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冉隆楠)永辉超市又推出了新业态。近日,永辉超市“集市生活”在上海浦东区三林印象城开业,这一消息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盒马鲜生在三林印象城同样有门店,只是和集市生活分属两栋建筑,隔街相望。永辉超市与盒马鲜生,一个是传统大卖场出身,一个是新零售代表,可以说,集市生活和盒马鲜生分别代表着当下它们对于超市业态的两种思考。
打造现代集市生活
作为永辉超市今年推出的第二个新业态,集市生活比之前定位社区生鲜的永辉mini要大得多。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在三林印象城负一层的集市生活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涵盖了生鲜、食百、休闲商品等品类,可以一站式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店内装修风格从“集市生活”这个名字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号称以传统的集市文化与时尚现代的农贸市场风格相结合,呈现出颇具生活气息的现代农贸市场场景。
近日,中国商报记者走访了集市生活首店,试图从中看出永辉超市对于大卖场业态的全新思考。走进集市生活记者发现,比起入口处颜色鲜亮的水果蔬菜、美丽芬芳的鲜花,不知是不是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首先闻到的是浓重的水产味道。比起常规的大卖场布局,集市生活显然有些与众不同,将冷冻区和水产区放在了距离入口不远的地方,而水产区的味道几乎笼罩着整个入口处。随后,记者走到现场制售区发现,现场制售食品的味道和水产的味道混杂在一起,让正在购物的顾客感到不适。消费者张女士对记者表示,虽然集市生活整体装修比较“高大上”,但混杂的气味影响了她的购物感受,“档次一下子就降下去了”。
抛开味道问题不谈,单纯从业态的角度来说,集市生活还是有一些创新的。比如它将水果、蔬菜、冻品、水产、鲜肉等集中在了入口区域,营造出现代农贸集市的氛围,而永辉超市经典的绿标店则大多将水产、鲜肉、冻品等设置在超市比较深入的位置。而且和盒马鲜生以净菜为主的选品不同,散装蔬果占据了集市生活入口区域的“C位”,旁边也有包装好的净菜提供,且蔬果的“颜值”都很高,颇受消费者欢迎。而超市内的上海特色美食也是“人气王”,如卤味窗口就备受消费者青睐,经常排着长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或许是由于散装蔬果太受欢迎,大量顾客在集市生活入口处停留,使得原本的通道显得拥挤不堪,甚至会影响通行。
当记者走到休闲食品、日杂百货等区域时,入口处营造的农贸集市氛围基本上不复存在,和常规的大卖场并没有太大区别,顾客也少了很多。不过,与盒马鲜生类似的是,集市生活也提供配送服务,通过永辉生活App下单就可以享受商品配送服务。
对比来看,街道对面的盒马鲜生还是与集市生活有着不小的区别,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盒马鲜生提供堂食,这让它显得有些像餐厅,而集市生活并没有设置堂食区域。在蔬果方面,盒马鲜生的散装蔬果并不多,大多数还是以包装好的净菜为主,而集市生活有很多散装蔬果。值得注意的是,盒马鲜生门店的人并不是很多,大多数订单来自于线上到家配送,而不是线下到店消费。
超市的下一站在哪里
近几年来,我国大卖场的发展一直不太顺利。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2019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一《三大趋势引领未来:高端化、小品牌和新零售》(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由于电商渠道和O2O配送日益普及,中国购物者减少了去大卖场的次数。大卖场在城市快速消费品零售市场所占份额从2014年的23.6%下降到去年的20.2%,购物频率下降、户均购买量持平、渗透率略有下降。
在大卖场整体发展停滞的情况下,如何转型自救成为了企业急需思考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几年来创新的业态不少,但并没有哪个业态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样本。
作为国内大卖场领军企业,永辉超市近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尤其是在新业态上也作出了很多尝试,比如今年新推出的永辉mini。一季报显示,永辉超市今年将新开门店150家,进行新业态“mini店”的探索。在已经过去的第一季度,永辉超市已新开超市21家、mini店93家,同时签约了27家绿标店、146家mini店。
在永辉mini之前,永辉超市还推出了超级物种和永辉生活两个业态,一个主打“高端超市+生鲜餐饮+O2O”混合业态,一个主打社区小店和到家业务。但记者发现,超级物种的上海首店已于今年7月关闭,目前在全国拥有80余家门店,且超级物种和永辉生活所属的永辉云创板块也已经于去年年底被剥离出来,不再被列为永辉超市的业务板块之一。或许,集市生活会成为永辉超市的一个新尝试。
除了传统大卖场企业仍处于转型尝试期,曾经被称作“新零售”样板的盒马鲜生目前也处在调整期。和超级物种类似,盒马鲜生也出现了关店的情况,而且曾经以进口大海鲜为标志的盒马鲜生,如今也开始“接地气”,不再将大海鲜作为主力商品。目前,除了盒马鲜生之外,盒马还推出了盒马菜市、盒马mini、盒马F2、盒马小站、Pick’n Go便利店五个全新的业态,不再执着于盒马鲜生的4000平方米面积,转而走起小而美路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业态面积缩小的同时,到家服务也基本上成为了企业的标配,这也是目前大卖场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有报告指出,大型实体店业态仍具备增长潜力,但转型势在必行。去年,不少大卖场开始发挥前置仓的作用,与领先的配送平台合作,为网上订购的商品提供30分钟内的配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增长势头。对于大型连锁店来说,另一个机会点是加大在生鲜领域的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并促进增长。
除了永辉超市和盒马鲜生,其他曾经推出新业态的企业也都在调整,例如美团的小象生鲜在关店中不断优化;京东的七鲜(7-FRESH)也在换帅后开始了新的发展规划,但在超市转型这个赛道上,目前还没有一个领跑者出现。超市的下一站到底在哪里,如今仍没有清晰的答案。
(文中配图均为中国商报记者 冉隆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