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2月25日电题:是护士更是战士
张静、丛墨涵、刘富建
大医精诚,大爱无垠。除夕夜,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逆行武汉,从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到抗击埃博拉……历次重大医学救援任务他们都不曾缺席,军队护士群体也以过硬的素质经受住了考验。
这一次,93名护士挺身而出,在这场看不见敌人、没有硝烟的“疫”战中,用生命拯救生命,用心灵温暖心灵,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护理老将打头阵做表率
35年军龄、54岁的仲月霞,经过10余起重大灾害医疗救援行动的磨砺摔打,在疫情防控、防护培训、重症急救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从武昌医院到火神山医院,从救治队副队长到医务部副主任,她始终是队员口中最硬核的“管家”。
一到武汉,她便和战友一起,用最短的时间改造武昌医院隔离病房、制定传染病管理方案、救护标准……
最危险的红区,总有她的影子。
“我先上!”武昌医院隔离病房改造好后的第一班,仲月霞二话不说穿戴起了隔离服。配药发药、扎针输液、吸氧吸痰、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这个时候,必须带头。”
转战火神山后,虽担任护理部副主任,她还如往常一样活跃在“红区”。一次巡视时,突然发现一位无创通气呼吸机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2%,她立即上前调节参数,联系医生紧急治疗,经过争分夺秒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同仲月霞一样,还有冯晶、李芳等一批业务能力、应急处置能力过硬的护理“老兵”奋战在最危险的红区。
护理骨干直面挑战
“我们是护士长带出来的兵,她们可以去,我们当然也没问题!”在“老兵们”主动请战的带领示范下,一批年轻的新锐力量也紧随其后、奋勇迎战。
“这可能是我2020年做的最勇敢的一件事,希望战友们平安归来,祝大家新年快乐……”1月25日深夜,医疗队落地武汉,队员赵萌在朋友圈中向大家拜年。
35岁的赵萌,虽是第一次参加重大医学救援任务,但她对自己的专业非常自信,“绝对可以完成任务。”
年纪轻轻的她,已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十二年,是科室的骨干力量。熟练掌握静脉通道置管能力,完成PICC置管近百例。年前,刚刚为1名艾滋病感染的危重患者成功置管。
“第一次穿防护服进病房时,3个小时就汗流浃背、缺氧头晕,特别是带上三层厚厚的防护手套后手感会弱很多,从体力、精力到功力,都是特别大的挑战。”赵萌说道,“但人生本来处处都是战场,要做的就是克服困难往前冲。”
为了节约防护服,工作期间不上卫生间,她进红区前2个小时便开始不喝水、不吃东西;为了保持战斗力,有点挑食的她,现在餐餐光盘……
除治疗工作外,她和战友们负责喂饭、打水、收拾垃圾、卫生间清理等工作,自我调侃是灵活的“大白”“小蓝”, “工作四五个小时没问题,战斗力十级!”
护理新兵学会了担当
90后护士郝婉婷,去年刚刚成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证件照还没来得及照就随队出征。
为了实施精准护理,细心的郝婉婷也学着前辈们的样子,自制提醒卡:13床患者年龄大,行动不便,输液时上厕所需要护士陪同;23床患者血压高,有时会忘了服降压药,需要护士提醒;18床患者血糖高,不能吃普通饭菜,需要护士协调糖尿病饮食,按时打胰岛素……
23日,由于护目镜起雾多加之带3层手套触感不好,看不清也摸不到血管,郝婉婷为一位老奶奶输液时,扎了2针都没扎上,“奶奶没有一句抱怨,反而心疼我们都是父母的宝贝,为了驰援武汉,抛家舍业,听了老奶奶的话我心里瞬间涌起一股热流……患者的理解和肯定,就是我们前进的力量。”
除了基础护理工作外,她和战友们还一直想方设法帮助患者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