机构去双向输出准确的内容,就会有更多偏见。”

打造年轻人了解中国的窗口

转眼间,高佑思的中国生活进入了第12个年头。历史上中国人对犹太人的帮助,曾是高佑思对这个遥远国度的唯一模糊概念;现在这里已成为他生命中难以割舍的地方。

如果说,高哲铭是从科技创新领域促进中外交流合作,高佑思则是从文化领域增进中外了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