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字数 ▍2200字,阅读约4分钟


01 平凡人

陆兆禧的出身,陆兆禧在阿里巴巴的奋斗与辉煌,充分证明了阿里巴巴那句人才价值观——“平凡人做非凡事”。

陆兆禧的专业是酒店管理,毕业后进入星级酒店,从基层服务人员做起,逐步做到主管、前厅经理。

陆兆禧出身于服务生

然后,是职场人的小梦想作怪,自己创业,结果不成。再然后,加盟了李琪创办的一家网络公司,做销售。故事到这里,都是平凡的职场小哥的平凡故事。

创业未果,改做销售

再来看另一个故事枝杈。李琪是和马云一起创办中国黄页的,后来离开,自己创业。

当时,正值阿里要做B2B的销售,马云找来李琪组建销售团队,这个团队就是后来广为江湖传颂的“阿里铁军”——B2B业务的中国供应商销售团队。

邀约李琪加盟的方式,是马云收购了李琪的公司,于是陆兆禧作为被收购的“软资产”之一,进入了阿里。这些被“收购”来的李琪公司的销售人员,就是中供铁军的火种。

提到阿里中供铁军,总绕不开一个人:李琪


02 做非凡事

陆兆禧这个平凡人,进入阿里之后,开始了他一路开挂的不平凡职场生涯。他奉命组建了广东销售大区,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很快成为铁军的中坚力量,进入核心层,成为阿里华南大区的负责人。

陆兆禧成为阿里铁军中坚力量

陆兆禧脱颖而出,颇得马云的赏识,2003年委以重任,奉命创建支付宝。三年鏖战,老陆把支付宝做到第三方支付市场过半的份额。

然后,迎来了他的第一次临危受命——马云调整“淘宝之父”孙彤宇,陆兆禧无缝接任淘宝总裁,业务稳健发展。

第一次临危受命:接手淘宝

2011年,陆兆禧又迎来他的第二次临危受命——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因为震惊互联网的铁军“灰色事件”引咎辞职,陆兆禧救火上任CEO,开始大举整顿名声扫地的铁军,让B2B业务在港交所成功退市。

第二次临危受命:陆兆禧和卫哲答记者问

陆兆禧屡立奇功,与马云配合得天衣无缝,马云对他的信任也达到了顶峰。2013年,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陆兆禧登上大位,达到职场人职业生涯的顶峰。

陆兆禧的个人收入也高到让人咂舌,2012年总收入4757万元,是当年国内收入最高的职业经理人。

马云负责说,陆兆禧负责做,天衣无缝


03 职场“滑铁卢”

月盈则亏,花开则败——这是世间亘古不变的道理。曾国藩成功到死,死后还在成功,广为传颂——是因为曾公一生“求缺”。

曾国藩书房“求阙斋”,意在“求缺”

陆兆禧本来是个少言务实的人,十分低调,但是在持续多年的成功之后,也是难以把持,仅仅在位两年就急转直下,滑到失败的谷底——原因是“来往”,集全公司的力量主攻社交领域,对抗已经足够强大的微信。

结果,全国人民都知道,“来往”是阿里巴巴史上少有的“滑铁卢”。事后分析,陆兆禧之前的成功,或者说是阿里巴巴之前的成功,是因为进入的是蛮荒之地,艰难不假,但是大都没有足够强大的竞争对手,偶有也是外来的和尚,不会念中国经。

但是,社交领域完全不同,腾讯是本土做起来的巨人,而且看家的本事就是社交,陆兆禧和马云都轻敌了。

来往“满月”庆功会

很快,陆兆禧卸任CEO,做集团的副董事长,基本为闲职,接任他的是他的副手张勇。同样救火的事情发生了,只不过这次是列车开到了陆兆禧下车的站点。

张勇上位,陆兆禧下车


04 创业高管的最好归宿

陆兆禧淡然离场,悄无声息隐退,是陆兆禧作为职场人、作为阿里人的胸怀与格局。作为曾经的阿里巴巴最高长官,没有成就满满地将阿里带上更高的辉煌,而是自己成为强弩之末,险些翻车。

马云和陆兆禧

这样的经历与结果之下,离开后作为阿里巴巴的功臣不合适继续在职场中为其他企业效命更不合适;自己创业,像卫哲一样搞个投资公司,似乎也不符合陆兆禧的性格,也不符合他曾经在阿里的身份。

陆兆禧是阿里土生土长培养出来的,卫哲不一样,他是空降过来的,之前在百安居已经身居高位。所以,退出江湖,做个闲云野鹤,是陆兆禧的最佳归宿,反正钱已经挣够了。

马云与蔡崇信、陆兆禧、张勇,在纽交所前合影


05 组织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职场中看热闹的人,会唏嘘职场的无情,为陆兆禧惋惜——其实不然!赵猫猫认为,陆兆禧恰恰走了职场生涯一个完美的闭环:从草根酒店服务生,到掌管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这已经够传奇,够完美了。

完美的职场闭环

淡出阿里之后,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尽管有人感叹,其实,这正是陆兆禧的聪明,以及阿里对于高管离开一贯的高明处理——以陆兆禧的身份,再做什么都不合适。

从陆兆禧的职业发展闭环,我们看到阿里巴巴这家神奇公司的最神奇之处——不是它有多大,发展有多快,它最强大的终归是组织能力,是文化能力!这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阿里巴巴早年,淘宝“倒立文化”

看组织能力,一方面看把多少普通人培养成为牛人,内部晋升的通道是否无障碍。陆兆禧从草根到CEO,充分证明阿里这方面的能力——这是“上车”,很多优秀的公司也能做到。

但极致的考验是“下车”,这不是一般优秀公司能做到的,阿里巴巴的下车做得非常好,很难得。

离开阿里巴巴的高管们,无论是陆兆禧,还是当年泪洒衣襟的“淘宝之父”孙彤宇,不论他们对阿里有多么依恋,但当组织需要他们离开的时候,都毫不停留地离开,并且保持对阿里的克制,既不走到媒体面前说三道四,也不借阿里之名为自己捞好处、混虚名。

“淘宝之父”孙彤宇

不只是离开的,还有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步淡出管理核心的人,也是如此,是一种“内部下车”吧,大都不会怨埋、阻碍阿里的发展。

2009年,阿里创立十周年大会上,“十八罗汉”一起辞去创始人身份,阿里进入合伙人时代。

“十八罗汉”集体辞去创始人身份

合伙人里,除去马云和蔡崇信是永久合伙人之外,三十多个合伙人都有上车的站点,也有下车的站点,来往中间牛人不断。

这样强悍的组织能力,内核是文化的能力,是马云、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力。

职场江湖上,阿里巴巴犹如一所职业经理人的大学,为职场江湖培养了一批批武功高强的侠士,独立创业的有滴滴程维,天使投资人有卫哲,做高管独霸一方的有干嘉伟等等。

滴滴创始人程维

祝愿这个强大的组织能力、文化能力,支撑阿里巴巴走到102年,最为深刻的考验应当是马云驾鹤西去之后,阿里巴巴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核心竞争力。

祝福阿里百年


嬉笑怒骂砸职场,看清本质再出发,咱们下期再会。欢迎关注赵猫猫砸职场,找到你的职场发展顾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