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1-02-20 00:08 的文章

新春走基层|江苏泰兴根思乡:“新农民”带富乡里人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江苏泰兴根思乡:“新农民”带富乡里人

  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家乡人。 顾珩摄

  编者按:回眸建党百年,江苏是一片红色热土,也是一片发展热土。值此“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今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们循迹探寻一些江苏籍革命英烈的家乡,实地探访当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以此告慰英烈的在天之灵。

  腊月廿六,午后暖意洋洋。张石才正在合作社里打理各式农用机械。从拖拉机到收割机、植保机,还有无人机,十多台农机一字排开。“这些都是‘吃饭’的家什,趁着有空检修检修。”张石才今年58岁,是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人。

  根思乡位于泰兴市城郊,是抗美援朝特级英雄杨根思烈士的家乡。杨根思1944年参军,1945年入党,身经数百战。1950年11月29日,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下碣隅里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战斗中,全连打得只剩下连长杨根思一人时他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与敌群同归于尽,时年28岁。张石才跟很多人一样,从小是听着杨根思的英雄故事长大的。

  “他的革命精神一直感染着我。”张石才在外打拼多年,之前每次回来看着村里留守的老弱病残和抛荒下来的耕地,他在心里暗暗发急。“粮食安全是大事,可城里人不种田,农村人再不种田,粮食安全怎么稳?”2015年,他返乡办起了家庭农场,看到谁家地抛了荒的,便主动联系接手恢复耕作。

  这些农机是张石才带富乡里的好帮手。人民网记者 朱殿平摄

  如今,张石才和另外5位家庭农场主一起创办了腾兴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2800多亩地上引进“南粳5055”等优质稻米品种,每年纯利润超过500万元,也带动了1500多户农户增收。

  “说起来还是政策好,没有了农业税,买农机还给补贴,咱们还不得好好干!”张石才边说边指着一台蓝色的植保机说,这台植保机是去年5月刚买的,一共15万元,政府补贴了3万多元,施肥洒药同步进行,效率大大提升。“我们父辈种地全靠双手双脚,就说洒药吧,背着喷雾器,又辛苦效率又低,现在一台机器一天能完成500亩。”

  根思乡是典型的农业大乡,全乡5万余人,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965元。当地干部看得明白,要振兴乡村,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张石才这样的“新农民”越多越好。

  “80后”周鹏早些年退伍后也回到了家乡,建起蔬菜大棚种芦笋。结果第一年亏了9万多,身边有人劝他回城里找份工作得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精神”也激励着当过兵的周鹏,“跟先烈们在战场上遇到的困难比,我这点事儿算个啥?”

  周鹏不服输,从头开始学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他还曾一个月内五次前往外地的芦笋基地求教。经过一年多的摸爬滚打,周鹏掌握了芦笋的生长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第二年平均亩产鲜笋3000斤,实现总产值250多万元。

  张石才的两个儿子虽然已在泰州市区买了房,但也时常回父亲的合作社帮忙。“过去都是土路,下雨天没法走的。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环境比过去好得多,孩子们也愿意回来了。”张石才盘算着,乡里近几年正大力发展工业,招引了不少公司,没准过几年孩子们也能回家门口工作。

  天色渐晚,合作社不远处的两层独栋小楼就是张石才的家。就要过年了,偌大的院子被打扫一新,厨房里堆放着猪肉、羊肉、牛肉各种食材,桌上放着苹果、桔子等各种水果。“自打前年家门口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业,买年货方便得很!加上孩子他妈爱网购,市场里买不到的网上下单也能送到家。”张石才乐呵呵地说。


(责编:杨虞波罗、连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