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经济有规律,经济无周期。

——坤鹏论



一、为什么努力追随康波,仍然没有赚到钱?

这两天,有段话在朋友圈传呀传:

“最近很多年轻人都很焦虑,主要是之前尼古拉斯·金涛预言:

1985年之后出生的人,人生第一次机遇只会在2019年出现。

现在2019年只剩20天了,很多人在这一年勤奋拼搏,系统性学习了国产芯片、母猪繁育、华为供应链、无线耳机、电子烟、区块链、垃圾分类等多领域跨学科知识,又是折腾房子又是折腾股票,甚至还有折腾空气币。

可是大家回顾今年,多半发现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仍然没有赚到钱……”

一直跟着坤鹏论读下来的朋友,肯定对尼古拉斯·金涛不陌生。

他的真名叫周金涛。

被认为是中国对康波周期研究得最透彻的宏观分析大师。

有着“周期天王”和“周天王”的美称。

而“尼古拉斯”这四个字则取自于康波周期理论的创立者——尼古拉斯·康德拉季耶夫。

其实在康德拉季耶夫之前,也就是1896年,俄国学者帕尔乌斯最早指出了经济增长中存在50~60年的长期波动现象。

1913年,荷兰经济学家范·盖尔德林进一步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60年的大循环现象及其原因。

大约就在1922年前后,康德拉季耶夫萌生了康波周期的想法。

1923年,他发表了《关于世界经济和经济危机若干问题的争论》一文,其中正式提到了长波假说。

1925年,他发表了一篇论文,应用1790年~1920年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商品价格、利率、工资、对外贸易、主要原料燃料的产量和消费量等一系列经济指标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长波进行了实证研究。

康德拉季耶夫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存在马克思提出的7~10年长度的周期,而且存在50~60年的长周期,每个长周期又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各持续20~30年。

好几年后,这篇论文被节译成英文,以《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为标题发表在《经济统计学评论》上。

自此康德拉季耶夫被西方经济学界公认为长波理论的创立者。

1939年,经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议,世界经济学界正式接受了“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这一术语(也有人称其为“康德拉季耶夫波”),普遍用它指称经济成长过程中的长时段波动。


康德拉季耶夫因此而享誉国际经济学界,被尊为“长波理论之父”。

而周金涛之所以牛,据说就牛在他:

2007年,成功预测次贷危机,即所谓的康波衰退一次冲击而声名鹊起;

2013年,提出房地产周期拐点;

2015年,成功预测全球资产价格动荡;

2015年11月,成功预测中国经济于2016年一季度触底,大宗商品出现年度级反弹。

可惜时年44岁的周天王因胰腺癌于2016年12月27日去世。

他留有名言叫:“人生发财靠康波”。

二、2019年为什么没有应验周天王的预测?

在去世之前9个月,周金涛曾有一场题为《人生就是一场康波》的演讲,至今余音袅袅。

2017年、2018年、2019年,每到年底年初,该演讲就会被人们拿出来刷屏,接受焦虑的顶礼膜拜。

《人生就是一场康波》演讲的主要结论和预测包括:

1.“每个人的财富积累一定不要以为是你多有本事,财富积累完全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的时间给你的机会。”这就是“人生发财靠康波”!

2.在一个60年左右的康波周期中,大多数人会遇到两到三个大机会,如果生得逢时,可能会遇到三到四个大机会。

不过,第一次大机会因为上学或是刚刚毕业,大多数人会错过或浪费掉它。

不出意外,人们在30多岁的时候会迎来第二个大机会降临,此时抓住就抓住了。

到了40多岁,即使你有心迎头而上,一无体力,二无助力,很难很难。

正如有人总结的:“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就是有一次练手的机会,和一次把握的机会,都错过了也就是错过了。”

3.如果一次机会都没有抓到,一生将和财富无缘,只要抓住一次机会,至少是个中产。

正像有个段子所说的:40岁左右的人往往遇事很淡定,不是成熟阅历深,只因人家已买房。

确实,40岁以上的人,按康波理论,人生真正的第一次机会在2008年(之前的互联网潮大部分人刚毕业),如果那时候,买房买股票,人生会很成功。

4.85年之后出生的人,也就是现在34岁以下的人,注定人生大机会只能在2019年出现。

5.房地产周期的B浪反弹(指的是2015年~2106年那轮暴涨)会在2017年上半年附近结束。

如果你拥有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地产,且不是自住房,应该在未来一年(2017年~2018年)之内卖掉。

周天王说:“卖掉这个房子后,你会发现可以买到好多很便宜的资产,这个性价比已经发生变化,这个就是你的房地产周期。不要以为房地产卖出去买不回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

6.2019年房价会是一个低点,也是经济最差的年景。

一个房地产周期的循环就是这样,20年的循环,15年上升,5年下降。

2014年以后就不要买房了,所有涨都是熊市反弹,2015年~2018年是房地产的兑现阶段。

7.2018年~2019年是康波周期最差的阶段,一定要控制好风险,做好充分的现金准备,现金存量起码要能挺住五年。

8.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是最后成熟阶段,当渗透到无孔不入的时候,基本就是它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后面肯定是衰落趋势。

总的来说,周天王极度不看好2016年以后的四、五年经济,认为2019年最差、“万劫不复”,资产价格断崖式下跌,所以,才是85后们的人生大机会。

之后,经济慢慢回暖,并遥指2022年。

这些个预测听上去都有些道理。

但是,真要较真儿地对照,又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2019年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并没有像周金涛所预测的那样走低,铜、原油期货、锌、镍等,不仅没跌,还微涨了,完全没有出现千载难逢的抄底机会。

再比如:股市,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年初,确实非常不好,但是2019年大部分时间里,好股票们价格坚挺,大部分时间都很难有出手的机会。

还比如:房价,2018年~2019年,并没有出现大跌,更没有跌出历史低点。

城市总均价跌幅超过20%的都不多见。

有些二线城市,甚至在这两年还出现了阶段性上涨。

而且,2015年~2107年的房市并不是周天王所说的反弹,而是真正的牛市,超牛!

所以,如果相信他所说,2014年后不买房,2019年再来抄底,钱的购买力萎缩了一半左右,更买不起了。

估计更可怕的是,听了天王建议,卖掉一线城市的房子,等2019年,那……

信康波,得永生!

当然,周金涛预测中还是有真知灼见的,比如:

“个人的财富积累一定不要以为是你多有本事,财富积累完全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的时间给你的机会”,这段名言在2019年升华为三个新段子:

一是“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后你都得还回去!”

二是“上帝给我们赠送的每一份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而就在年底它则变成了赤裸裸的——“靠运气赚来的钱,终将再凭本事亏回去”!

2019年经济压力确实非常大,至少是2016年以后最大的。

不过,这些大部分属于规律,就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一个道理,如果多跟踪多思考,你也能做出类似的基本判断。

如果声称做预测,关键就是要时间、地点、人物准确,要不然就不能算是预测。

有人说,你咋那么矫情呢!

这话说的,当你因为听信预测而亏钱,就不会这么大度了吧。

就像周金涛的预言,关键部分基本都错了,无论是全球的大宗商品走势,还是中国楼市。

另外,对于投资来说,颠扑不灭的道理是,越早投资于优质资产越好。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食吃,这根本就不用预测,光那每年复利式增长的通膨率就能说明一切。

三、为什么周天王的预测最红?

现实中,各种经济学家、分析师整天价儿地预测来预测去,为什么周金涛康波预测能技压群雄,一直红艳艳?

第一,有所谓的理论依据,且还是洋理论——康波周期。+10分

第二,有人人称颂的神准佳绩,尽管没人关心是不是确有其事,或是运气使然。+10分

第三,符合人们的心理。+20分

人们在吸收信息中常常会被个人信念和先入之见蒙蔽。

倾向于相信和自己信念相符的预言。

比如:慢性悲观主义者更可能相信发布负面预言的经济学家。

而这个世界上恰恰悲观的人远远多于乐观者。

坤鹏论认为,这里面还隐含着借口效应。

就是可以让人们对自己的失败找个外部借口,这个借口越大越冠冕堂皇越受人追捧和爱戴。

周金涛的预测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当无敌的两大借口。

其一,运气说,就是人生的大机会,绝大多数人特别特别喜欢这个借口。

其二,周期最低潮,会很差很差,比如:坤鹏论最近就观察到,有个朋友创业几近失败,他的朋友圈则充斥了各种负面文章的转载。

我们完全可以猜到他在转这些文章时心里的潜台词:不是我不行,我很行,但外部环境如此差,我也回天乏术呀!

这就叫验证性偏见,为了证明自己,就去拼命搜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躲避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当失败的人越多,相似的信息就会被越多引用、转载、谈论,这就是一传十,十传百,消息没长脚,但人家是长着翅膀的!

第四,有人说,预测是群体思维的催化剂,这从另一面证明了,为什么经济领域的“预测家”如此之多,因为经济和金融的最爱就是群体思维。+10分

第五,最后调进点巴纳姆效应。+10分

巴纳姆效应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又叫福勒效应,或是星相效应。

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是美国著名马戏团艺人。

他的表演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

所以他能够使“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这个效应则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后来,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巴纳姆的名字将福勒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该效应认为,每个人都很容易相信笼统的、含糊不清的、一般性的描述。

就像算命和星座预测那样,即使描述十分空洞,人们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那种人。

所以,不管是算命还是预言,只要加点似是而非,人们都喜欢的成分,巴纳姆效应就会快速提升品质,让更多人信服。

四、为什么不信康波周期了?

曾经,坤鹏论也非常相信周期论,相信周天王的预测,甚至还写过相关文章。

1.人是最大的变数!

自从学过复杂性科学后,再来审视各种各样的周期论。

坤鹏论发现除了用物理学可以解释的周期外,其他所有与人的行为相关的周期,都绝对不可能有固定周期。

因为,只要是人参与的事情,都属于复杂性系统,而复杂性系统并没有固定的循环模式,它们的历史不会重演。

这些系统为什么会复杂?

关键就是人性是其中最大变数,人心似海深,永远猜不准!

再加上改变世界和社会这样的大事,主导者永远都是一小撮精英,群体还能有个大数法则、群体效应之类的,如果是极少数人呢?他们最大的特点便是无法预测!

费迪南德·茨威格曾说过:“归根结底,经济学现在是、将来也始终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在这门学问中,人具有至关重大的重要性,人具有各种美妙的可能性,人具有远大前程,除非将人的心灵作为一个组成部包括进来,否则关于人的研究都不可能成功。”

约翰·斯图尔特·米尔曾说过:“危机其实不关钱包的事,而是头脑的事。”

就像康波周期,后来有不少经济学家、科学家反复论证,并没有发现任何统计数据表明康波或其他任何经济曲线的存在。

代顿大学的高级科研人员约瑟夫·马蒂诺调查了现存有关康波的统计研究后,得出结论:“在数据中寻找重复性的周期结果令人失望。”

可以说,相信商业周期有些近乎迷信,类似于相信占星术和命理学。

康波自诞生后,就成为了大量错误预言的源头。

比如:197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系统动力学退休教授杰伊·福里斯特写的《眼前的大萧条》、1980年爱德华·科尼什出版的《80年代大萧条》,他们都深信康波,并以其为依据预测世界将会再次遭受1929年一样的严重萧条。

但是,这些预言并没有真正发生。

“从经济动荡(即经济繁荣和萧条的交替)中遭受折磨最多的国家,往往正是在数十年里社会财富和物质生活水平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美国前著名参议员西奥多·E·伯顿说。

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在其《政治经济学入门》中写道:“……或许从表面看来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当危机和萧条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发觉,无论货币还是资本都是充裕的,而不是紧缺的。”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如今世界各国日益严重的债务和极端的政府,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了零和博弈状态。

但是,真的没有人知道如何、何时会爆发大萧条,甚至这样的无节制是否真的会在将来给我们带来麻烦。

2.不要忘记这个世界存在随机、偶然和运气

人一直希望胜天,却从来没有成功过。

老天爷的脾气谁也摸不准,经济学家的周期论往往没有考虑或无法预测自然之力!

这个变数虽然概率小,可是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乾坤大挪移。

这就是连概率论、博弈论等都不得不低头承认的随机、偶然和运气。

3.预言会自我毁灭

有位美国专家说过:“人算的萧条是不会发生的,同样道理,人算的通膨也不会发生。”

我们必须始终牢记这样一个重要事实,一项预言越是广为接受,就越有可能变得不准确,这就跟股市中投资方法一样,用得人多了,就会自我毁灭。

可以肯定的是,权威预测者的预言永远不可能应验,因为大众接受了他们的预测,反而导致了预测的落空。

如果你相信他们的预测,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如此一来,你就帮着推了一把,使这个预言越来越对不上卯。

4.把趋势规律当成预言

很多所谓的预测家并不是依靠科学,而是经常把过去的规律趋势延伸套用到未来进行预测。

其中隐含的假设是未来将与过去一样,周金涛对于互联网的预测就是个典型代表。

但事实上,极少情况下,长期趋势能导致我们提前数年得到可靠预报。

毋庸置疑,大部分趋势都遵循S形的增长曲线,会经过三个不同的增长时期:产生、快速成长和成熟。

其中,成熟时期增长放慢、停止甚至下降。

不过,因为我们可能从来不知道趋势的这三个时期何时发生,所以基于趋势的预测可能极为不准确。

以周期为基础的预言几乎一定是错误的。

因为很少有现象是受定期的周期控制。

事件和现象可能会出现衰退和充溢,从而造成周期性改变的假象,比如:周天王所说的房市变化。

但它们并非定期涨落,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之间的间隔不随时间推移而保持稳定不变。

所以,坤鹏论坚信,人类社会的社会系统呈周期性运行全都是彻头彻尾的神话。

其中关键就在于,根本没有自然法则在推动社会系统的行为,因为人类行为是不可预测的,没有自然法则也就不会有固定的周期。

人生在世,特别是投资,就要像巴菲特那样,坚信规律,但从不相信任何预测,最正确的事情便是,始终看好自己的股票。

五、博弈论说:经济学家预测越不同越好

之前坤鹏论对于经济学家的预测还是陷入了二元论思维,无法预测,那么所有预测都不是好事。

但是,在学习了博弈论后,我对这个观点又有了不同的思考和认知。

就像有人总是批评经济学们的观点太多,他们说:“10个经济学家有11种经济观点。”

尤其是在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判断上,经济学家之间往往分歧严重。

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可以将经济看做一个巨大的股市。

经济学家就是那些股评家,当经济学家各执一词时,会造成股民们的投资决策比较分散。

有人判断经济形势乐观,有人判断经济形势悲观。

他们会各自按照乐观和悲观的预期调整自己的投资决策。

结果就是不至于使投资过于集中且迅速膨胀,也不至于使投资迅速萎缩。

这样,经济反而能比较健康地发展。

最怕的是,当经济学家众口一词,就像股市预言家一声令下“卖”,结果整个社会投资血本无归。

因此,从博弈论看来,如果经济学家有分歧,那不是坏事,是好事。

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类的精神和信念是社会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时候,如果全社会的人都采用一种信念模式,其实很可能是社会运行中最大的潜在危险。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