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2015年上线,2017年底GMV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在美IPO上市,短短三年时间,拼多多用火箭的速度走完了京东10年的电商征途,在阿里与京东近身肉搏的时刻,悄然跻身国内电商平台第三极,谁也没想到在阿里和京东的强势版图下,拼多多能够用一场漂亮的奇袭战,硬生生的啃下一角,现在说三国鼎立之势还为时过早,但毫无疑问,从阿里被吓出一身冷汗之后,不断祭出针对拼多多的大杀器来看,拼多多已经成为一个够格同场竞技的对手。

上半场拼多多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虎口夺食,拿下一片山头。那么在接下来的下半场,将是一场多方混战,各自都有优势和劣势,不一定会到你死我活的状况,但如何守住自己的优势,并适当出击蚕食对方,扩大山头,就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从目前迹象来看,京东家老刘因为个人的槽点,稍显被动和落寞,倒是苏宁有点激流勇进的意味。一场弥漫着硝烟的商业大战,已经拉开序幕,吃瓜群众耐着性子围观就行。

对于拼多多的成功已经有很多专家经过多方面的分析,今天仅以个人理解,换一个角度来说说拼多多是怎么拿下上半场的战役,观点不一定准确,但也许是一个有趣的思考角度。

阿里自成立之初,给自己定位的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光从这一个口号来看看,阿里无疑相比其他几个互联网企业,都更具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如今BAT中腾讯和百度都饱受诟病的地方,所以说阿里从一开始就套上了一个极其正面、积极的外衣,这对于它后面的飞速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哪怕是在饱受假货、毁灭传统行业的舆论漩涡时,它都能理直气壮的用这句使命感反击回去。从侧面也说明了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

为什么突然扯到这上面呢,让我们来看看阿里履行自己使命的状况,从整体来说,阿里是成功的,帮助了千千万万个人及企业实现了商业的繁荣和升级,但在这片繁荣之后,我们也听到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声音,很多淘宝商家在抱怨,店铺现在越来越难经营,不可否认到了淘宝天猫这个体量,没有负面声音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圈内人士,肯定有一个感觉,这个声音一年比一年要强烈,这又是为什么呢?

很多商家的感觉是:现在的淘宝大鱼吃小鱼,小店铺、新店铺根本没有能力获取流量,这两年大家都知道流量已经到了上限,但阿里最厉害的就是玩流量,哪怕流量的增速有限,阿里的王牌运营也能通过流量的左腾右挪,实现整体GMV上的繁荣增长。但对于商家来说,这批商家流量大了,势必会影响另外一批商家的流量,为了保证GMV数据的高速增长,势必将流量运营发挥到极致,说的白话一点,就是将流量分配给转化率更高的店铺,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说,这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是竞争的自然原则。但问题就在于,阿里这个生态圈里,并非一个纯粹的物竞天择的公平环境,阿里在里面扮演了一个上帝之手的角色,弹手一拨就可以把流量倾斜到某个类目、某类商家,甚至是任何一种角色。在流量红利期,这还不是问题,大家多少都能分一杯粥,但在红利期结束后,残酷就到来了,往往到最后就是拼钱拼资源了。

和个人财富的贫富差距一样的道理,流量会通过阿里运营之手越来越多的集中到大品牌、大店铺、善于营销的一类店铺上,也包括那些通过刷单把店铺数据经营的很漂亮的那些店铺,虽然这两年阿里加大了刷单黑灰产的打击,但总会有些铤而走险的人借助黑产技术的能力实现非法的获利。那么这时候最受伤又是谁能,恰恰就是阿里初心需要帮助的、定义在“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里的一帮小商户。很多憧憬当年在淘宝开个夫妻老婆店,就能养活一家子的事情已经不再可能。很多小店铺每天愁着零星的流量等死,想烧钱打广告买流量吧,也得有这底气,更怕的是烧了钱也不一定有效果,总有比你财大气粗的大店铺,最后就可能变成烧钱越多,亏得越多,不烧钱等死更快。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开分析,自从阿里上市以后,最饱受诟病的是什么?假货、刷单等黑灰产,随便在网上一搜,你就会发现围绕着淘宝天猫已经孵化出了一个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的各类寄生生态圈。举些简单例子,专业的刷单组织,供入驻平台的假证、商品检测报告,淘宝天猫店铺买卖,维权处理代办机构,这么说吧,凡是平台经营上的任何问题,你都可以找到第三方,不管是黑还是白,都能提供你需要的服务。上市后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公司形象和发展,与股票价格挂钩,所以阿里开始注重黑灰产的打击,更是在2015年底成立了平台治理,彰显了平台的决心。

这是好事,也是一个负责任企业该履行的职责。但说到黑灰产,黑的比较简单,难就难在这个灰上,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更多的是处于灰色状态,即便是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亦或者阿里经常对外宣传的投入了多少的技术力量,在拼多多出现前,淘宝再怎么努力的投入打假,始终还是摆脱不了假货集市的黑名,这可以从阿里成立平台治理一年后,再次登上美国贸易委员代表办公室301黑名单可见一斑。为了极力摆脱这个黑名单,阿里这两年可以说是年年都在加大打击力度,每年平台下架的商品从官方的文件看都是亿级的,涉及的店铺也是百万级别的。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中,大量的黑产被清理取缔,但同样有更大体量的灰色商家被波及,在淘宝天猫如今的体量下,治理的数量和精度始终是个博弈,这就好比清理身上的癌细胞,要想清理的尽量干净,那么只有大刀阔斧、快刀斩乱麻,哪怕是牺牲一部分好的组织,而且淘宝的店铺数相比有限的流量已经处在富余状态,完全牺牲得起,只是可惜这一次牺牲的恰恰又是那一批小商户。

为什么又是他们?几个原因,一是平台通过瘦身来降低风险,那么那些经营指标差的小商户首当其冲,从治理角度也好理解,指标差,风险几率高,没价值那就一刀切下去。二这些小商户能力相对较弱,而淘宝天猫平台的规则越来越复杂,一不小心就会趟雷,那么身披违规,GMV贡献小的就是最容易被砍的,阿里还不怕你闹事,因为你闹不大,反倒是那些大商家,还能和运营来个博弈,拿个撤销处罚的绿通。第三是因为小店铺生意不好,陷入恶性循环,那么就更容易去涉险,这就好比快被饿死的饥民,难免会有些小偷小摸,对于平台固然要一视同仁惩治违规者,但也不要忘记官逼民反这句话,如果家家户户都能有个温饱,哪有那么多犯上作乱的事。所以最终结果就是大批小商家被阿里平台所抛弃,很难说清这里面有多少是好的,有多少是不好的。

说了这么多,和拼多多又有什么关系呢?很好理解,拼多多踩准了这个节奏,做了个接盘侠,阿里想上岸,往上层靠拢,连淘宝都出来了企业店铺就很好理解,这两年淘宝在阿里的地位彻底沦为流量的输出,更多的资源都往天猫的品牌倾斜。不是说淘宝不重要,但显然阿里不想在底层惹得一身骚气,想换个更体面的身份。显然拼多多在研究客户需求时,做足了功课,并把业务做到了极致。

对于大量的中小商户来说,拼多多不但提供了一个平台来接纳他们,更是提供了一个相较淘宝更简单、公平的一个环境给他们经营,不要小看了这一批处于底层的小商户,要知道当年淘宝就是靠他们起家的,相比于顶层那批商家,这才是大头,但显然到今天这批商户量大,但对阿里价值不高,阿里显然没有耐心去好好经营这批低价值客户,那么他们转投拼多多的怀抱就不难理解。

这部分底层商户对于阿里价值不高,但并不意味着没价值,这恰恰是拼多多的好机会。很多人说拼多多做的是五环外的客户,这个评价并不准确,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传统零售超市最红火的那一阵,我就在上海传统零售业做,经常看到的一个场景就是店铺生鲜促销柜台处,特别是卖鸡蛋的,一旦有大促销,没到开门就会有一大堆等着排队抢购的,当然居多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夹杂着些中年人,但就是这批看似低价值的客户,成了当年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所以不要低估三环以内的潜力,更不要低估拼多多的社交属性。

拼多多凭借这个天时地利的错位竞争杀入,下半场的战役会很艰难,因为接盘的同时也把淘宝一直以来的锅(假货问题)连带背了过来,拼多多不但要更加用心的去经营好这批商家,更要积极的去面对和解决平台知识产权的问题,阿里在岸上冷笑,还时不时的放两支冷箭,就看拼多多如何出招应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