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3-09 20:40 的文章

【专家观点】王辉耀:疫情之下,数字化供应链将成为支撑经济的强劲动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一场经济“大考”。受疫情影响,居民生活、市场消费、企业复工等都面临诸多困难,但疫情之下也有新的机遇:电商行业在抗疫情、保民生、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带动大量行业“逆势”发展,让人眼前一亮。这种劲头持续下去,电商行业将为疫情过后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提供强劲动力。

  疫情发生后,各大电商为保障抗疫前线物资供应和居民生活物资供应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阿里、京东等众多电商和物流企业迅速行动,为疫情严重地区打通物资通道,如京东自营供应体系与供货商高效配合,有效保证口罩、防护服、药品等物资及时到达前线医务人员手中,并通过数据挖掘推动上游制造商复工复产,显示了以数字化供应链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的鲜明特色。

  数字化供应链对打破农产品滞销困境、维持市场供求平衡也发挥了显著作用。疫情期间,一些往年供不应求的农产品因交通受阻或渠道商停工而出现滞销,电商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帮助农民开网店、直播带货促销、产地直营等手段,加上物流端倾向性运力支持,丹东草莓、奉节脐橙等优质农产品甚至以比往年更低的价格直达消费者手中。这种无接触购物方式降低了病毒传播风险,也让更多实体经济业者重新认识了数字化供应链的价值。

  疫情期间,消费者向线上消费大规模迁移,推动了电商扩大用工规模,对稳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帮助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中小型服务企业纾困,在关键时刻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京东集团、达达集团联合采取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向社会提供超过35000人的就业岗位,通过余缺调剂、岗位共享等创新模式,努力缓解疫情对就业的冲击。

  在传统互联网零售业务基础上,疫情期间,网络教育、互联网医疗、网上办公、全渠道生鲜零售等新业务快速发展。一些消费者可能迫于疫情只能选择线上购物,疫情过后这部分流量可能回落,但这些新业务可能在疫情后仍呈上升趋势,因为其本质上顺应了未来智能城市发展潮流,并代表了产业互联网的未来——实体经济在互联网企业助力下迅速展开数字化升级转型。

  这些市场需求和升级进程被疫情提前激发,一些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差的群体,也开始主动使用这些新的功能,这在网络教育、互联网医疗等业务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开展一项新业务,初始阶段推广十分关键,一旦人们普遍了解和接受了这些更加便利的智慧应用,疫情结束后对互联网服务的依赖度和需求量就可能持续上升。

  互联网企业要避免疫情期间的强劲增长成为“昙花一现”,关键是要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并把数字化供应链等核心能力进一步对外开放,让这个春天成为产业互联网高速成长的新起点。

  首先,重视整合行业资源,避免粗放式扩张,通过优质服务保持客户“黏性”。疫情期间市场需求的激增,会导致相关行业规模快速扩张,一些缺乏经验的企业或商贩盲目开办网店,往往会遇到各种运营难题,最终资金回笼周期长,难以持续经营。在消费升级时代,单纯的价格战已无法赢得多数消费者的青睐,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性价比才是打造口碑的根本路径。这也为大型互联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更好地开放核心能力和资源,打造产业互联网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为更多行业数字化升级提供有效支持和路径。

  第二,不断创新运营模式,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疫情期间出现的“共享员工”等新的共享经济、创新经济模式,给未来企业运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如何让这些新模式成为统筹整合社会协作网络、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法宝,而非披着“共享”“创新”外套的泡沫,是未来互联网企业挖掘竞争新优势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海外客户增加流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挑战,国际合作在抗击疫情中的价值更加凸显。电商作为沟通货物交流的重要桥梁,进一步开展跨境合作,可成为国内互联网零售发掘增量的途径。中国电商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疫情期间互联网服务发展又上升到新的高度,中国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将这些经验与各国分享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疫情使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显现,如何转“危”为“机”,推动经济快速恢复,需要我们的认真思考与艰苦努力。网络技术与现代物流的创新发展造就了电商行业,电商行业也显示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担当。相信通过抗击疫情的磨练与考验,电商行业能够激发出无限潜力,打造好以数字化供应链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助推中国经济稳健强劲高质量发展。(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