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深秋时节,第74集团军某旅炮兵营在岭南腹地组织实弹射击。某型自行火炮突然哑火,指挥保障连下士周俊鹏随即查阅火炮维修“病历”,并迅速检查武器系统,发现是炮闩移位,经过一番操作后很快排除了故障。

    “面对险情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得益于该旅推行的跟岗见学机制。”周俊鹏感慨地说,“这事儿搁在以前,没有虞班长出手,我们可能要在这捣鼓半天。”

    周俊鹏口中的虞班长是炮兵营火炮技师、三级军士长虞信富。他跟火炮打了十几年交道,练就了一手“听音排障”的绝活儿,是火炮专业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以往大项任务,营里必定点名要他参加,危险系数高的故障,也是首选他来排除。但去年的一次演练,他们却因此吃了苦头。

    去年6月,炮兵营兵分多路展开实战化演练,部分兵力远赴千里之外的戈壁荒漠组织实弹射击,为了稳妥起见,虞信富被“点将”前往伴随保障。然而不巧的是,那次演练多门火炮在不同点位同时射击,其中一门火炮在射击时突然卡弹。此时,虞信富正跟随另外一组火炮机动,赶过来已经来不及了。急得团团转的战友们不约而同地感叹:“要是每组都有个‘虞信富’就好了。”

    虽然后来其他保障人员费了好一番功夫排除了故障,但还是影响了演练整体进程。复盘检讨时,这种险难条件下保障靠少数“大拿”独撑危局的现象,引起了旅党委的反思。

    “真上了战场,一个虞信富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满足整个炮兵营的装备保障需求!”该旅领导分析后认为,表面上看是装备保障骨干能力欠缺,深层次原因则是和平积弊思想还有一定市场,不敢用新人,不能放开手脚。

    “大项任务面前,总有‘大拿’扛着,我们只能袖手旁观。”对此,下士陈勇倒出一肚子苦水。一次射击中火炮突发卡弹故障,他自告奋勇排障却被“劝”了回来。从那以后,小陈积极性深受打击,更不敢上台了。

    少数单位,保安全的排序优先于搞训练,嘴里喊着实战化,心里惦记最多的还是不出事。为把官兵从“怕出事、不敢训”的思想枷锁中解放出来,该旅深入开展“和平积弊大扫除”活动,纠正思想偏差。炮兵营营长常卫武介绍,他们还采取师徒帮带、跟岗见学、院校培训等方式,推动专业人才梯次培养;遇有演练演习,有意识地把新训保障兵推上“前线”锻炼,在炮火硝烟中“熏”出实战经验。这两年,一批新的装备保障骨干在演训一线摔打锤炼中脱颖而出,成为挑大梁的生力军。(钟志光 黄战)

    微议录

    看似“保险”不保险

    ■第74集团军某旅保障部部长 王孟杰

    大项演训任务面前,用专业技术精湛的“大拿”保障是大部分单位常用做法。因为他们素质过硬,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丰富,有了他们的技术支撑,能有效减轻或规避风险,等于上了一道无形的保险。

    但也要看到,如果因为安全保险,就仅仅盯着少数几个“大拿”反复用,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大拿”越来越忙,疲于应付;而有发展潜力的其他官兵则“袖手旁观”,缺乏宝贵的锻炼机会,始终无法历练成长。等到大项任务出现人才紧缺时,才发现没有培养出“板凳队员”。

    克服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不仅要科学设计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还要有一套梯次衔接、持续用劲的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装备技术人才。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敢于结合大项任务、实战化演练、对抗演习等时机,大胆地将“新手”推向演训一线,让他们直面复杂战场的残酷考验,在险局危局中摔打磨砺,在炮火硝烟下淬炼成长,才能形成人才辈出的装备保障骨干梯队,最终实现战斗力的整体跃升。

+1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