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7月8日,盒马鲜生悄然在上海昌里路开了第二家mini店。笔者看来,盒马mini是名副其实的缩小版盒马,面积几百平,却是样样俱全。里面设有烘培区、面食区、热食区、熟食区、冷藏区、冷冻区、海鲜区、果蔬区、标品区等九大功能区,盒马大店的鲜制现售和海鲜加工服务也被放到其中,为市民提供早中晚餐。但由于面积所限,超市里并没有可以堂吃的地方。

之前盒马总裁侯毅提到,盒马今年要探索 4 个新业态:盒马 F2、盒马菜市、盒马 mini 和盒马小站。而盒马mini显然是杀手锏,其以散装非标品为主,放大活海鲜、冰海鲜比例,配以外卖食堂场景,选址定位城镇核心社区和郊区。年初盒马已经在中海寰宇荟探索试验了首家mini店,随着第二家mini的开业,可以判断这个模式已经进入复制期。

mini小店能为永辉盒马带来什么?

Mini店的模式并不是盒马首创,线下生鲜巨头永辉早在2018年底提出了mini千店计划。配合永辉超市大店开路,永辉mini快速扩张,不到半年时间,签店数有400多家,已开业191家。永辉敢于如此快速的扩张,底气在于基于在二三线城市的供应链优势。为了让民生、平价的策略进一步向社区底层渗透,永辉mini还抛弃了小家电和服饰等不擅长的类型,专注水果、散装蔬菜,配以水产活鲜、肉禽蛋,生鲜占比超过50%。这对供应链不足的社区小超市而言,可谓是降维打击。

根据前两家盒马mini的选址可以看出,其定位于物业条件有限的城市中心区域,此前这些区域大店或难以抵达,或开店成本高企,变小颗粒度后的盒马mini,选址更加灵活,同时又能兼顾不同消费场景定位,调整商品类型,触达不同客群。选址这点上,盒马用意明显,即跟随mini会跟随大店的节奏,去做更密集的渗透,弥补大店之间的网络缝隙。

在新店布局上,盒马显然没有永辉这么果敢。尤其为了弥补剥离云创后的“到家”服务短板,抗衡盒马的3公里配送,永辉采取了以量取胜的策略。mini的千店计划,不仅解决了永辉在剥离云创后的配送空白,还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其拿到新零售战场下一阶段的门票。

前置仓模式走向终结?

不管是盒马还是永辉,发展mini店的意义都是对大店消费场景的外延和补充。但是此前,永辉、盒马也曾把前置仓当成了攻城掠地的武器,为何如今突然调转车头呢?

核心的矛盾点在于经过几年的发展,前置仓短期内仍看不到盈利点的曙光。笔者将盒马永辉的mini店模式与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模式做了对比,分解如下表:

对应上表,可以看出前置仓的神话正在破灭。对比仓店合一模式,前置仓带来的消费体验非常有限,因为缺乏线下门店窗口,前期单靠补贴吸和低价引流,导致其生鲜业态在流量上的快速聚拢消散。

其次,生鲜作为高频、高损耗的商品,配送和仓储成本都需要靠高客单价来覆盖,低价战略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提高客单价,或提高毛利率,必然是前置仓未来解决盈利问题的必走之路。但难就难在,此举势必会让仓库单量下降,当单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就难以分摊仓库运营成本,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笔者计算过前置仓盈亏平衡点,由于生鲜商品的毛利率低,前置仓如果定价对标市场,那么就不可能盈利。目前,不管是叮咚买菜,还是朴朴超市、每日优鲜等前置仓代表,都需要靠资本输血。

总之,盒马和永辉调转车头鏖杀mini店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是现阶段提效降本快速扩张的杀手锏,前置仓迟迟无法找到提高客单价的办法,会对其盈利造成不小冲击,商业模式可能会因此终结。(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