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原标题:【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体会】《臊子书记》:用心用情讲好扶贫故事

由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策划制作的短视频《臊子书记》,讲述了天津大学选派的扶贫干部宋鹏在甘肃陇南大寨村工作3年,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电商产业链、铺设幸福路的故事。宋鹏探索的扶贫模式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1

创作过程: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2018年7月,就在宋鹏扶贫工作即将结束的前一个月,关注其3年的津云视频团队派出一行6人的摄制组,来到甘肃陇南大寨村。

大寨村位于陇南市西北部的宕昌县沙湾镇,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润、森林茂密外,但有贫困户95户,全村人均耕地面积0.2亩,农业生产不成规模,村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宋鹏告诉摄制组:“来之前,我就想好了,要成为这个村子里的‘自己人’,只有被接纳了,才能知道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这句话后来被收录到视频中。想扶贫,首先要成为“一家人”。

与宋鹏一起挨家挨户走访、进行了3天的调查沟通和头脑风暴后,津云摄制组决定,多用网民喜闻乐见、轻松易懂,能够引起共鸣的网言网语,制作有“网感”的短视频。宋鹏是“80后”,他利用“互联网+扶贫”帮助大寨村脱贫,短视频在表达风格上可以突出年轻人的“萌”和“燃”。,在短视频中,许多不易察觉的细节被有机串在一起,折射出宋鹏“心系人民、爱撒乡村、无悔青春、不负韶华”的情怀。

在宋鹏的宿舍,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他撰写的扶贫日志,满满3本,200多篇,每一篇都是一个故事,饱含为民情怀。大家利用晚上的时间反复翻看,最终以“扶贫日志”为主线,撰写出《臊子书记》短视频脚本。

大寨村的营盘山荒了十几年,臊子在网上卖火后,对花椒的需求量很大。宋鹏带领村民在山上种了1800亩梅花椒。5年后,这些梅花椒每年将给村子带来500万的收益,曾经的荒山成了“村民银行”。采访中,提起宋鹏种花椒树的事儿,很多村民竖起大拇指。为了在短视频中展现“村民银行”,摄制组决定上山拍摄。由此,摄制组才知道了这条唯一能上山的土路,是宋鹏带村民种花椒时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女编导流着泪说,这一刻才真正明白宋鹏为什么“豁出一条命,也要挖断穷根”。半个月时间,津云摄制组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拍摄到了大量基层一线最鲜活的素材。“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大家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津云摄制组把摄像器材用绳子绑在身上登山选取拍摄地点。

2

作品亮点:平凡人的不凡故事,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怀

情节流畅。要讲好一个长达3年的扶贫故事,短短几分钟很难满足。津云编导团队最后决定采用“连续蒙太奇”编辑手法,强化放大在不同时间段宋鹏的扶贫心路和帮扶群众的感受,在正序的叙事逻辑中向网友展现最精华的内容。经过反复权衡和多次剪辑,长度降至6分58秒。

从发现臊子或许可以成为帮助村民脱贫的农产品,到带着村民前往各大城市调研,再到鼓励并教授大家利用互联网推广产品,短视频在轻松幽默中将宋鹏的工作经历展现出来。虽然是在单一线性时空下进行的画面组接,但时间与空间的协调配合,让生活以一种基于原生态但又高于原生态的方式,体现得更有层次感、新鲜感和新奇感,使人浏览起来丝毫不觉乏味。

后面的短视频到了“燃点”,村民对宋鹏的依依不舍将短视频整体推向高潮,扶贫的最终目的是要激起受扶群众的“志”、提高受扶群众的“智”、铺出“一条带不走的幸福路”,这让短视频的立意升华到最高点,网友纷纷向扶贫干部点赞致敬。 

▲津云摄制组驻扎在大寨村村民家中采访拍摄。

包装得体。MG动画和3D建模已被广泛运用到短视频中,因为它既符合当前传播环境的转型特点,又能对抽象的事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这部短视频讲述的是宋鹏3年的扶贫故事,很多场景不可能再还原,运用受访者叙述的方式又显得枯燥乏味,巧妙地运用一些MG动画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于是,网友们看到了视频开篇出现的宋鹏刚进村时经过的桥后期制作时被包装成动画,与实景结合,过渡得非常完美。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