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阑夕
来源:阑夕(ID:techread)
在采访所谓“金山系”公司的过程里,谈得最多的总是雷军,无论是猎豹的傅盛,还是WPS的葛珂,在和他们的对话中,雷军的提及率一定高得惊人。
这也许并不只是老领导和老部下或者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才会存在的亲密关系,而是还有相互之间共享一团火焰的微妙连结。
雷军说他在武汉大学图书馆读过的那本“硅谷之火”改变了自己的一辈子,事实上,他不是一个人这么想的,几乎整个互联网代际的企业家,都在亲力亲为的如书中所述的那样薪火相传:
我们今天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充满幻想的人们发现他们获得了他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力量,并且可以利用这个力量来改造我们的世界。
这是个转折的时代,跨国公司迷失了发展方向,而小企业家却举起了计算机革命的大旗,成了开拓未来的先锋。
在这个时代里,计算机奇才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胸怀大志者成了富有理想的人,而富有理想的人则成了亿万富翁。
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它促使人们变得伟大,变得富有而充满理想,自豪而富于爱心,努力实现前人从未达到的目标,乘风破浪去夺取这场计算机革命的胜利。
从某种角度来看,“硅谷之火”和“含蓄”这个词是完全搭不上边的,它几乎是毫不掩饰的将成功、财富以及阶层跃迁,和科技行业的繁荣挂钩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硅谷的创新成果——以晶体管为例——又为美国的国力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使其计算机工业方面完胜重注押在电子管身上的苏联,最终拉开了军备竞赛的差距。
尽管在美国西海岸的那些所谓“嬉皮士”眼中,国家主义从来都不是是一个排名靠前的选项,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哪怕是为了追求财务品质而去做的事业创造——其实都是在为国家输入源源不断的活血。
亚当·斯密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前者认为肉贩为你供应晚餐并不是因为他们足够善良,而是源于这种利益交换可以获得回报,而后者则直言,追求个人的自由,就是追求国家的自由。
如果说“硅谷之火”的剧本充满了少年意气——永远在对现行的游戏规则诉诸不满并发起挑战——那么它所培养出来的、甚至跨越了国境线的读者,则同样继承了这份心境。
当然,雷军的年少轻狂,也不局限于他对B站那段鬼畜视频的喜闻乐见。
比如,他很喜欢谈论梦想,这是一个在经历了现实的严酷拷打之后,不太常见于成年人群体当中的词语。
因为频繁的将“人因梦想而伟大”挂在嘴边,甚至有一名记者以此为题,写了一本雷军本人的传记,而小米在创业时期的估值方法,则被雷军以“市梦率”的说辞公诸于众。
曾任国美电器董事长的陈晓说,他有一次去拜访雷军,听到后者掰着指头给自己算小米值多少钱:“小米有7000万用户,每个用户的价值380美元,这样算下来,小米市值可以是300亿美元。”
有的投资机构当然不会买账,表示雷军的算术公式“惊为天人”,于是后来他干脆就用褒贬参半的“市梦率”来坚定信心,而已经上市的小米如今也踉踉跄跄的把市值稳在了这个数字线上,相当巧合。
习惯于造梦的人,往往都是少年心,而梦想成真的果实,则会为少年带去忻幸。
就在小米成为世界财富五百强新晋企业的同一年,中国也首次在全球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公司Top 20里占到了几乎半壁江山,和拥有Google、微软和亚马逊的美国旗鼓相当。
这在此前的任何一个商业时代,都是不曾想象的画面。
旧一代企业家热衷于提及的产业报国,就像是对改革开放的反哺或是报恩那样,多少还是有些昔日惶恐不安的影子,生怕背负投机倒把的声名,落得人财两空。
所幸的是在这种口号喊得越来越的同时,以创造价值为使命的企业家们依然生生不息,新经济引擎的轰鸣声,最后还是实现了进取报国的雄心。
刚满五十岁的雷军,理应对此深有体会。
用现在的流行概念来说,雷军是再典型不过的小镇青年了,他所出生的湖北省仙桃市,是大多数时候都鲜为人知的五线城市,不仅没有机场,连高铁都是今年刚刚开通。
网上一度盛传雷军的父亲是一个“大人物”,所以小米才能在创建之初就拿到三大运营商的订单,这个传闻甚至是在舆论对小米素来不怎么友善的知乎上,都遭到了一致痛批。
在只相信拼爹才能成功的人的眼里,没有一个好爹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反过来说,只有越来越多的白手起家的故事成立,才能帮助社会克服对于拼爹的盲目崇拜。
事实上,雷军的确感谢过自己的父亲,但那是源于儿时的教育记忆: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玩拆装收音机、电视机,父亲就很鼓励我。这种爱好没有家长的支持你是做不到的,因为买那些东西都很贵,特别是在那个年代。但父亲当时花了钱给我买那些东西。小时候培养的对无线电的兴趣,使我在40岁再创业的时候选择了智能手机这一领域。我在小时候萌发的兴趣,到了中年才有机会实践,我想这也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通过创业小米的10年历程,雷军实现了从软件行业到硬件行业的跨越,在一路摸爬滚打中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论或者说心得:
其一,做产品要真材实料,还要有信仰。2011年——那还是一个国产手机均价六七百元的的年代——小米第一款产品问世,生产成本就高达2000元人民币,却以1999元的定价一炮而红。这坚定了雷军对于“国人首先需要的是优质而非最便宜的商品”的认知,也成为了小米坚持与全球最顶级供应商合作的初心。
其二,口碑源于超预期。这与雷军抱着高心理预期入住帆船酒店,反而觉得失望的个人经历有关。在雷军看来,“口碑的核心是超预期,当你去经营口碑时,我相信你的产品、你的服务必然会得到提升,而有了这些不懈的努力,口碑的提高就自然而来了。”因此,口碑的本质是认真琢磨产品和服务怎么能够打动消费者,并做到这一点。
其三,低毛利、高效率是王道。小米之所以坚持以接近成本的价格进行产品定价,就在于只有低毛利才能倒逼企业提高运作效率,去谋求技术创新、简化商业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才能在不断加速迭代的智能技术革命中笑到最后。传统手机为什么卖得贵?又为什么会被淘汰?原因莫过于没能真正做到低毛利和高效率。
归根结底,在小米10年砥砺前行中,无非是做对了以下两件事:为更多用户群体提供更高的价值。不断提升效率,并推动全行业提升效率。
小米不是没有受过挫折,雷军一度亲自主抓供应链就是一个例子,显然,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由此而来的历次组织架构变动,都是为了与时俱进的建立适合小米发展的团队标准。
越到最近的调整,就越是呈现出雷军试图脱离业务、重回战略的定位,这才是一个满血版的CEO应该在的位置。
从在金山十余年如一日的劳模生涯,到投资出一个以自己名字为中心的嫡系创业公司,再投身于一场没有回头路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雷军做的事情就像那碗沸腾滚烫的小米粥,越是熬到后面,越是味道鲜美。
我很喜欢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插入的那句点睛之笔,也是全剧最为触动人心的台词:“我选择活在我的岁月里。”
都说生不逢时是人生至大的遗憾,雷军自己怕是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写软件的时候,遇到的是灭不掉的盗版,和来势汹汹的微软,拼了命的工作,却坐视“BAT”后来居上长成参天大树,卓越网作为电商平台上线的时候,淘宝和京东都还没影,又在中途因为缺钱而不得不卖掉。
有人开玩笑的说,命运给了雷军很多到此为止的暗示,但他一个都没看到,直挺挺的一直冲在最前面,然后终于抓到了一根逆天改命的权杖。
所以,即使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龄,对于雷军而言,未来的一切,和一切的未来,恐怕都还是未知数。
小米上市后不久,雷军回到武汉大学参加校庆,说自己“永是珞珈一少年”,这让人想起他在更早时候,发过一张坐在武大校区草坪上的自拍照,微博正文写的也是“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硅谷之火”当年就是从照片背景里的老图书馆里借的,书还是那本书,人还是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