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原标题:智慧广电的“五度”空间

  济南广播电视台推进“智慧广电”建设,抓住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契机,提高“算力” ,精准传播;突破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重围,推广“节目+产业”模式,推进“频道+公司”一体化运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协同,有效提升了媒体传播的速度、黏度、精度、广度、深度。

  “智慧广电”的速度

  移动优先拉升传播速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济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报道组充分利用5G、现场云等技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平台分发,实现了各种视频素材安全、快速、跨平台回传,及时、准确、细致地捕捉两会热点,生动、鲜活地传递两会资讯,大幅提高了信息发布效率,新媒体发稿、直播等近2000条,累计转发人次突破5000万,在广大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新闻报道小屏带大屏、多屏联受众,集中展示了“智慧广电”建设成果。

  去年以来,济南广播电视台全力打造全媒体融合传播矩阵,构建了由7个频率、7个频道、PC端“济南网”和移动端“天下泉城”“无线济南”“叮咚FM”“1031车主服务”以及遍布城市的5000多台公交电视、20多块城市大屏、1000台楼宇电视、8500块出租车屏、835块地铁电视等组成的全媒体融合传播矩阵,坚持新媒体先行,实现了小屏带大屏、多屏联受众。济南广播电视台新获11张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牌照,进一步提升了全媒体融合矩阵的传播能力。

  机器赋能提高制作速度

  目前,济南广播电视台正在依托济南媒体港建设济南音像大数据中心,将25万小时媒体存量数据以及不断新增的数据管理起来,方便记者检索调用,提高线索发现能力和内容制作速度。而随着济南音像大数据中心功能日益完善,记者还可以在机器赋能下,使用各种新技术,实现人机结合生产内容,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智慧广电”的黏度

  发布信息的快感是很有诱惑力的。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生成内容成为媒体海量信息的重要来源,随之出现了“全员媒体”现象,这既顺应了普通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需要,也为传统主流媒体增强平台黏度、实现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媒体融合初级阶段,济南广播电视台通过建立“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以传统方式进行内容生产和分发,但在实践中发现,“新瓶装旧酒”根本不能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比如,更新量最大的客户端每天最大发布量仅有一百余条,距离海量信息还有很大的距离。除了新闻之外,政务和服务方面,一直没有黏住用户,究其原因,就是政务和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去年,我们紧紧围绕媒体融合12345工作体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简单地讲,就是树牢“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用好体制、市场两种力量;经历内部融合、与其他媒体融合、跨界融合三个层次;搞好技术、机制、人才、资金四种保障;做好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五个方面工作。其中,牢固树立“以用户为中心” 的互联网思维是重中之重,深刻认识和把握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点,替用户着想,请用户参与,为用户服务,把用户看作一起创造最终产品的“伙伴”,探索连接用户的手段和途径。

  开设小专栏,打开大思路。我们在“天下泉城”等客户端开设《爆料》专栏,只要注册为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上传素材,用户间形成互动,增加了平台黏性。以报道“三月花海”为例,按照传统生产方式,首先是广播电视报道,然后把相关内容拆条放在新媒体客户端上,这种传播方式互动性不强。现在的做法是,在新媒体平台设置话题——“山下的那片花海不是樱花,那是啥?”吸引大量用户参与讨论孵化信息,达到全程传播的效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济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报道组精心设置“总理报告@济南人”等话题,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医疗、就业、入学、治污、乡村振兴等热点内容,吸引济南市民参与其中,谈感受、话愿望,在与用户的密切互动中,《刷新2019》《读报告》《追梦人》等一大批鲜活的新媒体作品随之产生。

  去年以来,济南广播电视台还抢抓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机遇,加强与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合作,以“政务云”服务为依托,打造“泉城党建”“济南发布”“济南政协”“泉城蓝”等智慧政务新媒体平台,创新推出大型公益节目《榜样》《商量》《天下儒商·赢商会》《扶贫爱心联盟》等,进行各类资源整合的有益探索,积极提升传统主流媒体功能,由单纯的信息传播媒介变为兼具信息传播和综合服务功能的新型传媒服务平台。

  “智慧广电”的精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