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画里的“红区故事”
新华社武汉3月20日电题:铅笔画里的“红区故事”
李永飞、许溟
下夜班,出“红区”,已是凌晨5点半。脱去厚厚的防护服,张莉感觉一身轻松,隔着口罩连续吸了好几口气,坐上停在路边的通勤车。
路程35分钟,背靠座椅,这是张莉每日固定的刷微信时间。未读的微信有14条,全部来自同一个好友:袁航。
作为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的医生,张莉救治过的患者,她都加了微信,既为了沟通交流,也便于在线随诊。袁航就是其中的一个,已经康复出院,目前正在隔离。
“出啥情况了?”张莉心头一紧。点开微信,张莉松了一口气,不是什么紧急情况,微信内容是一个电子相册,还有13张铅笔素描画图片,每一幅都是医护人员的“红区故事”。
张莉点开电子相册,《平凡英雄》的配乐缓缓响起,不断切换的图片再现一个个难忘瞬间。
袁航是一名在基层工作了33年的普通干部,也是一线抗击疫情的工作人员,执勤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被送到光谷院区治疗。
张莉还记得,袁航入院时已是子夜。魏琳、孙世萍等几名值班医护人员跑前跑后,把袁航安顿好后,询问基本病情、录入个人信息、测量生命体征,建立档案病历,转入治疗流程,让躺在病床上的袁航感受到与时间赛跑的“战地速度”。
入院没几天,袁航感到胸口发闷,呼吸吃力,张莉和医生宋晓军给他做CT检查,调整治疗方案。袁航有失眠的老毛病,入院后心情焦躁病情加重,护师谈伟专门为他做心理疏导,还教他进行放松操辅助训练,用微信推送助眠音乐,让他感受到“一觉到天明”的快乐。
医护人员并不知道,这些在他们自己看来都是分内工作的事情,被袁航用手机记录了下来。病情稍微好转,他就在谋划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画出“红区故事”。
一张张精彩瞬间被定格,一个个最美身影被记录。袁航每拍下一张好照片,就发给自己的画家朋友,请他用铅笔留住那些温暖的画面。袁航给张莉的素描起名“为天使点赞”,又给宋晓军来了一幅“点亮希望”。谈伟的素描出炉,名叫“给心灵带来春天的人”。
除了医生护士,同屋的病友也成为素材。一天凌晨2点多,一位病友突然呼吸困难,脸憋得通红,袁航按下紧急呼叫铃。值班医生护士赶来后,立即进行排痰、吸氧等紧急救治,把他从生死线上拽了回来。这也被袁航记录了下来。
住院11天,袁航拍下无数张图片,也留下不少自己和医生护士的合影。出院隔离的袁航一直仍沉浸在感动中,他采取“图说感动”的方式,留下那些美好瞬间,制作成了电子相册,起名:“您为我风雪抱薪,我愿您平安顺遂。”
平凡之事,却被患者记在心头,张莉心生感动。东方已经泛白,她给袁航发去一个大大的“赞”。
袁航很快回信:你们用爱给了武汉一个新生,真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心意,只想用这种方式记住你们的样子。你们,在我心中是最美!
再过几天,袁航隔离期满,将重新走上一线。他说,等到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撤离武汉的时候,他一定会赶到医院,向心中的英雄敬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