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结束之后,有一批越军军官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逃离越南来到中国。我军以他们为调研对象,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访谈的形式,掌握了大量越军内部情况,为对越军事斗争积累了大批第一手宝贵资料。根据原越军356师876团连长郑某某、广宁省广河县独立营参谋阮某某、347师123团排长李某某、327师155团连长黎某某等人提供的情况,越军内部发生了如下重大变化:
一、干部年轻,缺乏经验,连队战斗骨干少。
连队官兵质量与战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干部质量的主要变化有:(1)、趋向年轻化。战前连级干部的年龄普遍较大。例如,123团3连前任政治员约50岁,而现任政治员30岁;前任连长33岁,现任连长24岁;其他现职干部的平均年龄也比过去的小。(2)、经验少、威信低。过去连队干部大都参加过抗法、抗美战争,作战经验较为丰富,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比较全面,在士兵中的威信也较高。现在由于干部的年龄较轻,带兵的时间短,很多问题不能独立处理。
某部3连现任连长邓某某,入伍才几年,由于经验不足,平时士兵训练,本来只需他个人就可处理的问题,都要召集班长、排长一起研究,才敢作出决定。一些老的班、排长都笑话他。(3)、正规军校培养的干部少。3连前任4名连干部中,只有1人未上过军官学校;而现任的6名连、排干部中,没有一人去过军校学习,连长和政治员只是送到师和团里集训了几个月就上任了。
士兵质量的主要变化是:(1)、战斗骨干减少,有作战经验的士兵不多。过去,3连的士兵大多参加过抗美战争,善于山地作战,实战经验较为丰富。由于该连在1979年与我军交战时,官兵伤亡高达70%,加上战后因为亲属和中国有关系而被清理和战时逃跑,该连现有的战斗骨干不到10%。(2)、士兵文化水平略有提高。1978年,3连士兵文化程度五年级以下的占70%;1980年底,士兵文化程度六至七年级以上的占90%。(3)、少数民族士兵比例减少。战前,3连的士兵多数来自高平、谅山地区,京族士兵较少。战后,来自侬族、岱依族等少数民族的士兵由过去的70%减少到现在的10%;而来自河北省、北太省的京族士兵则增至60%左右。
二、“英雄”部队变成了逃兵部队。
123团原是304B师的一个团,是越军的老部队,1976年改隶谅山省军事指挥部管辖,干部都很老,如3连前任政治员曾参加过抗法战争,部队也有一定的战斗力,特别是少数民族士兵作战比较勇敢。但战后战斗力明显不如过去。主要表现在:(1)、士兵逃跑回家的现象较之过去严重。战前,许多青年满腔热情地报名参军,加之当时部队的物质供应还比较充裕,地方对军人家庭也给予各种照顾,士兵比较安心在部队服役。
现在,由于部队供应差,生活苦,又频繁执行各种战斗任务,地方还取消了对军人家属的粮食照顾,士兵中要求回家的已达70%。至1980年底,3连的逃兵人数已达50多人次。123团在抗法、抗美战争时期,士兵是很能打仗的。但是现在不行了,打起仗来逃跑的多。大家都在议论,在胡志明时期的英雄部队,到黎笋时期却变成逃兵部队了。
(2)、士兵纪律较差,赌博现象增多。过去,士兵违犯纪律、出外赌博、偷老百姓东西的现象很少,有的士兵超假后还能主动承认错误。现在,不少人经常不请假外出,不遵守作息制度,还与附近的老百姓一起赌博。3连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参与了赌博活动。许多人在赌场上输了,就到外面偷东西,或者把连里的弹药和装备拿出去卖。由于损害了驻地群众利益,群众要村长去团里告状,士兵便威胁他说:“仗打起来,你那房子要2发60炮弹就够用了吧?”吓得村长再也不敢去告状了。
(3)、干部打报告申请转业复员的多。过去,军官要求回家的极少,执行命令较坚决。现在,由于干部家属住在农村,两地分居生活有困难,个人工资难以养家糊口,干部打报告申请转业回家的人也多了起来,甚至出现干部躺倒不干的现象。虽然连队开展了 “反消极运动”,但许多干部的积极性仍调动不起来。
三、干部不敢管,士兵不服管,官兵矛盾多。
连队官兵之间存在很多矛盾,关系“不如过去融洽了”。主要表现在:(1)、士兵不尊重干部,甚至威胁干部。过去,官兵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玩在一起,衣着同样,干部没有官架子,士兵也尊重干部,无论是对班长、排长,还是连长,“显得很有礼貌”。官兵之间偶尔也有争吵,但连里也能妥善解决,不留疙瘩。现在,干部吃也不与士兵在一起,士兵也很少找干部玩。有些士兵与干部见面时只是用“喂”来打招呼,而不称职务。有的还威胁干部,进行报复,如3排有个士兵因受批评就把连长的手枪偷走,以后又还回来,吓得连长紧张了好几天。
(2)士兵顶撞干部,不服从管理。过去,士兵违反纪律受到批评一般都能表示接受。现在,士兵不服从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顶撞领导甚至咒骂领导的事时有发生。连队一个星期内不出现吵架现象就算很不错了。对于干部的批评警告,士兵的回答往往是:“你开除我的军籍吧,我正想走呢!”(3)干部处理问题有后顾之忧。过去,干部处理问题很果断、坚决,不担心士兵报复。现在,士兵犯了错,有的干部也不敢批评,处理问题瞻前顾后,都怕管得严了,战时被战士打黑枪。
四、怀疑上边的政策,对现实严重不满。
123团李排长说,过去,官兵对上边的路线、政策是坚信不移的,上边传达的指示和文件都能够照着去做;官兵在一起谈论的多是家乡的情况,很少有人非议上边的方针,也极少有人流露出对现实不满的情绪;现在官兵对上面宣传的一些东西,持有怀疑态度。李排长说,1979年团里曾动员大家作好抗击中国军队进攻的准备,并对官兵说:“打响后30分钟,苏军将出兵帮助越南。”许多官兵对此深信不疑。战后,连队进行战斗总结时,许多人提出疑问,仗打响后,苏军为何不出兵支援越南?还有人问,上面老是说我们军队如何强大,但我们饭都吃不饱,“还强大什么?”一些人为发泄不满,学习讨论时就说:“学不学都一样,还不是一碗杂粮两碗饭,吃不饱还是吃不饱。”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