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开始的时候,
劝解身边人戴口罩是很难的。
大部分人不认为这有什么风险,
一旦 “封城”等严重措施出现,
事态立即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抢米、抢菜、抢口罩,
甚至开始对身边出现的湖北人产生恐惧。
其实,这就是民众普遍的思维模式。
对事物的判断非此即彼,缺乏中间状态。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13亿人宅在家里的特殊时期,
我们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反到丧失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
看一下5个有关新冠病毒的消息面,
第一、这个病毒与SARS相似度极高;
第二、有500万武汉人,在封城之前就离开了疫区,成为潜在的传播者;
第三、采取封城这种SARS都没有采取过的极端手段;
第四、春节假期结束后,复工复学将迎来返程高峰;
第五、每天从睡梦中醒来,都看到确诊和死亡人数在增加;
现在想像一下,以上这些信息加上媒体的渲染,
你有没有仅凭其中某一条就增加过对这场疫情的担忧呢?
如果有,那么很遗憾,
哪怕你不是我上面说的极端主义者,
随着你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
你也很有可能陷入对本次疫情的过度担忧和恐慌。
这就是新冠肺炎疫情伴生的互联网疫情。
就拿第一条信息来说,虽然这个病毒与SARS的相似度很高,
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在第一时间去思考,
这个病毒和SARS相比,传染性和致死性有什么区别?
而是仅凭借对SARS的模糊记忆就对新冠病毒下定义了。
又比如第五条信息中,面对每天新增加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
如果你稍微查询一下我国每年感染和死于流行性感冒的人数,
你可能就不会对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感到惊讶了。
你甚至会庆幸它的治愈率竟然有这么高,
如果你没有这种感觉,那么你以后就应该对流感“一视同仁”
流感不要面子的吗?
言归正传,面馆今天是来帮大家解决问题的。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防治这种互联网疫情的蔓延,减轻恐慌情绪呢?
关于这一点,网络上的信息和科普很多,
而我们只需要抓住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
北京时间农历鼠年春节,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论文,
该研究由中国疾控中心领衔,作者来自北京地坛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
湖北疾控中心、中科院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以下是这篇论文中浓缩的关键信息:
2019年12月
武汉当地卫生机构报告了一组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
2019年12月30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快速应急小组,
从武汉金银潭医院采集了这3位患者的肺泡灌洗液,
对这些患者的肺泡灌洗液进行RNA提取,并进行了基因测序。
结果显示,
超过85%的基因序列与此前报道的蝙蝠体内分离到SARS样冠状病毒有高度一致,。
分离出的病毒被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目前已知有6种冠状病毒对人类致病,
其中4种常见的主要病毒,可以导致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发生普通感冒症状;
另外2种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
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CoV,
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有时可以致命。
SARS-CoV是中国广东2002年至2003年间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
而MERS-CoV是2012年中东地区暴发的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原。
尽管2019-nCov与蝙蝠体内分离到的乙型冠状病毒相似,
但是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明显不同。
这3份来自武汉的2019 新型冠状病毒,
与之前的来自人体的SARS冠状病毒、以及MERS冠状病毒,分属于不同的分支。
2019-nCoV是可以感染人类的第七种冠状病毒科成员。
从这篇论文中我们能得到一个关键性结论:
2019-nCoV虽然与SARS-CoV相似,却从属不同分支,
因此我们不能以SARS的传染性和致死率来衡量新冠病毒。
在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是这样描述的: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已感染的肺炎患者。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根据目前的调查,潜伏期一般为3-7 天,最长不超过14 天。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 周后恢复。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普通患者基本能够在1周后恢复,
听起来这次疫情是不是更接近一场流感?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新型冠状病毒的近亲——流感,
来理解一下这场疫情的影响。
平时我们对流感的敏感程度很低,甚至完全漠不关心。
分不清流感和感冒的区别,所以每年美国的流感死亡数字总会让中国人感到震惊。
从2019年9月到现在,美国因为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6600人。
这还是保守的低估数字,高估的数字是17000人。
但这已经是美国这些年来流感死亡最少的一年,远低于每年约4万的估算均值。
然而,我们中国自己每年因为流感引发死亡的人数有人知道吗?
这个数字只有在科研论文里才会提到,大约平均每年8.8万人。
根据我国2017年流感季的数据,每10万流感人群中大约有150人会患重症
对应到武汉的人口规模,
700万主城常住人口、
890万人城镇常住人口、
和1100万人全市域人口(含周边区县)。
流感活跃季节的重症人数应该达到10500~16500人。(注意是重症人数!不是所有感染者!)
对应的死亡人数大约为70~100人。
流感重症人数10000人,
已经超过了近期国外机构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规模估算。
按照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左右的病死率,
与流感重症患者到最后的病死率大致相当,略严重一点。
这与SARS10%的病死率,MERS35%的病死率,严重程度是全然不同的。
与其担心这是另一场SARS,不如说是一场影响力更大的流感。
汉语“流行性感冒”这个名词很具有迷惑性,人们通常理解成“现在正在流行的感冒”
认为即使得病也无所谓,不过就是感冒而已。
甚至由此派生出来的“禽流感”等名词,听起来也没有很厉害,不过就是“鸡的感冒”而已?!
然而,英语里绝对不会将“flu”理解成是稍微厉害一点的“cold”。
美国国家疾控中心非常重视流感,常年普及流感知识并推广流感疫苗。
根据美国国家疾控中心的数据,美国6个月到17岁未成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率为50.4%,
18~49岁人群为34.2%,
50~64岁人群46.8%,
65岁以上人群68.77%。
即使在这样的接种率下,每年美国仍有3~4万人因流感而导致死亡。
相反,由于名词上的迷惑性,导致我们对“流感”的防范明显偏弱。
中国目前全民疫苗接种率仅为2%左右,不及美国二十分之一。
有研究认为,中国每年大概有8.8万人死于流感。
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中,62%认为没必要接种疫苗。
因此,当有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的时候,我们往往只能认知它是另外一种SARS,
而无法理解一项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居然也可以像流感一样不用过度恐慌。
或许是对过往重大事故的官方披露信息不满意,
这一次民众依旧对官方的信息披露保持怀疑。
网上有大量针对武汉地方政府的批评,
也有各种分析怀疑官方披露的染病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的真实性。
即使国家层面多次强调,要及时准确的做好信息披露,
然而每天都还会看到对数据真实性的怀疑。
在这些人看来,官方的信息披露一定有隐瞒,自己有更大的被传染风险。
所以,当看到与官方信息不一致的小道消息时,
往往不加辨别的选择相信,并在社交工具上进行传播。
但是,回归基本面,站在公共传染病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隐瞒信息如果导致传染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无论对于民众还是官方,都没有任何好处。
相反,不相信官方披露的数字,
只会加强自己对疫情的恐慌,并不会带来任何益处。
站在2020年的今天,国家的治理水平早已今非昔比,
公共政策和事件应对措施绝非当年可比。
如果还是更相信小道消息,只能说我们的认知依旧停留在2003年。
在信息传播工具更加丰富的今天,疫情不止发生在线下,
也发生在互联网上。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助你戴上心理层面的口罩,
抵御互联网上更严重的疫情。
回归基本面,静待花开时
这里是基本面馆,我们下期再见!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收藏和转发!
欢迎关注基本面馆,谨防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