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老沃森出身贫寒,没读过多少书,17岁就当起了推销员,走街串巷贩卖杂货。尽管学历不高,但他天生就是当推销员的料,外表英俊、心思缜密、谈吐不凡。

他从最底层做起,经过十多年的历练,终于在业界闯出了名头,成为当时一家著名大公司的顶级销售。这家公司的老板叫帕特森,在美国商业史上也很有名,被誉为“现代推销术之父”。老沃森从帕特森那里学到了不少真传。

1

老沃森创建IBM

后来,老沃森与帕特森产生矛盾,于是跳槽到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担任总经理。这家公司叫“计算制表计时公司”,简称CTR,它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IBM的前身。CTR的产品包括天平、磅秤、打卡钟、穿孔制表机等杂七杂八的商业机器,由于管理不善,负债累累,眼看就要面临停业清算。

董事会请老沃森来,也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老沃森提出,除了固定薪酬,自己还应该拿到一定比例的利润分红。当时CTR的董事会根本就没奢望公司还能盈利,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个要求。

出乎意料的是,老沃森不但很快让公司起死回生,而且业务蒸蒸日上,规模迅速扩张。1924年,也就是入主CTR十年之后,老沃森给它改了个名,叫“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听起来很有气势,缩写就是IBM。

老沃森本人也凭借当初的薪酬条款,成为了全美国薪酬最高的人。他一直执掌IBM直到82岁,在自己临终前几个月,才把IBM的总裁之位传给了小沃森。

外界一般认为,IBM成功靠的是技术创新,但小沃森坦白承认了一个秘密: IBM真正的优势其实并不是技术创新,而是极强的销售能力。

无论是最初的穿孔制表机,还是后来的计算机,IBM一开始都不具备技术优势。但靠着一支顶尖的销售队伍,IBM能卖出去比竞争对手多得多的产品。先形成规模优势,反过来推动技术升级,然后才有了IBM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为了打造这样一支顶尖的销售队伍,老沃森想了不少办法。他认为,如果想把产品推销给一位生意人,那么首先自己看上去得像个正经生意人。所以他规定所有销售人员一律要穿白衬衣、黑西服,并且工作时间不得饮酒,甚至在公司聚会上也不得出现酒精饮料。

老沃森还设立了IBM培训学校,专门培训新入行的销售人员,一个新人必须在培训学校待上一年半:首先要花半年时间学习产品知识,然后跟随资深销售员实习半年,最后再花半年学习专业的销售技巧,这样才能正式上岗。

1915年,沃森提出了著名的“Think”的口号,开始在公司内部使用。多年以后,流行全球的IBM笔记本便以此命名为“Thinkpad”。

为了鼓舞销售人员的士气,老沃森还推出了IBM的专用仪式、内刊、歌曲,所有学员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全体起立,齐唱“IBM之歌”。这些方法的确让销售新人快速接受了公司理念,激发了工作热情。

老沃森深知,要受到员工的拥戴,就必须善待员工。他明确表示,IBM的目标就是“消除员工对自身及家人保障的担忧”。IBM员工的福利待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厂环境干净整洁,每个车间都配有空调。

老沃森还下令修建了图书馆、运动场、夜校,甚至还有乡村俱乐部。任何IBM员工只要花1美元就能加入俱乐部,享受一周三次的免费晚餐。

除此之外,老沃森还对员工有一项最大的承诺,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裁员。当时没人敢做出这样的承诺,而老沃森不但做出了承诺,还坚持兑现了这个承诺。即使是在最困难的1929-1933年大萧条期间,IBM也坚持不裁员。

当时老沃森就判断,经济衰退只是暂时的,所以当别人大裁员的时候,他反其道而行之:招募更多员工,增加元器件库存,等待市场回暖。

沃森有着精明的政治头脑,做成了很多跟政府相关的大型业务。凭借着天才的推销才能和政府关系,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当其他公司都在衰落时,IBM却逆势增长。

这段时间,IBM的规模迅速从几百人壮大到7000多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沃森将当时IBM公司主营的穿孔卡片设备通过游说罗斯福政府,大面积进入到了各地政府的社会保障系统。

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对会计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穿孔卡片和IBM会计机的帮助下,社会保障委员会每天最多能为社保法首批覆盖的2600万名工人处理60万次福利计算。

老沃森非常重视研发投入,在1932年美国经济最艰难的日子里,他在纽约建立了一个现代化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在整个30年代的研发上,让IBM在技术产品上获得领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沃森与美国国防部签署合同,大量制造机枪、瞄准器、发动机等军火。IBM生产了M1卡宾枪和勃朗宁自动步枪,盟军广泛使用IBM的设备,做军事计算、后勤和其他军需之用。公司新属工厂的2/3全部投入军需品生产,生产量扩大了3倍。同时,IBM开始进入的计算机领域,其中重要的标志就是1944年出资100万美元在哈佛大学研制成功的著名的“Mark Ⅰ”计算机。1947年,又同样花了100万美元推出“选择顺序控制计算机”(SSEC)。

二战之后,沃森适时提出了“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世界和平”的口号,并不断宣扬自由贸易的好处。沃森本人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坚定支持者,他积极推动重振欧洲经济计划,并为此做了很多公关上的努力。

但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磁带的出现,IBM迎来了第一次危机。那时很多管理者还是坚信:“IBM就是一家基于打孔卡片的公司,基础将永远是打孔卡片。”

沃森面对要不要转型,虽然有所心动,但一直不够坚决,这预示着属于他的时代在此时已经走向尾声。

2

小沃森出任IBM

1952年,沃森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 junior)出任IBM公司总裁,IBM新一代领导集体诞生。当时小沃森邀请了计算机奠基人冯·诺依曼博士担任公司的科学顾问,并研制出了IBM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

到1956年,随着老沃森去世,小沃森出任IBM董事长,全面掌控IBM。尽管打卡机业务曾经是IBM的现金流来源,但小沃森还是认为计算机才是未来发展方向,勇敢地宣布要进行自我颠覆,进入到电子时代。

在小沃森的领导下,IBM以大型计算机作为目标,以此完全拥抱电子时代。IBM当时研制出闻名世界的第一代大型机“IBM360系统”,开发耗资50亿美元的资金。这个投入是当年美国政府此前研发原子弹“曼哈顿计划”的25倍。

“IBM360系统”的核心技术奠定了当今数据库、个人计算机、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基础。人类登上月球的阿波罗十一号就是在5部“IBM360系统”上执行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投入,IBM后来才涌现出6个诺贝尔奖得主,6个图灵奖得主,19位美国科学院院士,69位美国工程院院士,拿到10个美国国家技术奖和5个美国国家科学奖。

“IBM360系统”于1964年推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取得了压倒性优势,很快就成为市场领先的计算平台。

1969年,IBM在计算机市场份额达到70%,成为第一家被称作“邪恶帝国”的大型IT公司。这个历史时期,IBM一家独大。当时的计算机市场被美国媒体戏称是“IBM和七个小矮人”(七个小矮人分别指Burroughs、UNIVAC、NCR、Control Data、Honeywell、通用电子和RCA七个公司)。

小沃森把IBM的高福利制度进一步推进,用年薪制替代了工人原来的小时工资制,消除了蓝领和白领的薪资差别,还给员工们购买重大医疗保险,给全体员工优先认购股票权等等。沃森父子的这些举措深得人心,IBM的每个员工都对公司有着极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这次转型,不仅为公司发展带来质和量的突破,并且开创了计算科学这门代表人类发展最新阶段的学科。也是在小沃森时代,IBM在全球建立起了“蓝色巨人(Big Blue)”的形象。

3

Frank T. Cary接任

1971年,小沃森退休,Frank T. Cary接任。在卡里时代,IBM开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

1971年,IBM公司生产的计算机引导“阿波罗14号”和“阿波罗15号”宇宙飞船成功登月。

1973年,IBM最早推出的自动柜员机,Union Trust是首家安装自助终端的银行。

1975年,IBM推出首款型号为5100的“便携式”计算机。当时根据存储空间大小(16KB、64KB)和选购存储配件(如8英寸的软盘)的不同,售价从9000到20000美元不等。

在1970年代,IBM的一名数据库专家发表了经典的关系型数据库论文,却被IBM束之高阁。这位数据库专家一气之下,出走IBM,创立了著名的数据库公司甲骨文(Oracle)。直到今天,Oracle仍是全世界最好最强的数据库,成为IBM在这项业务上最为强劲的对手。

1957年,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奥尔森创办了DEC。DEC于1959年研发出了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PDP-1小型机。尤其1965年发布的PDP-8型小型机,更是和IBM直接抢夺客户。1972年,DEC已经牢牢掌控住了美国小型主机市场。

更让IBM噩梦的是,1976年成立的Apple公司,于1977年推出了Apple II,这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1977年,苹果制造了首款非常成功且批量生产的个人电脑。4年之后,IBM也发布了让商务人士信服的第一代PC,售价为1600至4500美元,存储容量为16KB至256KB。这台计算机的缔造者名叫埃斯特利奇,也被人们称为IBM PC之父。

后来IBM出产的个人计算机成为了所有厂商生产PC的标准,因此这些计算机又统称为IBM兼容机。

IBM在1980年代准备生产并推广个人电脑时,找到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微软,由后者为其编写合适的PC操作系统。

当时比尔·盖茨的微软通过从蒂姆·帕特森手里收购了SCP-DOS后,进行适当改进,形成MS-DOS后安装到IBM PC机上。借助于IBM品牌的力量,微软一下子成为PC机操作系统的霸主。

整个80年代,IBM没捞到什么好处,芯片是Intel、OS是微软、电脑是Apple,它们才是那个时代的明星。

IBM做惯了高价格合同、蓝色严肃的商业计算机、企业对企业的生意,根本不适应大批量、低价格、讲究好看流行易用的个人电脑生意。

4

郭士纳上任

1993年,郭士纳担任了IBM董事长兼CEO。他立刻止血、降价、裁员,然后换掉IBM董事会和高管团队,并且改变IBM文化、组织方式、考核方式、激励方式,让IBM更灵活反应、更高效工作、更微笑面对小型企业的客户。这改变了IBM一贯的高傲、严肃、只做大客户大订单的形象。这让IBM的业绩在1995年就复活了。甚至,1996年,IBM股票升至145美元,达到9年来的最高点。

郭士纳更开辟了一条路,那就是软件和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这是动摇IBM根本的大事。

因为在1969年,IBM就讨论过要不要自己做应用软件产品。后来认定,IBM是做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如果再做上层的应用软件,就有点与民争利的意思,这样,生态就建立不起来,所以IBM就自己不搞应用软件了。因而,1971年,一帮IBM德国公司的技术VP们,就出来自己创立了企业软件公司:SAP。

1995年是微软的高光时刻。微软自己不生产计算机,但研发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还研发应用软件Office。郭士纳看在心里,觉得IBM非常有必要进入软件市场。于是,同年,IBM以35亿美元并购Lotus。Lotus就是类似Office这样的软件,但是比微软Office更具有协同性。

2000年,互联网泡沫爆发;2002年,郭士纳功成身退。之后,IBM经历两次变革转型:一次是从智慧地球到CAMSS,另外一次是正在进行中的从CAMSS跨越到“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

5

彭明盛上任

2002年第一季度,IBM连续三季度出现利润及营收下滑,下滑幅度达到十年之最。这一年,彭明盛(Samuel Palmisano)接替郭士纳担任IBM的CEO。

上任后,彭明盛提出要全面进入知识服务、软件和顾问等服务市场,向客户提供任何需求的任意解决方案。彭明盛将IBM的全球工作体系进行了整合,即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设计和分配自己的资源和运营体系,使IBM运营成本极大地降低,资源分配尽可能得到优化。

2002年,IBM以39亿美元高价收购了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又用21亿美元收购了Rational软件公司。这让IBM拥有了为客户提供咨询等多种后台服务,而不是局限于IT产品服务。

此举标志着IBM从硬件科学技术进军到提供信息系统服务、企业管理和运营咨询服务的领域。IBM在深入咨询、软件和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借此进一步增强全球执行能力,明确了以软件、硬件、IT服务和咨询服务四轮驱动的高价值业务模式。

彭明盛最令很多中国人记忆深刻的决策是在2004年决定将个人电脑业务卖给中国的联想集团。当时,上任CEO的彭明盛提出“随需应变”的战略:退出PC硬件业,把公司向客户提供从战略咨询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公司转变。

沃顿商学院管理教授兹巴拉基(MarkJ.Zbaracki)就此评论说:“IBM的长处一直就是善于彻底改造自己。”

到2006年,转型后的IBM全年经营业务收入达到了914亿美元。三年后,IBM的营收又进一步达到1036亿美元。

彭明盛在2008年对外发布了他们的新方向:全球化的人类社会将复杂的自然系统转化为复杂的商业和社会系统,而这个系统基于统一的智能全球基础设施。

为此,IBM推出了著名的“智慧地球”战略。这个战略的提出,可以说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的科技发展脉络,为IT产业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由此带动了几个产业链的发展,比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等。

为了实质性推动“智慧地球”的战略,IBM又连续推出以创办人老沃森为名,史上第一台听懂人类自然语言的超级计算机(沃森)。沃森在美国老牌知识问答电视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击败了两位人类冠军,被誉为21世纪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伟大突破。由此,“人工智能”一词才开始大面积进入人们的视野。

6

吉尼·罗睿兰上任

2012年,以系统工程师的身份加入IBM公司20年之久的吉尼·罗睿兰(Virginia C. Rometty)开始担任公司董事长、总裁兼CEO。她是IBM历史上第一位女性CEO兼董事长。

她接过上任的旗帜,转型方向是要让IBM从一家传统硬件、软件和服务公司转向向客户提供认知解决方案及云平台的公司。在她看来,“认知计算是改变一切的技术。”

到目前为止,IBM都应该是IT行业中战略转型最为顺畅的巨头。每一次的战略转型,均拥抱了科技产业发展的潮流,从而为自己赢得了先机和财富。

IBM公司一次次从危机到重返盛年期的历史,告诉我们对处在老化阶段的企业来说,转型变革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眼光。IBM的变革之旅远未结束,这种勇气、智慧和眼光将为这个百年老店不断注入永续的活力。

回过头来看,郭士纳做了十年IBM CEO(1993-2002),把IBM转型成为软件产品+硬件产品的公司。彭明盛做了十年IBM CEO(2002-2012),把IBM转型成为咨询+IT解决方案公司。而罗睿兰也要做十年IBM CEO(2012-2022),正在把IBM转型成为云计算服务公司。

IBM每隔几年就提出一个商业口号,如e-Business(实质上是推WebSphere中间件和IBM服务器)、随需应变SOA(实质上是仍然推WebSphere中间件)、智慧地球(实质上是推IBM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BI),现在把自己定位成一家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云平台的公司。

到今天很多大型商业机构对IBM还是毕恭毕敬,深知其中的分量。稍微熟悉华为公司的人都知道,华为之所以有今天,背后跟IBM的智力支撑是有很大关系的。为此,华为也支付了几十亿的服务咨询费。

IBM到现在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大软件公司、第二大数据库公司、第二大服务器公司、第三大安全软件公司、第六大咨询公司,连续14年是最大的应用基础设施和中间件公司。

该公司制造了第一个硬盘驱动器、第一个软盘驱动器、第一个在各种不同但兼容的机器上实现的体系结构、第一个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关系数据库、第一台超级科学计算机、第一个RISC设计和第一块DRAM芯片等等。

在“2018世界十大信息技术(IT)公司”排名中,IBM排在微软之后,屈居第二位。紧随其后的是甲骨文、埃森哲、惠普、SAP、TCS、凯捷等8家公司。其中,微软和甲骨文的诞生直接与IBM有关。而且就企业寿命来说,IBM都远超其他公司。

在《财富》2018年“世界500强”排名中,IBM位居全球第92位,营收为971.39亿美金,折合人民币约6522亿元,相当于阿里、腾讯、百度的总和还多600亿人民币;利润为57.53亿美金,折合人民币约386亿元。

这份成绩单对于IBM来说,并不值得骄傲。就算是跟自己比,也比上一年度的排名下降了11位。不过作为一家已经转变为主打咨询业务的企业而言,这个营收和利润水平,也并不太令人感到失望。

创新能力是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未来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2017年专利统计榜单中,排名第一位的仍然是IBM。这已经是IBM连续26年蝉联榜首,其专利数在2017年达到了9043项。仅就专利数量而言,整个中国都没有超过这一家公司(中国的华为和京东方进入了全球前25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