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孤独马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mzy2117)
每年年初,互联网界都有一个大家“必须要看的”演讲。这个演讲的主人公,就是一个穿着卫衣、手捧保温杯、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
在去年的演讲中,这个男人讲了4个小时,一直讲到深夜,而在演讲过程中,大家可以休息3次,每次5分钟,比上课搞得还紧张。
从这照片可以看出,演讲全程无尿点,就集中在了休息时间,大家才能伸伸胳膊腿,但就这样,人们“跪着也要听完”。
这场演讲叫做——微信公开课,主讲人,就是微信之父张小龙。
这个可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产品经理说:“微信新版本发布后,每天有 5 亿人吐槽,有 1 亿人在教我做产品。”
别看现在听他一次演讲都是一票难求,但是把时间退回20年,从孤独一人,到演讲座无虚席,传奇程序员张小龙的这条路,走了20年。
《人民日报》都为他捏把汗
1997年,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1.0版上线,它曾经被誉为“中国最好用的免费邮箱产品”。
20年前,31岁的张小龙独立开发的FoxMail小有名气,但是这个软件并没有给张小龙本人带来任何经济上的可观收益,张小龙更是没什么名气,可谓“免费软件孤独的坚守者和眺望者”,且日趋升高的维护成本也让他不堪重负。
当年,人民日报一个叫魏然的记者采访了他,而后在2000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免费软件饿着肚子挥洒冲动》,现在还能找到。
图片来源:人民网网站截图
当时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不高,软件许多都是付费的,只有张小龙的Foxmail是为数不多的免费软件之一。
FoxMail
文章认为:张小龙“有点悲剧”,甚至为张小龙以后的发展捏了一把汗。
但这把汗捏了不到一个月,2000年4月18日,FoxMail以1200万元被博大国际互联网公司收购,张小龙还被任命为博大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5年之后,FoxMail又被腾讯收购,张小龙和他的团队也一并入驻。
在张小龙和FoxMail被腾讯收购之后,张小龙将QQ邮箱做的非常强大,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微信出现之前,QQ邮箱中的漂流瓶功能很受用户欢迎。
也许,只有张小龙能想到这样的社交手段,内心孤独的人更加需要社交。
于是才有了微信的诞生,据张小龙介绍,微信只要做一个简单的,不打扰用户,能够满足自己社交需求的这么一款产品。
当王利芬拜访张小龙时说自己每天玩微信都放不下手机时,张小龙都吓了一跳,因为这违背了他的设计初衷。
估计张小龙当时的内心活动是:“哎,我可是不让你这样用的啊姐姐”。
因为张小龙当时觉得,好的工具都是应该用完即走的,是孤独的,微信也不例外,因为微信只是一款社交工具,谁能想到慢慢变成了生活方式呢。
买的是什么?
要知道,如此“孤独”的微信之父张小龙和他曾经的孩子FoxMail经历三次“卖身”,才进入腾讯之手。
其实还有一次鲜为人知的“卖身”经历,不过没有成功。
1998年,金山软件CEO的雷军给张小龙发了一封邮件,谈论的是FoxMail的漏洞。张小龙很快回复,两人成为“网友”后,雷军问张小龙,愿不愿意把FoxMail卖给金山,张小龙要价15万元。
当时,FoxMail的维护让张小龙越来越不堪重负,他内心焦虑,想一卖了之。而雷军当时忙于联想注资的事,心无旁骛,金山的谈判人员认为FoxMail金山自己也能做,从而错过了把张小龙收编的机会。
有人说,买FoxMail,买的不是软件,而是用户,雇佣张小龙也不是单纯一个程序员,而是软件思想和他的运营体系。
在腾讯,张小龙负责做了五年的邮箱,到了2010年,也就是10年前,有一款叫做Kik的APP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用户。Kik是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的软件。
张小龙受到Kik启发,产生了一个想法:即时通讯工具很可能会对邮箱这种通讯工具、造成很大威胁。
张小龙给马化腾写了邮件,建议腾讯也得注意这个方向。
马化腾还没睡,就回了四个字:马上就做。
不得不说,小马哥凌晨四点都能回复工作邮件的这个“好习惯”或许还真拯救了不少好项目、挖掘了不少好人才。
随后,张小龙向马化腾建议广州研发部来承担这个项目的开发。
“反正是研究性的,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么样,”马化腾曾回忆说,“整个过程起点就是一两个小时,突然搭错了一个神经,写了这个邮件,就开始了。”
在研发之前,其实国内第一个做即时通讯工具的人是雷军,他开发的就是当年那个米聊。
而张小龙的团队逐步上线了“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等颠覆性的杀手级功能:
微信上线前三个月,每天用户只增长几千人,而雷军的同类产品米聊,却势头迅猛。
很快,张小龙在微信推出了“附近的人”和“摇一摇”功能。
附近的人一上线,用户迎来爆发性增长。
“摇一摇”一上线,每天启动量超过1亿次。
彻底打败雷军的米聊以及其他所有竞争对手。
在米聊被“打败”后,雷军还专门派人考察了腾讯深圳总部,但令雷军没有想到的是,张小龙一个不到10个人的邮箱团队,只用了不到70天就完成了第一代的微信。
不过马化腾曾透露:“微信当年的成功也只是领先了其他对手两周时间而已。”
大势袭来
有人这样评价张小龙与微信:“如果说人生分上下两场,那张小龙42岁之前,都是上半场。直到微信上线,他人生的下半场,才正式开始!”
开发微信之前,张小龙对自己的团队说:微信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说完,整个团队的成员都笑了,根本没人信他的话。因为你既要“孤独,又要生活方式,这不是开玩笑吗”?
虽然现在宣传经常是“开口闭口生活方式、举手投足lifestyle”但是在10年前,谁能想到,微信真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呢?
因为那时大家的生活方式是QQ啊。
七年前,许多用户在微信 iOS 版的页面上给微信打了一星,并评论道:“它不能像飞信那样给电话号码发消息,也没有 QQ 的功能,那要这个应用有什么用?”
但微信与QQ平起平坐,后来超越QQ是为什么?
一句话总结,就是张小龙当时发现的那个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开发时就是针对手机端,在智能手机开始大大规模席卷普通用户的时候就首先占据了市场。
QQ与微信两者虽然都有沟通和联系的功能,但两者的定位不同。
QQ从PC端出发,微信从手机移动端出发,所以功能一定程度上具有的差异性。
但正是这种相对功能差异的存在,使得两个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微信用户随着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增长而增长。2010 年,当时微信还只是个研究项目,中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只有 3610 万台。到了 2011 年微信正式发布时,这个数字增长到了 9060 万,到 2012 年更是直冲 2 亿 1420万。
但微信的用户增长速度,比智能手机的销售增长还要快。
在微信上线这一年,张小龙参加了一场大学同学聚会,据说当时33人的班里,有好几个人叫不出他名字,甚至还有一个女同学根本不认识他。
是啊,张小龙这种上学的时候就爱睡觉、爱琢磨电脑的“孤独患者”,一直都是社交的失败者。
谁也没想到,身为社交失败者的张小龙,居然是这个社交巨头的开创者。
但微信的每一次进步背后,都是这个“孤独患者”的长时间的孤独研究。
例如,微信的跳一跳小游戏开发出来后,张小龙为了测试,经常通宵打这个游戏。最高打出6800多分,据说当时他蝉联了这个榜单的全国第一很多天。
玩过跳一跳的人都知道,这个游戏得“孤独”且聚精会神的玩,几乎不能受一点点点外部影响。
而且,在微信大红大紫的这几年,“孤独”的张小龙几乎从不露脸,不爱参与任何会议,他说:参加会议是挺浪费时间的,我不反对开会,只要我不在场就好。
然而但凡他参加的会议,那都是场场爆满。
除了文首提到的比上课还紧张的四小时座无虚席的微信公开课外,在2012年夏天,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8个小时20分钟的演讲,从下午2点讲到夜里11点,178页的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甚至根本不给人提问和打断他的机会。
演讲主题是《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微信的内部公开课。腾讯为此开设17个分会场,同步直播讲座,参加者超过1700人。
今年1月9日,2020年的微信公开课PRO在广州举行,主题是“未完成AlwaysBeta” 。言下之意可能是,微信仍在尝试,从未被定格。
而且今年,微信公开课门票被炒到上千元一张了,和明星演唱会一样,有人在会场扶梯前看到,黄牛围堵,询问是否愿意将入场凭证出售回收。
不过这次,张小龙缺席了。
他给出了微信演进的方向。微信这次向外界传达出的信息是:小程序、小游戏、支付、搜索等形成了整体能力,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化潜力,微信希望这些能力能被生态链上的伙伴使用到。
2019年,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超过11亿,
孤独的他一如既往:
开个玩笑,图片是被曲解”的,其实张小龙的本意是想把时间多交给自己的团队,但他“参加会议是很浪费时间”的梗,孤独的张小龙可是摘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