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了更多患者家庭的团圆——推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磨国鑫写给全科同事的一封信
编辑同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军队医护人员把疫情当敌情,把防控当打仗,把岗位当战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冲锋的姿态勇当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捍卫者守护者。从1月30日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磨国鑫和呼吸治疗师胡兴硕,进驻北京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五医学中心感染二科危重病区参与救治患者。他们与战友们携手并肩,迎难而上,抗击“疫魔”。2月8日元宵节之际,磨国鑫专门致信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领导和同事,汇报10天来的所见所闻,分享救治经验和工作感悟。字里行间没有豪言壮语,却写满了人民军医的担当与情怀,彰显了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心系患者的医者仁心。征得本人同意,我们将此信推荐给《解放军报》,希望能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有所启发。
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宣传处 郭 晶、罗国金、洪建国推荐
尊敬的科室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转眼我和小胡已经在第五医学中心感染二科工作10天了,今天危重病人逐步好转,我才有空把我们在这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向大家做个汇报。
大年初五我们接到命令,支援北京收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一的第五医学中心危重病区。我们1月30日报到,当天熟悉状况后,就投入到紧张的病人会诊、治疗工作中。这个病区收治的都是确诊患者,我们的任务有两项,一是针对快速进展的危重患者开展筛查并建立预警机制,二是协助救治危重患者。
这里是全新的工作环境,从步入一道道隔离门到穿脱一件件防护衣,我们每天的工作都起止于严格的消毒防护,其间更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要义。在牟劲松主任的示范和帮带下,我们很快掌握了感染防护的细节程序。我感到,只进行单独的培训还不够,还要配合实际的操作指导才能全面掌握好感染防控的步骤,并且要反复实践、琢磨,相互检查、配合,把要求固化成习惯。这是医护人员最基础的安全保证,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在工作中,我们很快发现,有的普通型患者会短时间、快速进展为重型和危重型,即使在氧合指数很低的情况下,他们都“自我感觉良好”,言语对答如常。这些情况提醒我们临床医生要时刻保持警惕,对于这种病毒的打击情况,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同 “温水煮青蛙”一般。然而通过查体、化验和检查,我们发现患者的呼吸频率已经开始增加,脉氧指标已经开始降低,脏器功能已经开始出现异常。据此我们提出要增加便携式脉氧指夹配备,医护人员应该对于普通型患者每日至少12小时监测脉氧,记录呼吸频率的要求。当呼吸频率>30次/分,脉氧<93%,或发现加重趋势后,尽早予以密切监护和医疗处理。另一方面,对于重型患者,特别是大体重、老年、有合并症患者,脏器的损伤表现不只在肺,还可累及肾脏、肝脏和心脏,据此我们提出:对于进展的普通型患者和重型患者尽快完善多系统脏器功能评价,应用包括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系统尽快予以评价,这样就会有客观指标对患者病情发展做好应对准备。
救治危重症患者,是大家平日付出精力、体力和时间最多的工作。目前这里收治的多位患者都向平稳好转的方向发展,而在此期间,专家团队的综合诊疗意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每个患者的病变情况和问题,提出比较精准的诊疗策略,使得患者在几天内很快改善。在科室解立新主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应用跨肺压滴定技术联合早期应用CRRT、精确控制容量技术观察危重型患者疗效的研究方案,并将在下一步展开实施。我们还利用业余时间,与第五医学中心相关专家及解主任和科室同事一道,参与完成了新冠肺炎患者《气道管理推荐意见》《呼吸支持手段介入时机与策略》两个专家共识的编写。这些收获和心得离不开并肩作战的第五医学中心危重病区的战友,也离不开科室的教授、同事们的帮助。陈良安主任、解立新主任多次前来会诊,他们的敬业和专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里的生活简单而忙碌,每天穿梭在病房和宿舍的“两点一线”,今天才有空走在明媚的春光里感受暖阳、呼吸北国之春的空气。第五医学中心的领导、医护人员和咱们科室的同事一样,已经成为我们最好的战友和坚强的后盾。小胡依旧开朗乐观,他用行动表现出我们科室年轻医务人员的优秀作风和专业素养,虽然还没有联系过协理员,但我准备介绍他火线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