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3-02 02:23 的文章

防护莫松,避免聚集

  如今,新冠肺炎阻击战到了最吃劲的时期,一些身处低风险地区的人认为,个人防护的要求应该降低了。那么,复产复工后,外出应如何做好防控?低风险地区的居民可以摘口罩了吗?长期戴口罩造成皮肤损伤怎么办……就相关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有媒体报道,近期四川、广东等个别地区出现了群众摘下口罩、扎堆喝茶、饭店门口排长队、景区堵车等情况。身处低风险地区,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状态,对居民个人防护的要求降低了?

  低风险地区仍需戴口罩

  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介绍,低风险区域不等于没有风险,居民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对个人来讲,依然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聚集,复工复产后也要注意与同事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分散就餐等,这些都会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此外,根据各地自身疫情情况,各省以县域为单元,可以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3个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建议各地公众根据所在地的防控要求来配合,开展个人防护。”冯录召说。

  此前,重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副主任医师熊宇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疫情尚未结束,仍不能对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放松警惕,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聚集。“我们前期现场调查发现,个别地区群众存在松劲心态,不注意口罩佩戴,从而发生朋友间聚集、家庭内聚集等情况。”

  “目前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市民一定要绷紧弦,继续做好戴口罩、手卫生、勤通风等个人防护,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避免聚会,尤其农村地区更要注意避免人群聚集,千万不要让无数人的努力功亏一篑。”熊宇说。

  仍要减少不必要外出

  复工复产后,大家外出购物、消费等活动增加,该如何做好卫生和防控?又该如何配合流调工作?近日,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近日,湖北外新增确诊病例呈波动下降趋势。然而,大家仍不可掉以轻心,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仍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尽量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必须外出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复工复产后,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尤其要做好防护工作。”冯录召表示,商场首先应建立防控制度,提高从业人员和顾客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报告和就医;建议在商场内设立应急区域,对于疑似症状人员可先暂时隔离,再根据相关规定处理。

  此外,应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期消毒清洁,对于一些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率。商场门口应实行体温监测,内部也应避免聚集性活动,适当控制顾客流量。

  冯录召还提示,在商场内也要做好个人防护,从业人员和顾客都应佩戴口罩,双方交流时要保持一定距离;触摸商场公共设施、乘坐电梯以及用餐前,均应及时做好手卫生,最大限度降低传染风险。

  针对近期频频出现的“流调”一词,冯录召解释,流调,其实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也是疫情应对中一项基本工作。疾控人员是抗击疫情的一线部队,除了采样、检测、消毒人员之外,其实还有一种专业——即负责现场调查和疫情分析的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他们到现场开展调查,与患者面对面交流,询问发病前后的活动轨迹、就医情况等,寻找与疫情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如此可以描绘出一个清晰的传播链,为判定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措施,以及划定消毒范围提供依据。

  “所以配合流调工作,向流调人员提供详实信息,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让密切接触者尽快得到排查,让患者尽快得到救治,是防止更多人感染的一个关键措施。”冯录召说,“我们也会保护被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大家可安心予以配合。要知道,积极配合流调工作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应履行的法律责任。”

  皮肤损伤应科学对待

  伴随着新冠肺炎阻击战,大家生活中佩戴口罩的日子越来越长,该如何避免或减轻佩戴口罩造成的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