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用“‘老朋友’都没走,‘新朋友’又来了”可以形容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创始人黄齐福在复产后面临的局面。

  2月23日,这家科技企业的第一批价值200多万元的产品即将装船运出,驶向遥远的南美洲。黄齐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是我们第一次出口产品去南美洲,接下来还会继续挖掘潜力,争取再开拓一片新市场。”

  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环环相扣。作为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全球产业链上重要一环,眼下,“世界工厂”中国在复工期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各国神经。从广东省到浙江省,从上海市到北京市,国内各个外贸型省市区都努力按下重启键,通过各种方式恢复往日生机。

  “疫情对一二月进出口影响很大,不过这是短期状况;从全年来看,如果大部分外贸企业2月底前都能复工达产,那么外贸内生动力依然强劲。”有受访企业家表示,全球都在期待着“世界工厂”的隆隆机器声,只要这里按下重启键,那就代表着全球产业链都稳定了。

  各地复工,为捍卫“世界工厂”而战

  2月20日,距离农历节气“龙抬头”还有三天,一辆满载国产Model 3汽车的运输车驶出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短暂的停工之后,特斯拉上海工厂2月10日正式复工,成为国内最早复工的车企之一。

  而位于北京顺义区临空经济区的大龙兴创实验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经理王军正在展望新的一年。正常情况下,这家以医疗器械、实验室仪器为主业的高新企业将一半产品送到海外。王军很有信心,“大约20天前我们就已复工,现在开工率达70%多”。

  科技日报各地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资本密集型和高技术大型企业复工率较高。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以及广东、江苏、山东、湖南等省份,七八成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均已复工。

  “新冠肺炎疫情令中国外贸外资消费受到短期冲击。”2月22日,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的这句话客观地谈到了外贸企业面临的暂时性困难,但他认为:“从长远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

  含金量十足,精准新政安抚“老朋友”引来“新朋友”

  “亲爱的外商朋友,义乌疫情防控已进入新阶段,整座城市正在逐步苏醒。”

  2月18日的义乌,暖阳当空,这天是这座世界最大日用消费品贸易中心重新开门迎客的日子。在社交媒体上,当地人用标准的英语欢迎世界各地商人的到来,“大家可以放心回到这里开展经营活动”。

  与企业一道,共克时艰;安抚“老朋友”,引来“新朋友”。从中央到地方,紧急出台的新政体现着效率和效果。

  在外贸规模稳居全国第一的广东,“复工复产20条”解决外贸企业现实困难;在外贸额突破2万亿的山东,“16条措施”帮助企业安抚好“老朋友”,引来“新朋友”。以特斯拉为缩影,世界500强在沪投资的企业复工率近90%;外资研发中心复工率达87%。上海的“全链条服务”再次成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温暖注脚。

  在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县级市湖南邵东,政策更细致,比如引导企业将大车间改小车间,白天8小时工作制改24小时三班倒,将车间加工改由员工领回家加工等。

  科技政策是灵活的,一切为效果服务

  面对疫情,针对快速检测、临床诊治、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技术需求,上海面向全球招募科研揭榜者,对完成目标取得实效的胜出者给予奖励。

  实际上,不论是上海、北京,还是国内其他省区市,向病毒宣战,启动应急科技专项几乎成了一致的选择。

  对中国制造来说,畅通海外的通行证不仅仅是性价比,更是高科技。但受疫情影响,国内许多科研项目也陷入了停滞阶段。

  为此,2月12日,科技部发文调整项目申报时间、项目验收时间、项目实施周期,比如目前正处于申报期的项目,申报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可延后30天;对于实施期结束时间在2020年12月底前的在研项目,项目实施期延长6个月;对于实施期已结束正在准备综合绩效评价材料的项目,材料提交时间延长为6个月。

  战疫时期,科技政策是灵活的,一切为效果服务。(记者 王延斌 俞慧友 王 春 华 凌 龙跃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