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收购家乐福中国,是填补苏宁大零售平台版图的重要一步。但,没想到的是,却让身陷泥潭的国美,刚刚开启的“走出去”向商超输送家电零售业务的探索,面临夭折的境地。

池栾||撰稿

继阿里入股大润发之后,中国零售产业再次迎来新变局。6月23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子公司苏宁国际以现金48亿元人民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成为家乐福中国新东家。

一个是坐拥210家大卖场、3000万会员,在中国地区销售额接近300亿元的法国公司;一个是起家于家电连锁大卖场,处于互联网全场景业态转型关键期的中国零售企业。对于此次并购,不管是外界评价还是相关方均表示,“对于双方都是一个全新的跨越和挑战”。

从年初的万达百货到眼下的苏宁易购,早已不满足于只是阿里新零售平台的战略同盟,而是要决心走一条自己的大零售新路。

家乐福所处的商超领域,因其强大的消费覆盖能力,一直是中国零售业态最大的存量市场。既然苏宁雄心勃勃的要打造泛零售生态圈新业态,就必须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对苏宁易购来说,家乐福正好属于一块拼图,其成熟的快消和鲜食供应链可以帮助苏宁在现有电器、3C产品的消费特性之上盘活资产,进一步补充完善全场景、全品类布局,增强在大快消品类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供应链赋能,家乐福极具城市商业流量价值的门店资产和商超业态,可以与苏宁家电家居、红孩子、金融、生鲜超市、苏宁小店等业务,进行模块化对接融合。通过在苏宁一大两小多专的不同业态基础上增加关联,有利于苏宁易购打通线上超市频道,实现O2O数字化经营,推进全场景零售业态构建。

当然,这些都只是美好的商业蓝图和远景。对于出身于家电这一耐用消费品领域的苏宁来说,如何征战生鲜、食品、百货等快消品,经营逻辑和理念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同时,如何将家乐福中国与苏宁现有的产业打通,也考验着苏宁的协同整合能力。毕竟,法国家乐福还掌握着20%的股份。

近年来,随着阿里、京东加速平台化转型,留给苏宁做大做强的空间和时间都在变小。如果继续守着家电零售这块曾经的“沃土”不动摇,迟迟无法在生鲜、百货、商超能领域突破,苏宁显然会面临着“越来越小”的尴尬。这也直接倒逼其必须加快资本并购步伐,从腾讯等同行手中快速抢到家乐福这块“资产包”。

从商业零售版图来看,目前腾讯与京东的组合已经成为重要的一股力量,而阿里基于新零售的资本化并购,而成为另一股力量。曾经借助阿里平台为线上平台引流的苏宁,未来能否成为第三股力量,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现在来看,从加速商业实体落地、自有门店规模化布局,到大力扩张苏宁小店、接手万达百货、控股家乐福中国,梳理苏宁近年来的动作,均是围绕“零售大平台”战略棋局下,从家电零售商向线下一体化零售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的关键抉择。但是,如何快速实现多业务平台的盈利,而不是一味地烧钱、投资式扩张。还需要苏宁更多的零售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家乐福中国这近两年的财务情况并不太好,2018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母净利润均较明显下滑,公告中甚至出现“净资产为负”字眼。但从苏宁公告中对彼此股权做了三年内禁止对外转让的约定,可以看到其对家乐福做好了长期改造的准备。

另一方面,资本并购的跨界扩张只是拿到了一副不错的牌,接下来并购后的整合消化、业务重组和协同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未来家乐福品牌何去何从?万达也好,家乐福也好,从哪些方面为苏宁赋能?双方融合后探寻怎样的新机制和新业态?这些都需要时间验证。

此外,苏宁买下家乐福中国80%股权,除了让永辉与家乐福的“恋爱”走到尽头,最为尴尬的当属国美。今年4月,国美零售与家乐福中国曾达成战略合作,国美将以“店中店”的模式,在7月底之前入驻家乐福中国的200余家门店。如今来看,仅仅两个多月后,两者合作非但无法达成,家乐福中国更是被国美最大的竞争对手苏宁收入囊中。

对此,国美方面表示正在与家乐福方面积极沟通,称会坚持“家生活”战略,进一步开放供应链,与包括超市等多业态合作共赢发展。但显然,原本就转型缓慢落于人后的国美,刚刚迈出跨界输出家电零售门店谋求破局,无意中又一次遭遇重大冲击。

当然,苏宁高歌猛进的转型背后,阴影也无法忽视:苏宁小店亏损、财务费用上涨、线下增速缓慢、靠卖阿里股票输血……因此,频频出手的资本并购,对苏宁易购来说是开疆辟土、重构生态,同样也是压力重重的新探索之路。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