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息无障碍之路还有多远
一名视障者正在使用手机。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供图
调音师陈燕在弹奏钢琴。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艺/摄
一名视障者正在“听”手机。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供图
今年“双11”期间,一则“30万视障者在天猫分红包”的消息引人关注,“明眼人”很难想象,视障人士如何玩手机、抢红包?
这需要倚赖手机厂商和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无障碍“盲道”:手机软件优化到无障碍的程度,借助读屏软件读出各个图标和信息,“看”手机变成“听”手机。
据了解,我国知名的主流社交软件、购物平台、新闻娱乐App等都已逐渐加入信息无障碍建设中。今年4月的科技无障碍发展大会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无障碍环境促进办公室主任吕世明说,无障碍热潮终于来临。
关于“双11”的消息中还提到,目前有30万视障者主动选择网购平台购物。而这个长期失焦的群体,早在2012年的人口数据统计中就已达1731万人。视障人士参与“双11”,是信息无障碍之路的一大步,尽管人数仅是千万视障者的一个零头。
“互联网给了我们自由”
“没有一件不是从网上买的。”陈燕指了指身上的衣服。不久前的“双11”,她买了方便直播的新款手机,便宜29元的纱巾,还给导盲犬添置了狗粮,“吃的不敢囤太多,因为我们不好识别保质期。”
46岁的陈燕是国内第一代盲人钢琴调音师,她生着一双大眼睛,总是高高扎着烫了卷儿的马尾,乍一看与常人无异。对她来说,在实体店购物是件“尴尬”的事情,“这没你能穿的衣服”“瞪着俩大眼珠子不会自己找吗?”诸如此类的话十分刺耳。
幸好有了一条虚拟“盲道”,网购、点外卖、寄快递、订火车票、“看”新闻,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能通过手机解决。手机是“眼睛”:有了地图导航,不用再找人问路;以前不管做什么总被别人陪着、管着,现在可以一个人出去溜达,喜欢的东西自己就直接买了。
“不方便的人更渴望独立”,对此她深有体会,“互联网给了我们自由。”
走出信息孤岛是在2008年,换掉了多普达、诺基亚,陈燕第一次用上国外某品牌的智能手机。手指滑动、软件读屏、双击选择,语音速度最快可达正常的100倍,陈燕习惯听75倍语速,普通人很难跟上,“抢红包的时候就得调到百分百。”
但在10年前,国内第一代智能手机的信息无障碍优化几乎还是空白。
主动改变者
同样是在2008年,社交软件流行起来,当时还是盲人按摩师的曹军觉得神奇,自己想要体验的时候却犯了难,很多品牌的智能手机没有考虑到障碍人士,并不支持语音朗读,于是曹军有了自己做读屏软件公司的念头。
创业之路格外曲折。由于视障人士的市场利润少,初创公司待遇相对不高,找到第18个程序员时,对方才表示愿意先兼职3个月。此外,在产品设计上,简单的电话、短信读屏容易实现,复杂程序例如手机QQ就读不出来,攻克了4个月仍无结果。他的一个朋友有马化腾的邮箱,曹军报着试试看的想法,给马化腾发了邮件,没想到真有了回音,拿到了QQ的接口。
技术问题光靠自己无法解决。曹军开始主动联系厂商。初期并不顺利,转变发生在2013年,“人们渐渐意识到信息无障碍对于盲人的重要性”。他说,尽管读屏逐步普及应用,但水平不一,且银行类App等至今仍不支持。
曹军从前爱听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姐姐一天只给他读半小时,每到“下回分解”时尤其让人着急。用上手机读屏,曹军花了3天时间一口气听完了。像过去那样没有智能手机的日子,他已经不敢想象。
最难的是“推不动”
2011年初,淘宝前端工程师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投诉。因网页改版导致第三方读屏软件失效,一位视障卖家无法在后台正常操作。这次对话,让这位工程师第一次注意到这一群体。网站修复后,淘宝成立“无障碍实验室”,视障人士能参与“双11”狂欢,离不开8年前的这次契机。
大多数企业都是收到视障人士的反馈后,才意识到这批用户的存在。许多视障人士与卖家一样,不懈地反馈,为自己争取更好的使用体验。但现实情况不仅“慢半拍”,往往还伴随“反复性”,“下个版本能读了,下下个版本又读不了了,来来回回的就是一个拉锯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