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晚拒女性:“性别歧视说”是扯淡,
据媒体报道,11月6日,滴滴顺风车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北京等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试运营期间对时段、距离做出限制,新方案在准入门槛、安全流程上也公布了新措施。
按照计划,滴滴在综合评估了不同城市的位置和规模等特点后,滴滴挑选了常州、石家庄、太原、哈尔滨、沈阳、南通、北京7个城市开放试运营。后续,将根据试运营城市的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改进方案。
时隔一年多之后,滴滴顺风车终于重新上线,这也给了很多出行的人更多的选择。在这段时间里,哈罗顺风车、滴答顺风车都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如果滴滴顺风车回归,依靠用户普及程度和良好的体验,滴滴顺风车依然可以占据大多数市场份额。
不过,这份方案公布之后,也引来了很多吐槽,甚至一些媒体上纲上线,针对的是其中一条安全举措。
在试运营期间,滴滴将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营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
实际上,滴滴的顺风车主要出事情都集中在晚上、女性两个要素之上,所以,滴滴顺风车在试运营期间采取了特定的措施,但这种限制却让很多女性不爽。
一般来说,服务商不应该限制男女性别,但是,有地铁都已经推出了女性车厢。滴滴在特定的时段限制女性拼车,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可以理解。毕竟,相对于安全,便捷是其次的。
在社会之中,我们期待不发生危险是不可能的,绝对的安全也不会存在。从理论分析,不管是出租车,还是顺风车,都无法保证一起事故不出,我们尽最大努力也只能是让事故降低到尽可能的低。
如果女性在晚上拼车出行的风险比较高,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保护,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既然知道晚上拼车会遇到高风险,就不应该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出行公司的零事故措施中,而是要对自己负责。即便多花钱,也应该选择更安全的出行。
滴滴经历了痛苦的400多天,想了很多注意,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依然也没有能力做出绝对安全的承诺,这是客观的现实,也是符合逻辑的科学。对司机的严格考核,对行程的强化监管,对乘客的精心挑选匹配,都体现了责任心和使命感,应该得到尊重。
曾经,滴滴顺风车是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社交梦,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共同梦想,但事实却很冷酷,所有以落地为核心运营的互联网业务都无法做到像QQ微信那样的社交,甚至都无法效仿陌陌探探。
在汽车这个狭小私密的空间里,还要比较长时间的持续改变空间地点,陌生孤男寡女确实是容易发生意外,所以,相对的保持距离,或者直接进行隔离,对于安全是有效的手段。
因此,此次滴滴顺风车试运营新方案公布,个性化头像、性别、长文评价标签等涉及到用户隐私相关的一切敏感信息会永久下线。从此,顺风车的旅程就是一段双方都不要探底的信息很少的同行,只是为了走路,不要相互认识,安全系数会有所提升。
下一步,滴滴顺风车需要解决的如何果断快速的应对那些心理不正常的开车者与乘车者,怎么能尽可能的降低伤害的可能与受伤害的程度。
最后,我们给所有顺风车从业者和搭车的人一个提醒:在行程中,当自己感觉有可能遭遇侵害的时候,一定要将拯救自己的希望把握在当时,也将救自己的手段抓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寄托给远方的滴滴客服,甚至是已经共享了地址信息的远在几十里外的亲人。果敢,冷静,下手,动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