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题:“双11”11年:中国迈向消费大国的鲜明印记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赵文君、张璇
14小时21分27秒,2000亿元——11日,天猫“双11”促销一启动,成交额屡创新高,巨大消费热潮扑面而来。
自2009年第一个“双11”诞生,“双11”11年的嬗变,见证中国迈向消费大国的坚定步伐。
购物之变,消费升级映射百姓美好生活
11年,中国百姓手中的“购物车”更多从线下走到线上,形式与内容之变,成为消费新时代的鲜明印记。
曾经,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少不了采购“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随着老百姓“钱包”鼓起来,当“三大件”逐渐成为普通中国家庭的标配,一些着眼于生活细节、增添幸福感的“小电器”逐渐成为新的刚需。
以天猫“双11”成交额为例,2009年最受欢迎的家庭“三小件”是取暖机、电暖手器和加湿器;2017年则被新“三小件”——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和吸尘器所取代;今年“双11”,蒸汽拖把、空气炸锅、除螨仪等品质电器成为消费者“新宠”。
小小“购物车”就像一台微型录像机,记录着中国消费的时代变迁。
——从“买全国好货”到“扫全球尖货”
这几年,中国人的“购物车”国际范越来越足。
今年“双11”预售阶段,在考拉海购平台,母婴和个人洗护用品销售同比增长分别达137%和163%,数码、保健、家居等销售增长接近100%;第二届进博会上,西班牙“巨无霸”蓝鳍金枪鱼、意大利橄榄油等进口好货纷纷亮相。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国际化是苏宁未来十年的战略重点。苏宁正通过加强与海外品牌合作、扩大原产地直采规模等动作,加速将海外优质商品引入国内,让中国消费者“足不出户买遍全球”。
——流水线产品“变身”定制商品
过去的“双11”,商家卖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如今的“双11”,消费者要什么,企业就造什么。
浙江慈溪商家余雪峰告诉记者,在健康、轻食的观念影响下,企业瞄准年轻消费者诉求,反向定制了一款三明治早餐机,1小时便卖出2500多件。
“再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中国消费者群体了。”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报告如此判断。个性化消费需求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逻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催生中国制造“七十二变”,柔性生产、反向定制成为新潮流。
——“花式服务”引领“新消费时代”
今年“双11”,天猫上线了包括上门美容服务、奢侈品养护、家电拆洗等超过55种服务消费,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带来“家装外卖”上门服务,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用户,15公里范围内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下单”家具。
不可辜负的美食、说走就走的旅行、精彩纷呈的演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在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50.6%,超过居民消费的“半壁江山”。不断涌现的各类“花式服务”,引领中国进入“新消费时代”。
走过11年,如今中国人的“购物车”里,商品与服务“比翼”,“洋货”和国潮“齐飞”……透过“买什么”“怎么买”的变迁,不断提质升级的消费,正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
交易之变,效率提升让消费体验更舒心
“望穿秋水盼包裹”曾是每个“双11”买家的共同记忆。
北京市民李妍还记得,2009年“双11”,自己下单了一条裙子,“苦等”十几天才终于到货。而今年“双11”,李妍在苏宁下单了一台小家电,当天就“带着热气”送到她手中。
技术带来体验之变,物流的提升见证中国运输效率之变。
为应对“双11”这场快递界的“春运”,今年各家快递纷纷亮出“杀手锏”——
顺丰实施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中通快递投入可实现动态转向等功能的高运力卡车;申通快递上线AI智能客服机器人;圆通速递设立60余个城配及建包中心,简化中转和操作流程;韵达快递的“韵镖侠”App让快件搭上信息“快车”……
全自动化分拣流水线、AR量方技术、“物流天眼”……小小快递藏着不少“黑科技”。今年“双11”,苏宁将即时配送从生鲜向母婴、家电等多品类拓展,承诺“1公里全品类30分钟达”“3公里全品类1小时达”;菜鸟网络上线最新一代智能仓,在AI调度下,超千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发货能力提升60%。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介绍,2015年,快递小哥人均处理包裹量不到1万件。2019年,这个数字是1.69万件。这意味着快递业的劳动生产率5年内提高了70%。
越来越多的乡村百姓也在加入“买买买”行列——农村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5.22%,依托邮政网络,即使是最偏远的农村也可辗转通达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