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有些数据的“深闺”属性与生俱来,房产数据、身份数据、法人数据、电表数据……它们意义重大,关系到民生和行业安全,必须稳妥地躺在不同职能部门的数据库中,需要重点保护。

  同时,随着数据应用技术的突飞猛进,民生数据的应用也能够爆发出巨大潜力。但从数据的电子化到信息化,直到云化,盘活体制内的“深闺”数据始终跳不出打破数据“烟囱”的刚需。

  打破“烟囱”意味着无视各职能部门对数据的所有权,这个“拦路虎”能不能绕开?

  近日,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可信区块链峰会上,“思源政务区块链助力数字政务:一网通办”被评为“可信区块链2019潜力案例”。“我们利用区块链技术让‘深闺’数据实现了委办局的自营自管,保护了数据的部门所有权,让数据留在‘闺阁’也能应用。”北京思源政通科技集团首席科技官刘毅说,参评时,评委格外关注技术落地后效果怎么样。

  数据自营自管:真身留“闺阁”,索引去“串门”

  互不“串门”是“深闺”数据最大的特色,这就造成要么人“串门”(办事多跑路),要么人等着走流程“串门”(一个审批耗时几周数月)。

  “职能部门对于数据所有权的看重是可以理解的。”相关政务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数据传递难以把控,如果遗失了或被篡改了,谁来担责?另一方面,一个部门的数据经常被视为无形资产,要“和盘托出”没人会愿意。

  数据中心、云平台等手段都无法解决这两个与责任和所有权相关联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却解决得巧妙。“名为张三、身份证号为12345678910,这个身份数据一定不会在区块链上跑,区块链技术用‘索引’的形式呈现信息并加密。”刘毅形象地称之为数据“细胞”,代替真身走进应用。

  提供方身份的公钥、匹配个人的私钥、数据的有效时间、数字签名等集结进数据“细胞”,且通过哈希算法进行了加密处理,以一个哈希值的形式存在。这就好比“深闺”数据派了一个“信使”出来跑,还坐着加密算法的“花轿”,所到之处自然不会被人破译,其中的重要数据信息也不会被篡改。

  “我们的公钥和私钥是由我们个人设备(手机/pad等)生成和本地安全存储的,对个人私钥不做集中存储和管理,个人私钥自己拥有。”刘毅说,这是思源区块链的独特之处,因为要做到数据保密,公钥和私钥也必须去中心存储,中心化的存储将带来滥用的漏洞。

  在已经应用思源区块链的北京市海淀区,APP中嵌入“安全机”,集合了多个算法库。区块链数据的调用,采用的是双授权模式。

  数据调用提效:数据“细胞”按需提取,为链上瘦身

  区块链上的数据是不会消失的,只能一条一条添加,即便是“删除”这样的操作,也会是以增加“用户删除了该条字符”这样的记录来呈现,这便是区块链的可追溯性。

  可追溯意味着区块链上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操作的增多会以指数级上升,当被应用于社会管理事务,将链上百万人、数十年、几万平方公里等多维度的信息整合,数据量不可小觑。因此,区块链技术很少被认为是最高效的技术。

  “由于对政务领域多年的服务,有一些是深度数据,比如证照原始数据,还有有时间轴的数据,比如状态数据……这些涉及到几百万人、几千个状态的所有数据没有必要都放在链上,这是为了减少算力和存储的消耗。我们按需调用,提高效率。”刘毅解释,数据“细胞”承载了这个功能,比如处理数据量大的存档照片等。通过算法,对多种功能实现凝结,同时避免了链上数据指数扩增带来的存储和算力的压力,实现了链上“瘦身”。

  区块链的提效还体现在具体的职能工作中,“区块链是分布式的,一旦大家都认可区块链的安全性,将数据上链,链上的不同部门(节点)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互开不同级别的授权,形成一对多的格局,免去一对一谈数据共享时的繁琐。”刘毅说,例如,过去要接入公安的数据,不同的职能部门要一个一个去谈,然后开端口,现在只要上链,对于每个部门来说都是“一对多”。

  在实际应用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让过去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办好的业务实现了秒办。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蒋博表示,海淀区通过区块链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不动产登记以及电力服务的办理效率,随着海淀区应用区块链技术在企业开办等政府服务领域的全面深入,多维度、广覆盖的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也将不断加大。

  区块链技术打通高度敏感的数据库,最直观的高效率是,当你证明了“你是你”,你在链上的一切也被随之证明了,而无需反复证明。(记者 张佳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