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4-10 17:19 的文章

“医生复工,老百姓出门才有底气”——武汉市

“医生复工,老百姓出门才有底气”——武汉市

蔡毅主任(前排左三)和疼痛科团队成员希望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医治病患

“必须复工,年轻医生要还房贷……希望医患关系能一直这样好”


恢复日常诊疗的医护人员通常“全副武装”,但遇到微创、精细的手术,一些医生不得不降低防护级别,让患者的手术有更大把握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8期

文 | 本刊记者 徐梅 图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周建平 rwzkjpz@163.com

全文约3387,细读大约需要8分钟

3月17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蔡毅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普通门诊”。

不同寻常的原因有二,首先这是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后该院恢复正常医疗秩序的第一个疼痛科专家门诊;其二,蔡毅“是全副武装出的门诊”。医生三级防护在疫情期间收治新冠病人是常态,但现在坐在专家门诊面对普通患者又是另外一回事。壮着胆子来就诊的,看到医生穿得“真的跟电视里的一样”,心里也不免打鼓。

“老百姓出来看病需要勇气,实在是疼得忍不了才会出来。”刚过40岁生日的蔡毅是湖北省疼痛领域的知名专家,擅长的诊疗范围是老百姓熟悉且多发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慢性头痛等。

时隔两个月,再次坐在疼痛科诊室,他心里挺激动,疫情期间即便是大牌外科医生也只能帮忙开个医嘱、写个病历,“总是去安慰,很少去治愈”,救治新冠病人的主力军是呼吸和重症医护。回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展身手,“我原以为患者在家忍了快两个月,会潮水一般地涌来,没想到一个上午,我就看了六个病人。”

看着空荡荡的门诊大厅,他心里不是滋味,过去他的专家号刚放出来就被挂满,还常有患者申请加号,出一次门诊至少要看30到40个病人。“我后来一想,肯定是因为那会儿还没有恢复交通,社区也管得严。下一周就应该好些了。”

3月上旬,随着武汉医疗资源压力逐步缓解,部分医院陆续恢复普通门诊。武汉市计划分期分批把全市五十多家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向医疗资源丰富的10家医院集中,所有腾退医院立即开展彻底消毒杀菌工作,计划在3月底,分四批恢复这些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

3月24日,蔡毅又来到该院南京路院区出门诊,满心期待却仍只有八位市民前来就医,但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收了两个病人入院,准备手术。

“封城60天了,积压了多少非新冠患者迫切地需要治疗,武汉乃至全国都在逐步推进复工。但医生不复工,老百姓健康得不到保障,谁敢从小区出来?”

他所在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疫情期间五位医生倒下,至今还有兄弟挣扎在生死线上,“这期间,不要说女医护,男人的眼泪,也早就不值钱了!”但疫情得到控制后,痛失战友的中心医院医护们,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了复工的尝试,“中心医院甲乳外科团队,江学庆主任倒下了,江明主任带领团队擦干眼泪,率先复工。”心外科的主任尚玉强,为了心脏手术所需的精准,降低了防护级别,让患者的手术有更大把握。

“万一我们(复工的医护)在一线被感染,也请对我们宽容,不要给医疗人员扣上不注意防护、破坏疫情防控大好局面的帽子。”蔡毅对《南方人物周刊》说,“我们也会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做好防护。”

以下为蔡毅医生的自述。

“医生复工,老百姓出门才有底气”——武汉市

3月28日,蔡毅医生为病人做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这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复工后第一台外科手术

“要对得起患者的勇气和付出”

患者现在很不容易,住院前要在门诊先做CT和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没问题,才能收到缓冲病房。

也就是说想要入院手术的病人,至少要多花五百多块钱,还要多跑一趟路。我们做医生的,要对得起他们的勇气和付出,合理安排好后面的流程,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

收到缓冲病房后,预备手术的患者要再做一次核酸检测,出结果需要48小时。这个时间可以合理利用起来,把术前准备都做好。这样,第二次核酸结果出来没问题,就可以尽早安排手术。

我跟科室的年轻人说,前面的几台手术都我来做,我做了没问题,他们再上。这个时候必须要带头,大家心里或多或少还是有恐惧的。特别是自己的同事牺牲了,心理上的影响是一定有的。

我们的挑战是一些手术在进行时必须适当降低防护级别。现在外科手术大多微创化、精细化。有一种常规手术叫椎间孔镜——穿刺后在镜下取掉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手术过程要在镜下辨识神经、椎间盘、血管,全程依赖自己的临床经验、手术技巧、与患者的密切配合,短期、高效地在局部麻醉状态下完成。

现在医院不能开中央空调,出门诊就一身汗。很难想象戴上面屏或起雾的护目镜、穿着三级防护的隔离服,汗流浃背如何精细操作。一不小心钳子夹到神经上,病人还不得跳起来?

医生,是不会在手术台上开玩笑的。没把握的手术,可能就断送了患者的一辈子。神外的、眼科的,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医生不可能戴着护目镜云里雾里地做。这里特指精细手术,不是普通手术。很多手术有经验的医生在三级防护下也可以做。

3月27号,我穿着防护服去查房。有位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疼了四个月,第二天就要手术。我想看得更清楚,把护目镜推上去了。

我在自己的公号“蔡毅说疼痛”上也写过,“我们每脱下一层的防护,才是给你们——亲爱的患友,更多一层的保护!”

“医生复工,老百姓出门才有底气”——武汉市

疫情暴发前,蔡医生轻装上阵做手术

“必须复工,年轻医生要还房贷”

我之所以说,仅仅代表我自己——一个一线医生——说点实话,是因为现在各医院的领导都责任太重了,你看哪个医院鼓励自己的医生复工的,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3月23日,武汉在连续三天新增为零之后,出现一例新增,是湖北省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不排除院内感染。虽然大家都有预感,病毒不会这么轻易退去,但连续三天无新增病例纪录的打破,还是给所有人带来一些沮丧。

我是医生,我在武汉,我自然知道省人民医院为按下医疗复工重启键做的努力。这家医院复工的工作做得非常积极、细致。他们在这个敏感时期,救治了大量的非新冠患者。出现这例医疗人员感染,实在令人痛心。

更痛心的是,这时候的付出甚至牺牲却得不到任何赞美,甚至隐隐还有被追责的可能。

我强烈呼吁,给医院和医护减负,对早期复工的医护要给予实质上的鼓励。我们是需要防控新冠肺炎,但也要抓紧生产自救。现在复工的医院,拿着手术刀回到岗位的医生,其实都在“拼自己”。

说白了,现在能来的病人不会多,医院、医生也有的是理由消极怠工,干嘛要去冒险?但我觉得这样不对。咱们就算个最实际的经济账,医院现在给我们发钱,发的都是医院多年的积累。我们院四千职工,这样发能发多久?

我们科是湖北省第二大疼痛科室,我手下的年轻医生都是要养家还房贷的,不复工,就没有绩效。我们过去一年治疗三千多个病人,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很好。

外科医生需要手感,需要不断实践和提升,都在家躺着能行吗?我们的护士也都是非常专业的,现在就天天量体温,业务能力能不下降?

三级防护不可能永远持续的,你裹得那么严,那么赫人(武汉话“吓人”),谁敢来?武汉商场很快就要开门了,售货员要是穿成太空人,哪个去逛商场消费?

“医生复工,老百姓出门才有底气”——武汉市

生活中的蔡毅医生

“希望医患关系能一直这样好”

这次疫情增进了医患之间的理解。我们做外科医生的,平常都比较“高冷”,但我自己在疫情期间确实有过很多感动。

我们呼吸科主任有一天突然电话我,“网红蔡,听说你朋友圈蛮火,现在急需CR123A锂电池(电子支气管镜专用),救兄弟急用,吸痰、洗肺!”一听到这个消息,我迅速发了个江湖求救帖,买电池。

我在朋友圈留了自己电话,一个小时内这个事情就解决了。有个电池卖主联系到我,我马上买了72节电池,也推掉了所有要送我一两节电池的热心人,还删了朋友圈,并发了事情已完成的声明。

没想到其后一两天,我手机电话不断,甚至有热心市民把自己相机里的电池抠出来,送到医院。

说实话,我原来特别瞧不起转发什么江湖求救帖之类。真实吗,有用吗?那些不认识到处转发的,到底是想帮忙,还是纯粹吃瓜群众?等事情发生在自己兄弟身上,需要求助时,我才感受到这求救帖的意义。

好多人打电话给我,都是小心翼翼,知道我是医生,怕我忙,耽误我时间,声音里明显怯怯的,却带着一丝能帮上忙的期许。熟悉的号码抛开,陌生的有88个。

每个电话,我都耐心地倾听,让他们把话说完,珍惜这些好心人拨响我电话的勇气、他们的努力,还有那片善意。

接完电话,我全部标记在通讯录里,把他们标注为“好心人”,从“好心人1”一直到“好心人88”,然后加他们微信。一旦通过,微信再次表达谢意。

所有的好心人,今后有三病两痛,电话微信找我,小蔡一定尽力。武汉市中心医院,无论开心动肺还是不孕不育,内外妇儿就没有我不熟的部门,我不懂,我也会为您推荐个懂的专家。

“医生复工,老百姓出门才有底气”——武汉市

武汉中心医院足球队

疫情结束后,医患关系这层梦幻的光环就要渐渐褪去,我希望媒体能够宣传引导一下,请老百姓理解、配合必要的排查流程。

我也会在做手术时确保最大的灵活度,不会穿那么厚实影响手术质量,这应该是一个外科主任对患者最硬核的告白了。

“医生复工,老百姓出门才有底气”——武汉市“医生复工,老百姓出门才有底气”——武汉市

中国人物类媒体的领导者

提供有格调、有智力的人物读本

记录我们的命运 ·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

“医生复工,老百姓出门才有底气”——武汉市

往期精选

●终极一战:与死神抢人

●寻子十五年 “梅姨”拐卖案中的父亲申军良

●疫情时期百步亭:突然进入始料未及的生活

●温州 一座重疫之城的自救与挑战

●“重组”金银潭:疫情暴风眼的秘密

“医生复工,老百姓出门才有底气”——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