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王圆潮

来源: 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1979年9月底,广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准了一项电子工业重组计划,将在三线工业建设时期布置在粤北山区的三家电子厂迁入了深圳,并作了合并,成立了一家名为“华强电子工业公司”的企业。

“华强”就是电子产品世界的代名词

(图片@猫斯图)▼

负责批准的老领导也许没有想到,这次三线厂合并,将会为深圳这座被总设计师寄予厚望的城市带来不可多得的科技基因。这种基因,将在此后几十年里,与深圳特区一同成长,不仅变成了深圳的城市名片,更为中国产业在世界领先行列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

现在的华强北,绝对是准一线

(图片来自Wikipedia@Mx. Granger)▼

当年南海边上的一个圆,如今已是闻名遐迩的世界科技之都。

深圳史:科技产品发展史

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深圳如今百花齐放的科技氛围,最早源于一台小小的收音机。

老派的电台爱好者至今还会把收音机称为半导体,这是因为半导体晶体管是收音机的核心部件,而收音机也是半导体晶体管最早的商业应用。然而随着收音机逐渐苟活在出租车中控台,半导体却找到了更多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大到计算机,小到电话,无一用不上半导体。

多种先进的电子设备都是要依托于半导体晶体管技术进步的

图为英特尔F1赛车模拟器试玩,excited

(图片来自Wikipedia@Rico Shen)▼

当大量半导体被集成到一个衬底上,就变成了集成电路,进而可以组成芯片,这正是手机的最核心部件。

联发科技研发的DVD播放机芯片MT1389

(图片来自Wikipedia@Appaloosa)▼

从80年代代工日本、美国收音机开始,深圳企业引进了当时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半导体生产技术。尽管应用技术往往不会很先进,但在改革开放之初缺乏电子工业的中国,这还是一项了不起的进步。一条由简单向复杂,由大型向微型攀登的科技创业路,就这样开始了。

机敏的深圳人很快就在港台人身上,找到了半导体应用的全新商机——移动电话。然而2007年之前,一般的初创企业要参与移动电话市场的竞争其实并不容易。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是当时仍然非常严格的“牌照制度”。

移动电话上的半导体就相当于人类的神经

(图片来自:deposit / 图虫创意)▼

从90年代开始,为了限制诺基亚、摩托、索爱等外国手机厂商在中国市场的垄断,扶持民族电子工业,国家对移动通信生产项目采取了严格的立项审批制度,只有拿到牌照的企业才能生产移动电话。固化的牌照制度没能激活民族手机,反而让很多有牌照的企业因资格垄断而逐渐沉沦,死而不僵。

与此同时,随着2004年联发科推出了集成式芯片,智能手机的制造成本被大大降低,许多有创意的电子从业者都有了以低成本进军手机行业的想法。只是苦于没有牌照授权,大多数人被拦在了行业的门外。

主要是苦于没有牌照,不然大哥啥都会

(图片@猫斯图)▼

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在合规的渠道之外执行着自己的想法。这就变成了深圳独具特色的“山寨机”市场,双卡双待、四卡四待、比诺基亚还强的照相手机等等充满槽点的概念,就是在那个草莽时代出现的。

缺乏监管的山寨机市场生机勃勃,却也出现了明显的质量危机。而且到了2007年,中国的入世保护期也已经结束,继续依靠牌照制度管理手机行业不再现实,这个行业最终还是得到了解禁,原本的“山寨机”公司终于得以登堂入室。

解禁之后不仅有创意,还很国际化

(图片@猫斯图)▼

而一批后来成了大器的手机厂商,比如以年轻化和先锋化著称的OPPO,也抓住了这个时间窗口,从其他行业跃入手机制造,跻身深圳科技新势力的一份子。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深圳在科技硬件领域的实力已经举世瞩目。一个来到深圳的人,从下了飞机进入繁忙的宝安机场到达口时,就能通过大幅的手机品牌广告感受到这座城市浓烈的硬件科技氛围。

独到优势无人能及

现在回头看来,深圳能够发展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之都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一切显得都那么顺理成章。但要知道,和深圳同时被辟为特区的还有厦门、珠海、汕头三地,全国范围内的三线厂整合与外资合作案例则更多,但科技中心仍然只有深圳一个。

科技感写在深圳的各个角落

(图片@猫斯图)▼

深圳能够成功,一定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香港当然是不得不提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座自由港,无论是在回归前后,都在航运、税务等方面为深圳创造了诸多有利的条件。

深圳盐田港,去香港那是相当方便了

(图片@猫斯图)▼

毋庸讳言的是,在深圳手机发展的前期,高端原材料(如芯片)的进口是不可避免的。作为附加值极高,同时具有技术战略意义的上游产品,这些原材料如果不是经由香港这个自由港,很难流入内地企业,牌照制度放开之后百花齐放的制造狂潮恐怕也难以实现。

香港维多利亚港港阔水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图片来自:deposit / 图虫创意)▼

同样地,若非经由香港,深圳的电子制造产品也无法以最快的速度销往世界各地。当年富士康代工的元器件坐上卡车排着队上香港码头,只是整个深圳科技产业的缩影。

而在这个过程中,深圳政府对这个草根产业的开明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也是得益于一开始的理念指导

(图片@猫斯图)▼

自从国家取消通信制造牌照制度之后,深圳市政府在地方层面也再没有进行过行政干预,无论是扶持还是限制都非常少见,这给了企业以在市场条件下充分竞争的机会,让最能抓住消费者的企业有所收获,让不思进取的企业退出竞争。

竞争激烈

努力就出彩,懒惰就拜拜

(图片@猫斯图)▼

深圳手机企业能够打出国际级的影响力,和这种充分竞争的环境不无关系。为了规避激烈的国内竞争,像一加、传音这样的纯中国品牌,却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目标对准了印度、非洲、北美等市场,反而扩大了中国科技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而在宽松的市场环境中,一些立足于国内市场的手机,也在向海外市场发力。比如OPPO近年来在印度、欧洲中高端市场攻城略地,不仅证明产品具有了国际级实力,甚至还带动了国产广告行业品味的跃升,把中国人对科技和艺术的理解推向更遥远的地方。

一起用好的设备在网上冲浪

(图片来自:OPPO印度官网)▼

当然,工业生产是不能只讲情怀和销售的。深圳电子行业能获得国际级的影响力,首先要做出物美价廉的产品。而这考验的是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在过去的制造热潮中,深圳诞生了一大批专注手机零件的厂商,每个体量都很小,但是每一个都对市场变化极为敏感。

比如在指纹识别芯片做到世界领先的汇顶科技、摄像头模组出货量世界第一的欧菲光集团,都是在手机终端企业的带领下走向行业前列的。

指纹识别应用在手机上

被手机的快速发展所带动

(图片来自:deposit / 图虫创意)▼

2010年,有科技媒体在华强北买零件组装一台iPhone只是表象,其背后是深圳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在这一点上,深圳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都没有竞争对手。

种种优势,让深圳科技硬件的技术积累已臻化境,不仅有和美、日、韩“掰掰手腕”的能力,甚至已经有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号召力。

后发制人从逆袭到引领

不过领先地位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曾经叱咤全球的领军企业也可能因为错过时代的风口,错误的判断,或布局的短视而陷入僵局。

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IDC美国的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统计显示,曾经风靡一时的手机大户索尼,如今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仅占据全球手机市场的0.167%,陷入困兽之斗。

而新兴科技企业诸如苹果也因缺乏创新近年来饱受消费者诟病,难逃全球市场份额的缩水的命运。

纵然这些海外手机厂商都在绞尽脑汁的在手机领域憋劲琢磨,市场数据却并遂人愿。随着手机逐渐变成了一种快消品,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已经大幅加快,从山寨到来料加工到孕育自主品牌的深圳企业却早就习惯了快速追赶的节奏。

从按键黑白屏的到现在的触摸全面屏

也不过就是几年的时间

(图片来自:deposit / 图虫创意)▼

得益于深圳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OPPO、华为等诸多手机厂商在全球手机市场逐渐崭露头角,并争夺着传统大科技企业的市场份额。IDC2019年全球市场Q3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前五位有三位来自中国市场,两位来自深圳。这其中就包括OPPO。

但追赶只能让人不掉队。想要持续保证领先,深圳的科技企业还得具有足够的高瞻远瞩,提前进入下一个时代。没能完成这种惊险跳跃的上两个世界名企,叫做诺基亚和富士胶片。

胶片似乎已经远离大家的生活很久了

现在使用胶片拍照的主要是部分摄影爱好者

(图片来自Wikipedia@Andrew Hutton HuttyMcphoo)▼

很多深圳科技企业得益于其独特的发展背景和高瞻远瞩的眼界,在别家企业为市场份额的争夺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已经在研发前沿技术、开辟诸如IoT等全新赛道,重视科研投入,展示出全球的领军企业的潜力,从参与市场逐步走向引领趋势。

蕴含着巨大创造力的深圳科技园

(图片来自:Wikipedia/Brücke-Osteuropa)▼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