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高瓴资本和厚朴投资两强对于格力股权两强相争,最终花落谁家?厚朴更有国资经验,高瓴更偏市场化。最终无论谁接盘格力,都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这是格力电器企业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年过64岁的董明珠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

入主的新东家所面临的选择

从常规上来讲,高瓴和厚朴只是拿钱做股权投资,并不会过多参与或干预格力现有管理团队的运营,因为这并非两家投资者的长项,而董明珠所领导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才是企业运营方面的专家。

然而,新投资者入主格力电器,一定会带来全新的想法,希望能够为董明珠所领导的格力职业经理人团队带来新战略、新方向、新资源、新气象,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团队磨合。另外,也要考虑董明珠团队是否能够心甘情愿为新投资者打工,也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种情况是,高瓴或厚朴完全作为战略投资者,做好自己的大股东,完全释放董明珠职业经理人团队的新动能,减少大股东对于格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条条框框,增强董明珠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能力和空间,以求为股东创造更具战略意义的投资回报。

第二种情况是,毕竟董明珠已经64岁,两家投资公司是否有跟其他外部职业经理人和职业操盘手进行合作的可能性,把董明珠当成一个过渡性的角色,最终引进新的操盘手,按照投资公司自己的意愿发展格力电器。

第三种情况是,两家投资公司无论谁入主格力,都只做战略投资者,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放手于职业经理人团队,做一家标准的公众化公司。

格力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格力电器来说,董明珠所面临的压力确实不小,分析下来有如下几个挑战:

1.自身业绩持续稳定的要求。从目前来看,格力电器仍然是业绩白马,但同样也面临着来自美的和奥克斯咄咄逼人的进攻,新生势力小米等也从未停止觊觎空调这块市场。这也是多年来,董明珠始终把管理和市场这两根弦绷得紧紧的原因之所在。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格力几乎很难承受业绩下滑所带来的危机。

2.格力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路径。格力必须尽快摆脱空调这一单一主营业务,从董明珠造智能手机,再到涉足汽车领域,以及最近放出来的涉足芯片领域,这都表明董明珠深刻意识到,如果格力不尽快做出业务多元化战略,建立新的核心业务阵地,企业战略性发展还是面临一定的凶险。

3.格力的核心科技扩展能力。早在多年前,董明珠就非常明智地打出“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这样的广告语。然而广告语与企业真实核心科技水平并不能划等号,这也是董明珠非常羡慕华为并崇拜任正非的原因之所在,她的内心想法是使格力在核心科技创造能力上再上台阶,达到华为那样的水平。但显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增加,必定意味着短期盈利能力的下降,在一个急功近利的A股市场上,根本不允许董明珠做出华为一样的研发大手笔。

4.格力能否被注入互联网基因?从当年央视舞台上与雷军的赌局开始,直到宣布格力以微弱的优势在这场赌局当中胜出,赢了的董明珠显然并没有高兴起来。原因就是小米所创造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格力的增长速度。在董明珠看来,小米无非就是电子设备及家电贴牌制造企业,甚至连自主的工厂都没有,贴上互联网思维的标签,便能够创造出成长的加速度。一向以女强人著称的董明珠,并非浪得虚名,内心里她一定也期盼着格力的互联网基因,尤其是人类社会即将进入5G人工智能时代,更是格力所面临的最好的机会。未来10年,如果格力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格力和董明珠来说,都将失去最后的机会。

结束语

因此,总结一下,如果高瓴或厚朴的新入主大股东,能够支持董明珠强烈的战略构想,这种合作必然会创造无限的未来;但如果大股东不支持这样的想法,董明珠或将作为过渡人物,离开格力自主创业实现梦想,一定是其最终选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