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说楚云飞赠给李云龙的是什么型号的手枪,从老版《亮剑》剧照当中可以看出来是勃朗宁M1910手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口撸子”,这枪很早以前就通过各种方式较大数量进入到我国,并不算罕见的手枪,相比较于当时我军武器非常短缺的条件下,确实是比较罕见,但晋绥军团长楚云飞是正规军事院校出身,还是晋绥军主力团团长就不会认为该枪有啥稀奇的了,在装备充足的条件下珍藏这种大路货手枪会让人笑话的。
勃朗宁M1910自动手枪是世界名枪,在我国1920年代对于进口手枪性能排序当中:有一枪二马三花口...的口诀,一枪指的是M1900手枪;二马指的是M1903手枪;三花口就是M1910手枪,因为在它的枪口套筒上有细微的花纹,这枪在1914年6月28日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使用,刺杀过奥地利“斐迪南大公”夫妇,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其实《亮剑》小说当中介绍该枪的时候说是口径6.35毫米,是口径比较特殊的枪,根据这个口径去考证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图片上是勃朗宁M1906型袖珍手枪了,从外形上看这枪就不是一般军警用的枪,这种袖珍手枪的研制目的就是给执行特殊任务的人所使用的,也可以是“大佬级人物”防身之用,女士们也喜欢这种全长只有114毫米的手枪,放在坤包里面非常合适...也正是由于M1906手枪用的人很少,产量也很低,所以它才比较罕见,大多数人拥有它之后都当做藏品,而非武器使用,虽然它也能杀人...楚云飞把它赠与李云龙也算是高档礼物了。
黄文忠版的《亮剑》当中秀琴去县城送情报,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伪军和一个鬼子纠缠和跟踪,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使用从李云龙哪要来的手枪将两名敌人击毙,从剧照来看仍然是M1910手枪...这也可能是M1906实在是太少了,道具也不好找的缘故。
《潜伏》当中余则成刺杀李海峰这个桥段当中也是使用M1910手枪,该桥段的背景是抗战时期,这枪在当中的中国确实很多,不是什么稀奇物,问题是拿这种射程太近、威力不足的手枪去执行刺杀任务太冒险了。
但不论是M1910或者M1906都是自卫手枪,只能当做防身之用,真正拥有战场的可能性很低,因为这类自卫手枪虽然理论上有效射击距离都超过了30米,但手枪射击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技能,一般军警能在5米内击中目标已经很不错了,余则成这种经过专业训练的职业特工也许可以在10米内击中目标...但5~10米在战场可不行,射击距离过近了,也许刚刚拔出手枪未等瞄准就让敌人的刺刀捅死在战壕里了!所以,这种自卫手枪在一线战场上确实用途不大。
李幼斌版《亮剑》,仔细观察新旧两版电视剧都能发现我军营团级指挥员李云龙、赵刚、孔捷、丁伟,张大彪...等等都使用“盒子炮”,其原因说起来心酸啊!抗战时期我国是农业国,武器制造不但水平低劣数量还奇缺,当时八路军大部分枪械都是汉阳造,中正式步枪都很少,三八式步枪都是缴获日寇的数量就更少了,更别说是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李云龙这样的团3000多人有二三十挺和几门迫击炮已经很不错了,总体来说火力孱弱,在这种情况下营团级干部即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很多的时候必须要参加战斗,这个时候C96这种战斗手枪就体现出来它的价值了。
C96是在1896年代由德国“毛瑟公司”研制出来的,口径为7.63毫米,说它是战斗手枪的原因是该枪的枪盒可以安装在枪身上当枪托使用,在加上它的枪管较长有效射击距离在150米,达到了冲锋枪的射击距离,并且可以连发射击,20发弹匣短时间内形成较高的火力压制密度,这要比M1910这类的自卫手枪在战场上管用的多...但,这些特点在欧美国家枪械中不算啥的武器到了1920年代初的中国却成了优点!不但正规军队使用,地方武装、民团,兵荒马乱年代就连大户人家也要购买几支护院之用,所以该枪在当时的中国大行其道,李云龙等营团级干部使用它进行战斗也就不足为奇了。
“盒子炮”的上弹方式,用10发弹夹从上部给弹匣上弹,最早期型号的C96是半自动手枪只能单发射击,到了1931年毛瑟兵工厂改进的枪机结构,使其可以连发射击,同时弹匣也增加到了20发,并且可以从下部插入进行供弹。
正在使用枪盒当枪托抵肩射击的M1931型自动毛瑟,已经改为20发弹匣可以连发射击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快慢机”,而从枪盒拿出来的是早期版本的只能半自动单发射击。
总之,抗战时期我军武器装备奇缺,火力密度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营团级指挥员要冲在第一线,也需要一支可靠并且威力较大的武器才行,M1910和M1906这种自卫手枪不适宜在战斗当中使用,而“盒子炮”射击距离较远、子弹威力较大,在一般性的战斗当中勉强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