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上海电影学院,上海 200000)
摘要:旧相亲类节目价值观因过度娱乐化与低俗化而饱受争论,本文从这一现象出发,对当下以《中国新相亲》为代表的新相亲类节目进行研究,分析新相亲类节目如何通过淡化娱乐取向,展现良好家风和创新节目议程设置等方式传递和引领主流价值观。
关键词:新相亲类节目;主流价值观 ;淡化娱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0000-04
电视作为覆盖范围广且最受欢迎的大众媒介形式,承担着反映当下社会现实和传递主流价值导向的作用。相亲类类节目将人们相亲交友的过程大众化,公开化和娱乐化,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任何电视文本都要建构主流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支撑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精神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它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引导意义[1]。一段时期以来,相亲类节目曾因节目格调不高,语言轻佻肤浅,形式低俗媚俗等过度娱乐化而遭受批评,一度火爆的婚恋类节目也迅速降温。面对重“娱乐”轻“正能量”的现状,当下新相亲类类节目正全方位变化,力图重新构建和引领主流价值观。
一、新相亲类节目:淡化娱乐取向,回归相亲本质
相亲类类节目作为我国最早的节目形式之一,它自诞生以来凭借其服务大众和休闲娱乐等特性受到观众的喜爱,其发展历程也映射着当代社会婚恋观和价值观的变迁。第一代中国的相亲类节是以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为代表,该节目以口播介绍男女个人以及家庭信息为主要形式,男女之间彼此不见面,契合了电视生活服务的功能,但节目播出后很少有人自愿参加,反映出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保守和不想透露个人隐私的芥蒂。第二代是以湖南卫视《玫瑰之约》为代表,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社会的开放,男女嘉宾开始积极参与,节目以男女嘉宾一对一进行现场交流为主要形式,开始注重节目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通过表现轻松愉悦的交流过程引导观众建立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和价值观。第三代是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男女嘉宾数量不对等,通常为女选男或男选女的形式,节目主要以男女嘉宾交流的话题性和对“性”的过度消费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节目所包含着“低俗”“拜金”“啃老”等价值观的扭曲一次次触动了观众和社会的神经,挑战着人们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底线,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同以往相亲类节目不同,新相亲类节目以《中国式相亲》《中国新相亲》为代表,他们以带着爸妈或亲友来相亲为主要形式,通过男嘉宾或女嘉宾与家长之间进行对话为主要特征,突出了相亲过程中的代际交流,父母对子女的选择起参考性意见,最终以男女嘉宾的牵手和获得双方家庭的认可而最大限度的还原当下相亲的过程。旧相亲类节目多以嘉宾交流话题的争议性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引起了观众对节目价值观取向的思考和议论,旧相亲类节目营造交友和相亲的平台也让嘉宾在挑选自己心仪的对象时更加看重对方的外在条件,出现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你介意我有数不清的恋情吗等挑战公众主流价值观的话题,这些话题所包含的重视物质性与违背传统伦理道德的倾向性观点将节目的价值取向引向娱乐化与世俗化,淡化了“相亲”的主体,制造了娱乐的奇观。新相亲类类节目突出相亲的内涵,将之前节目中注重话题奇观和男女之间“作秀”的娱乐化取向转向了展现真实相亲的过程。比如第一现场由相亲嘉宾与对方父母进行交流,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父母能够对嘉宾的提问做出真实的回答与准确的判断,他们交流的话题围绕着双方的性格经历的互补性和婚后的生活习惯等现实性问题,始终以相亲的主题而展开。同时,节目规定嘉宾选择之前是看不到对方容貌的,这也极大的避免了当下相亲过程中以貌取人和过度展现对“性”的消费,让嘉宾的选择更加趋于理性。观众的视点聚焦相亲的过程,在一种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再现和分享当下青年人相亲后的幸福和甜蜜,让相亲类节目坦然回归相亲的本质。新相亲类节目淡化娱乐并不是不要娱乐,而是在适度娱乐的语境下给嘉宾和观众传递出两性交往的主流价值观,直面年轻人在相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障碍,给他们提出恰当的建议,帮助他们找到能够相濡以沫的人生伴侣。同时,电视作为传播范围最广的大众媒介形式,相亲类节目作为以老中青三代为目标受众的电视节目形式,理应肩负塑造和引领主流值观的作用。
二、弥合“代际”矛盾,以良好家风引领主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