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真正的创业者能够以小见大,从小事中挖掘价值。我们来看看京东转型电商后,如何在没有什么技术的情况下不断发展的。

2004年底,公司举办年会,刘强东说,这是他睡得最踏实的一年。做代理的时候,如果上游不授权,公司就完蛋了,所有的命脉都掌握在人家手里,那些客户看似客户,不给货源,拿什么卖?每到年底,刘强东就会想,明年代理权还能拿到吗?

而网络上,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可以从中关村的卖场买回产品,再卖给终端消费者。咽喉终于没有被人扼住了。反过来,如果聚拢了足够多的终端消费者,那就是扼住别人的咽喉。

客户信任京东多媒体这家公司之后,需求越来越多地涌现,要CPU(中央处理器)、要硬盘、要CD机,客户不断在论坛里发帖呼喊自己的需求。刘强东直接打电话给员工,你赶紧去采购某某品类拿来卖。

2005年,京东正式成立线上采购部门,由孙加明负责。京东封闭,与外界接触不多,不知道新蛋网,只管自己埋头苦干。

新蛋网创立于2001年,比亚马逊更早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的销售额是13亿美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蛋网是很多中国用户购买IT产品的首选网站。在2005年,新蛋网是有着美国血统的外企,页面做得漂亮,销售额也和京东不可同日而语。

京东还是土得掉渣的创业公司,各个环节都很粗糙,发个包裹需要十天半个月,客户等得不耐烦,还老丢货。当时中国“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非常糟糕,配送站多为加盟店,服务质量很不稳定。

京东的物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京东物流的扩张基于价值,做物流保证消费者体验,降低成本,提升库存周转速度,提升效率,就是有价值的事。

最开始货架号,没有扫描码,全靠打包的人靠大脑记住货物位置去拣货。刚开始做仓库管理的员工不得不花费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认识300多种产品,并将存放位置一一对应起来。直到2006年,公司才开始按照货架号管理,这还在老员工那儿遇到阻力:为什么要弄货架号?我们明明记得住,在上架之前多一个“添加货架号”的环节,多大的负担啊。

仓库也没有监控体系,连客户到底收到的是两盒光盘还是一盒光盘也弄不清楚。有些客户声称自己订购两盒光盘只收到一盒,要求重新发货。刘强东对客户体验的追求很偏执,让负责仓库打包的王爱民重新发货给客户。后来,京东多媒体发货前先称重,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节省成本,刘强东要求每个员工带废弃的纸箱到公司,下班之后,员工们把纸箱又拆又改,做成适合包装光盘的小纸箱。有次,刘强东开车,看到小两口将一堆家电包装纸箱丢在马路旁,他就停车在路边,将纸箱捡起来全塞到后备厢里。那位妻子对丈夫说,你看看,你混的还不如一个捡破烂的,捡破烂的都开红旗了。

京东顺着客户需求不断扩充品类,从光盘、刻录机,到鼠标、键盘,再到内存条、硬盘,再到笔记本。

搬仓就成了京东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每一次搬仓都意味着京东销量的成倍增长。2002年,刘强东买下银丰大厦1202室做办公室兼住处,将仓库也安在了这个16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与采销、财务、售后等部门同处。公司做电商之后,租下隔壁100平方米的1203室做仓库,半年后,搬到银丰大厦对面大楼200平方米的仓库;又隔了半年,仓库重返银丰大厦,这次换成地下室,一个可以打篮球的地方。刘强东乐观地告诉员工,两年不用搬仓了。结果,半年以后,公司全体动员搬仓至凤凰岭。

2005年,公司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不顶用了。这个系统是2000年刘强东自己编写的,很简陋。刘强东和吕科开始开发新的库存管理系统,为了这套系统,甚至关闭网站三天梳理库存。刘强东自己在纸上写写画画,设计系统模块,告诉吕科架构该怎么搭,逻辑思路是怎样的,吕科再写代码实现刘强东的构想。

京东后来的管理系统架构基本基于2005年到2006年开发的系统。所以刘强东始终对公司管理系统了如指掌,在多次品类扩张、系统架构改造过程中快速决策。

刘强东会拷问张奇显示器多少钱一台,如果张奇回答不出来,就瞪着他:你怎么不知道呢?干什么吃的?后来张奇每天都把所有产品价格过滤一遍,八九百个商品的进价、售价都一一记住。

一开始他负责派送货物,要求速度快。有些柜台是给三家代理商打电话,客户在柜台那里等着,谁先送到就要谁的货,先到的代理商可能报价要贵上10元,这也不重要。为了争取客户,张奇跑得脚板翻。

张奇为了提升客户售后体验,还自己动手把坏件分门别类,刻录机坏掉的地方主要是不弹舱门,或者光头坏了,读不出光盘内容。分类后,他搞不定的就返回厂家,自己能搞定的,就自己搞定。结果100台坏件能弄好60台,坏件返修速度一下子提升很多。

京东经常加班,员工晚饭通常拿煎饼、炒面糊弄过去。到了晚上9点多10点钟,刘强东就招呼大家一块儿吃饭喝酒,改善伙食,也听听员工的想法,一周大概两三次。这是京东酒文化的起源。

在中国,做销售的公司都逃脱不了喝酒,与厂家、渠道商打交道都需要喝酒,白酒当成水来喝,凶猛如兽。不过,京东的酒文化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凝聚团队。酒桌上,员工会向刘强东说一些事,问一些问题。刘强东多数是在听,很少说话。事后,员工发现,他提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刘强东和基层喝酒,从不让高管跟着,让基层在酒桌上畅所欲言。他特别体恤基层心情,而基层干活儿也特别卖力。支撑这家公司的是基层,如果基层不乱,上面的管理者调整,不会动摇公司的根基。

京东日用百货部粮油组经理王娜2005年加入京东,负责数码产品,数码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往往上午一个价,下午一个价。有次他采购的数码相机,过两天到货之后,市场价格已经下降了,造成一台相机几百元的损失,尽管进货不多,只有三五台,他也特别内疚,主动找刘强东认错。

刘强东却没有骂他,告诉他,做生意赔钱赚钱都正常,行情不好就要及时忍痛出货,必须狠心,否则会亏得更多。此后,王娜对价格行情特别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立马跑掉。

孙加明在酒桌上向刘强东建议,如何让员工能够买得起房子。

2012年,京东推出无息贷款,为员工买房提供首付。姚彦中的房子就是在这一年买的。他说:“在京东,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买房买车都会有人帮你考虑到。”

可以从这些小事件中看出,京东早期能够不断发展,全在于刘强东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就是给员工的福利还是非常好的,同时又能对事情上面要求严格,这样的管理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