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库卡、发那科、安川电机,这四大工业机器人巨头企业主要集中在瑞士、德国、日本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而在早前,中国制造业相对落后,工业机器人研究主体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例如国内成立最早的机器人主体——新松机器人。
现如今,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是工业机器人强国。日本号称“机器人王国”,在工业机器人生产、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美国是机器人发源地,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德国工业机器人总数占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日本和美国;韩国是工业机器人后起之秀,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在政府资助引导下,已跻身机器人强国之列。
中国自2013年开始,由于国内生产力需求,政府大力支持,工业机器人市场不断扩大,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体的后来者企业得到释放,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其中,除了早前的新松机器人,埃斯顿、新时达、启帆等都在不断崛起。
此外,亚洲地区更是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据IMF数据显示,亚洲已超过北美、欧洲,成为投入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地区。在全球超过100万工业机器人中,亚洲占据全世界总规模的65%。
中、日、韩、美、德,成工业机器人市场5大国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是全球五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IFR最新发布的《全球机器人2019——工业机器人》报告称,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量42.2万台,同期增长6%;年销售额达到165亿美元,创下新纪录。2018年,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五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到全球安装量的74%。
IFR预测,2019年的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将从2018年的创纪录水平回落,但预计随着持续的自动化和技术改进,2020年至2022年,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2%,预计2022年将达到58.4万台。
报告还称,2018年中国和韩国的安装数量下降,而日本则大幅增长。第一大市场亚洲增长1%;第二大市场欧洲的安装量增长14%,连续第六年创下新高;在美洲,增长率比前一年(2017年)高出20%,这也是连续第六年创下新的纪录。
在亿欧看来,虽然亚洲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强劲,在机器人技术研发及产业市场化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在信息网络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结合方面仍然十分滞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亚洲作为全球最大潜在需求市场唯有加快追赶步伐,才不至于被越拉越远。
从下图(全球代表性地区机器人发展现状)可看出各地区在机器人方面发展的现状,从该内容显示,除日本、韩国外,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应该最大限度鼓励和支持,并加大力度布局机器人产业,以期在全球机器人领域争得一席之地。
尤其是近年来,AI技术、5G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现已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核心技术,加之AI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创新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新的态势。工业机器人既是智能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升级的重要基础。
同时,这也正是亚洲地区发力机器人产业的最佳时机,站在发达国家成熟技术肩膀之上,利用新一轮技术革命,抢占机器人行业研究及市场制高点。
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韩国应用密度居首,中国是最大市场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瑞典、丹麦、美国、意大利、比利时以及中国台湾,是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10个国家和地区。而从下图(全球各地区机器人密度(单位:台/万人)可看出,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美国、中国台湾、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密度前10强。
其中,韩国居首,密度为710台/万人,是工业机器人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新加坡第二,密度为658台/万人;第三名法国密度为322台/万人,与韩国、新加坡相差1倍多;最后一名为法国,密度为137台/万人,与前三名相差巨大。而如果从各地区工业机器人平均水平角度出发,在亚洲、美洲中,欧洲平均水平最高,为106台/万人,而美洲、欧洲则高于85台/万人的全球平均水平。
据亿欧了解到,目前,韩国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已占全球5%左右的市场份额。从1990年之后的20年间,韩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以超过12%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总保有量增长了近10倍,也出现了韩国现代、Robostar、东部机器人、阿尔帕机器人、斗星机器人等知名企业。
早在2016年韩国政府就投入4.5亿美元,想要打造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企业体。韩国方面预计在2020年取得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中国的密度是294台/万人,但由上图可知,中国台湾密度为197台/万人,相比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97台/万人,高出1倍多。所以,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自动化水平有相当大的生长空间。
另外,从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区域分布占比来看,占据全球前五的地区是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2013-2018年已连续6年排名第一。瑞士ABB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史毕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仍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中国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未来3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保持27%以上的增速,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761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认为,尽管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面临压力,一些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零部件受制于人,但这恰好是机器人产业优化结构,实现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国内看,应用领域和场景不断拓展,机器人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对于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毕福表示,大规模定制需求、老龄化导致的人才短缺以及对协作性自动化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机器人投资将继续在汽车等传统领域进行,特别是在新的电动汽车自动化的驱动下。他说即使制造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机器人带来的好处仍将继续。对于传统汽车业和电子行业而言,2018年是一个较慢的周期,但食品饮料业、消费品业等轻工业的机器人使用量有所增加。他预计2019至2021年期间,全球工厂将安装160多万台新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