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新闻评论平移上网
网络新闻评论发展的起步阶段是传统新闻评论平移上网,评论生产的主体仍是专业的新闻媒体,属于互联网普及后最简单的物理变化。
第一种形式是通过电子网站实现了评论上网。互联网在中国正式商用落地后,各大媒体紧跟步伐,纷纷设立网站,将传统媒体刊播的内容搬上网站,比如可以通过网页直接浏览与纸质版一模一样的内容,新闻评论自然也就跟着媒介形式的改变走向网络。
第二种形式是通过手机端实现了评论上网,由通信运营商开发的手机报等,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和评论的内容推送给付费订阅的用户。
第二阶段:原创网络新闻评论渐成气候
网络新闻评论发展的第二阶段,传统媒体所办的网站纷纷开设专门的评论栏目,如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观点”频道、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新华网评论”、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央视网“复兴评论”等,网络媒体的原创新闻评论渐成气候。评论生产的主体更是外延到了网络用户。
一种生产、传播渠道是论坛社区,大到全国性的开放论坛,如天涯社区、强国社区,小到局域网的半开放性论坛,如高校的校园论坛等,甚至还有不少需要邀请码或者加入审核的非开放式论坛,如个人自办论坛,这些论坛都给了用户发言的空间和渠道,用户的评论以“发帖”的形式发表后,其他用户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参与讨论。
另一种生产、传播渠道是社交媒体,比如推特、新浪微博、INS轻博客等。这些博客和播客,作为刚刚出现的自媒体,成为网络个人的言论空间,在这里没有编辑,没有版主,用户注册后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评论,不仅可以自己撰写原创文章表达观点,还可以在新闻事件与其他用户的评论下,直接进行评论。这些为网络新闻评论提供了全新的舞台。
第三阶段:官媒与自媒体相结合
网络新闻评论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官媒与自媒体合力的阶段,传统的专业新闻生产单位积极地投入社交与互动的潮流。
一种是“借船”发展,通过将评论发表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等第三方平台来获得用户关注,接收用户的反馈并予以即时解答。
一种是“造船”发展,有条件的媒体自己开发“两微一端”,并将评论放在自己的界面当中,同样供用户反馈并予以即时解答,一来保证了版权为自己所有,二来也对评论的管理有较大的自主权。官媒对互动性的开发标志着其传播观念的改变,是新时期评论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一步。
这一阶段,网络新闻评论不仅是UGC+PGC的生产模式,也因为互联网与用户的现实生活联系更为紧密而让评论发展出许多衍生改变,如曾经电视评论因为高设备门槛让用户很难触及,如今电视评论可以被专业媒体以更适合网络传播的方式投放到各个平台,而随着摄像、直播等技术手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可以自行制作评论类视频节目投放在B站、抖音等自媒体。
网络新闻评论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一)作为新闻评论的内涵没有变
新闻评论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在新闻体裁的范畴内,它强调的是“立足当前,面向最广大的受众,就实论虚,析事明理,通过对现实典型事件和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直接阐明观点,表明媒体编辑部或作者的立场与态度”①,也即“发表意见、阐明观点”。新闻评论的这一内涵,即使到了网上,依然没有发生变化。无论是早期的电子网站,还是各种开放的社区论坛,乃至现在的“两微一端”平台,各家媒体不断为不同群体的坦陈己见提供更加广阔而便捷的网络新闻评论平台,网络新闻评论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虽然媒介平台不同,但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是相通的,都是力图用铁的事实,用正确的道理来说服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外延发生变化
1.功能:既表达意见,又对话沟通
传统的新闻评论多围绕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针对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热门话题,进行评述说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直接指导人们的工作、思想和行为。
但在网络时代,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人们不仅需要知其然,更需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新闻事实的传播,我们不仅需要来自官方的政治性舆论引导,还需要以民间的视角进行解读,平等地对话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