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表现,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中国军人——
我骄傲,我是中国仪仗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四队十中队中队长 赵 颖
“三军仪仗队是中国的一张‘名片’。”这是我从小就听爸爸说过的一句话,他曾是三军仪仗队的一员。
父亲的那双马靴,我以为这一生都无缘穿上。但如今,却已穿坏了不下10双。
2014年2月,三军仪仗队女兵分队正式组建,我如愿穿上了第一双高跟马靴。
“我们采取阶梯式考核方式,最终最先达标的队员将执行第一次任务。”首次任务,这对每一个入选的仪仗女兵而言,都有着巨大吸引力。而阶梯式考核,意味着每一次训练都要力争比别人更快达到标准。
仪仗队对队列动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出了名的。站军姿不仅要威武、挺拔,还要能在炎炎烈日和凛冽寒风中,纹丝不动地站立3个小时以上;走正步不仅要做到踢腿带风、落地砸坑,还要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每一个眼神都要“神采奕奕”、每一个表情都要“不卑不亢”,双眼更是要风吹不眨、沙打不眯,行注目礼3分钟不眨眼。
为了早日“突围”,大家除每天8小时的常规训练外,还要给自己“开小灶”。眼神不行,就盯着镜子练;腿踢不直,就和队友一起互相压脚尖、压膝盖……
那时,脚上的水泡是我们最常见的“朋友”,训练结束后手经常抖得夹不住菜,胯骨也常被七斤半的礼宾枪磕得青一块紫一块。
我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每次听到“赵颖,过”的时候,都会再次暗暗下决心,再给自己加点“小灶”。
第一双高跟马靴踢坏了,100天的“魔鬼训练”也结束了。同年5月,在欢迎土库曼斯坦总统访华的仪式上,女仪仗队员首次亮相。我,是13名队员中的一个。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外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地毯让人心生肃穆。那个曾经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场景就在我面前。望着鲜艳的国旗,站得笔挺的我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
“总统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向右看——敬礼”,听到口令的我握紧礼宾枪,迅速提至胸前,并摆头看向习主席与土库曼斯坦总统。看着他们走过的那一刻,我的腰杆挺得更直,嘴角的微笑也更加自信。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那天任务结束后回到驻地的我们都哭了,也记得那天国歌响起的那一刻,内心无比激动。就是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退休后的爸爸为什么在家没事总要“走两动”,也明白了那句“三军仪仗队是中国的一张‘名片’”的含义,更明白了三军仪仗队“零失误”执行4800余次仪仗司礼任务的缘由。
2015年,在俄罗斯国际军乐节上,首次出国的30名中国女仪仗队员用行动再一次展示了“中国名片”。
一次表演前,疾风骤雨突至,不少国家都取消了演出,但中国女仪仗队员们却坚持穿着雨衣,走上“舞台”,以完美的状态圆满完成了由177个队列动作组成的枪操表演。刚柔相济、美轮美奂的动作获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不少观众称赞“中国军人,真棒”,还有当地华侨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咱们中国军人就是不一般,太令人自豪了!”
如今,在世界舞台上,三军仪仗队屡屡精彩亮相,获得无数“点赞”。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对仪仗队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军人的肯定。
有人曾问,当一名仪仗兵如此辛苦,值吗?
我想每一个队友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就如同大队长韩捷说的那样:“能成为国家的一张‘名片’,我们每个人都十分自豪。希望通过我们的表现,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中国军人。”(解放军报记者李姝睿采访整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