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在2020年开年,知名文化学者马未再次在高德地图上开讲风景文化课。这是马未都继十一为高德录制故宫导览后的二次开讲,新年新动作,透露出高德在向科技暖男的路径上蜕变。

有消息说,马云、逍遥子曾半年内三次视察高德,强调不要盈利要专注于服务。在没有盈利压力下,意味着高德将会更加专注技术,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高德为何要花大力气做景区内容服务?

作为景区导览产品,高德景区随身听在2019年“十一”上线后,目前已覆盖全国逾1000个景区。看的出高德深耕景区内容服务的决心,问题来了,高德为何要切入景区导览服务?

景区讲解的产品,市面上多如牛毛,但一直以来这些产品始终是是依赖文字介绍的机械化讲解,解刻板生硬,缺乏记忆点,也少了生动活泼与有趣的表达。

我觉得高德“景区随身听”是对传统景区导览体验的一次重做,它基于导航及位置服务能力,根据用户选择的导览语音包,自动匹配播放对应的景点介绍,涉及历史风云到国学漫谈等。把过去千篇一律的景区介绍,升级成为大师、文化名人的真人真声内容讲解。

人们游览景区,相当于有文化导游随身讲述景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在北海公园听被封侯的大树的奇闻;在国子监听蒲松龄集贤门的故事等,它告别过去景点八股文介绍的局限,变得生动有趣、有料。此外,它在景区内、外也随时可听的特性,也能带给用户更长久的触动。

古人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高德导览体验其实是让读书与旅行同时在路上。“看”与“听”是旅游体验的两个核心,过去人们旅游是扎堆拍照,走过场之后,对背后历史文化依然一无所知,听这一环上的缺失,是旅游体验的短板所在。高德地图其实承接了人们心底的诗意与远方。

马未都谈北京这座城市说:“北京是一个很有文化感的城市,每一条胡同、每一座园林、每一处院落,都可能是历史的见证。”

让文化名人解读历史,让景区活起来,自然是另一番感受了。对于旅游景点来说,文化底蕴有了新的传播出口,也是对景区导游短板的有力补充。

当前高德已经和全国绝大多数4A、5A景区有了合作,并持续在景区的设施数据化、调度智能化方面深耕,实现景区内的动态信息引导,比如实时反馈景区剩余的车位、排队时间长短,甚至厕所的动态信息等,它充分解决了景区旅游的用户刚需,诸多行程痛点也因此悄无声息的被化解了。

高德景区导览服务可能会推动一种文旅融合的新趋势,它既有技术的刻度,也有艺术的温度,在带动用户旅游体验提升之余,由于旅游市场的庞大体量,数字化改造也带来了商业化想象空间,这或将是高德地图未来的新突破口。

景区导览已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景区电子导览服务的竞争者并不少。 过去一年,已出现过AI导游、口袋导游、美景听听、言途等诸多语音导游的工具。今年5月, 腾讯地图也宣布为119个景区提供导游导览服务,上线“游云南智慧景区”小程序,游客可以获得景点解答,拍照翻译、同声传译等多种跨语言沟通工具。

此外,百度也推出了相应的功能,比如今年十一前夕百度推出了地图语音定制产品,用户可以录制自己的专属语音包,导航导览等全场景均可使用。此外,也开发了小度AI导游、AR导览、VR全景虚拟游等功能。

景区导览已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从各家的对比来看,腾讯更多是尝试性布局,它的产品体验核心更多是凸显小程序的服务能力,拍照翻译、同声传译都没有跳脱出单调与机械化的播报讲解。

百度也是依赖智能语音助手的交互,无论是个人定制还是AI语音播报,也难以做到活灵活现的生动表述,没有突破搜索引擎上标准内容件冰冷解读的局限,在人文体验上依然缺乏一些人性化的呈现。

相对来看,高德地图上既有马未都等文化名人,也有深谙当地文化和景区故事的金牌导游、电台主播、知名声优、麦扑等专业语音机构来生产优质语音内容。它将千篇一律变为千人千面,摒弃了纯粹的AI语音刻板播报,引入更具人文底蕴与生动活泼的真人讲解,带来的是更具个性化风格的鲜活体验。

我们从高德日前发布的景区随身听导览官计划可以知道,它计划投入更多人力,做深度的景区内容服务生态。它其实是对市面上已有产品的升级,将过往走马观花的旅行变为一场有深度的沉浸式体验。

高德的科技温度:从关注出行体验到关注人文民生

从地图玩家开始关注景区导览服务我们发现,高德、百度、腾讯地图,都已经从导航服务向出行与目的地服务延伸与变化。这背后是用户需求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仅将地图用于出行路线规划,而是追求更高品质的出行服务,渴望解决更多的生活需求。

高德地图这几年的变化令人侧目。从2016年开始,聚焦出行的高德地图活跃用户数反超百度,坐稳第一。

2019国庆高德地图再创新高,日活用户轻松过亿,DAU和MAU双双稳居地图行业第一。

2019年8月,高德地图v10.0版本的升级摆脱了以导航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升级为综合性的国民出行平台——从骑行、打车、公交,地铁到旅行等进行全面布局。

比如说,高德地图接入了北京、深圳等30多个头部城市的公交数据,提供实时公交信息。并强化了骑行、步行等多种绿色出行导航功能,帮用户实现个性化的精准引导。此外,也首创了聚合打车模式——接入了近40家打车平台,一键实现十几家甚至数十家平台同时叫车,优化出行打车体验。

而在底层导航上,高德和300多个城市建立了数据合作,帮助公众出行规避交通事故与道路拥堵,节省出行时间。高德地图车机版2.0也在2019年面世。

此外是针对春运回家、社会救灾、城市雾霾、积水等环保、公益、城市积弊等问题以及残障人士的需求,高德地图相继推出了「暖心地图」、「积水地图」、「雾霾地图」、「救灾地图」,以及服务于国内残障人士群体的「无障碍地图」、「色盲地图」,以及定位于服务货车司机的「货车导航」等。

也在今年,高德还联手饿了么,通过“小店发光”计划,“点亮”偏远小镇,帮助偏远地区商户从线下走到线上,也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的温暖与便利。

如果总结高德的变化,我们发现高德变得更暖了,更有科技的温度,它越来越多关注人本身的体验与需求,以技术去推动现实世界的变化,并体现了两点理念变化:它在有意识的扩展自身业务边界,展现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其二,从关注出行体验到关注社会民生与旅游文化体验的痛点,将技术落地到普通民众的需求与痛点之中,让公众出行与目的地体验变得更有人文情怀。

站在科技与人文的路口

从帮助推进社会救灾、城市雾霾、积水等环保与城市积弊问题的解决,到景区导览深化旅行的人文体验,本质都是通过科技改变民生,这其实就是一种科技人文主义。

乔布斯是“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坚定信奉者。在过去大数据算法更方便、更节省人力的时候,苹果却选择人工编辑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新闻报道、精选歌单、APP推荐,确保更好的内容价值与体验以及对用户与创作者的尊重。

苹果现任CEO库克继承了乔布斯的理念,多次表示“苹果公司一直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口”,并强调苹果公司的价值观是:从人性出发,相信科技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其产品也有意识关注人类健康、情感、隐私、环保、甚至残障人士的需求,这让苹果公司成为了一家伟大的公司。

回到高德的产品升级方向,我们似乎看到了相似的理念与影子——它关注偏远山区、残障人士、关注雾霾与城市积水,关注公众出行、打车的便捷性,关注旅游的人文体验,赋予了人们更多的人文科技温度。

回到高德地图的景区导览——将文化与科技融合,落地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产品和服务,这种人文精神就是一种机器算法无法取代的温情。

过去地图行业有许多建立于概念层面的AI技术探讨与布局。但从未来趋势看,AI技术的竞争,最终还是要落点是否能普惠民众和经济。只有通过可复用的技术模式落地与实际应用场景、现实需求结合,才能让人们明确感受到产品与技术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连接真实世界,让出行跟美好”是高德的愿景。从高德的做法来看,如何与现实结合并解决传统领域与人们需求相关的实际问题,它的探索或具备一定的启发意义。让生活更美好,让科技更有温度,是人们对互联网最原始的期待,它也应该是所有科技互联网产品的信仰与初衷。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的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