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原标题:永远保持军人的冲锋姿态

    我家珍藏着一顶因年代久远而发黄的军帽,在我眼中,这可不是一顶寻常的军帽。它曾伴着爷爷渡过金沙江,踏过铁索桥,翻过皑皑雪山,走过泥泞草地。爷爷戴着这顶军帽,风雨浸衣骨更硬,战火燎身志更坚,始终保持着一名老红军冲锋的姿态。

    带着对爷爷的崇敬,我成为一名军校学员。1998年那个浊浪滔天的盛夏,我有幸作为校派记者奔赴抗洪抢险一线。当我看到官兵们双手肿得连碗都端不住,吃饭只能把碗夹在臂弯里用嘴拱时;当我看到他们扛着沙袋拼命奔跑,用满是泥水的身躯筑起一道道堤坝时;当我看到一名17岁的战士脚底扎伤也顾不得看一看,任凭鲜血灌进胶鞋时,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

    爷爷战争年代的冲锋,抗洪勇士和平时期的拼搏,把为国为民勇担当的家国情怀植入了我的血脉。夜深人静,抚今追昔,我时常扪心自问,远离了热火朝天的基层一线,转型为军队科研机构的一名研究员,自己是否还拥有军人的家国情怀,是否还能保持军人的冲锋姿态?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林俊德院士的故事。他52年隐姓埋名,大半辈子扎根罗布泊,参与了新中国全部核试验,把最美好的时光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献给国防科研事业。在生命的48小时,他仍保持着冲锋的姿态。“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在生命倒计时的最后10小时,极度虚弱的他仍顽强撑起身体,请求医生让他下床工作,进行一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后一次科研冲锋。面对妻子的劝阻,他说:“让我坐着休息,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来了。”看着时钟,他心急如焚,只能和生命去赛跑,去争夺!因为,电脑里有他对中青年专家的培养方案,有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几万份科研资料!这些,他都要亲手整理,字斟句酌。

    打造“国之重器”,几代核试验人注定要在“寂静战场”上坚守一生、默默奉献;在国家核心机密的领域耕耘,注定要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地处茫茫戈壁,注定要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在林俊德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位军事科研人员伟大的家国情怀,感受到了一切为使命、一切为打赢的顽强战斗意志,感受到了中国军人捍卫和平与荣誉的时代精神与战士风采。

    在我们军事科学院,一代代军事科研人始终以冲锋的姿态传承薪火、接续前行。“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是老院长叶剑英冲锋的姿态。粟裕将军担任军事科学院政委后,给全院官兵讲的第一堂课就是《论现代战争》,传授百战常胜的心血结晶,枕戈待旦思战胜,这是粟裕冲锋的姿态。而今天,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研究者,我们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寸土必争、丝毫懈怠不得的态势,应该从思想理论上坚定自己、强大自己,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笔为武器,在思想战线上冲锋陷阵夺取胜利。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作为新时代的军队科研人员,要在真实战场上赢得胜利,必须做走在战争前面的人,必须率先回答好“胜战之问”“价值叩问”“本领拷问”,必须在“寂静战场”上快马加鞭、只争朝夕,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拿出敢为人先的冲锋姿态,切实履行好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庄严使命。(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研究院 范晶)

+1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