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家营子,今称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地处祁连山北麓,距离县城六十里。先前是地图上找不到的一个地方,今天也不过是一个只有七八千人的小镇。民国时期的倪家营子,是散落在戈壁滩上的43个小村庄组成的。在这些小村庄里,都有农民为了预防土匪而夯筑的高大土围子,或称碉堡。1937年1月初至2月下旬,西路军将士进驻倪家营子,与马步芳骑兵进行血战。
这年1月底,青海军阀马步芳调七万人追击西路军,包围了西路军驻地倪家营子。此时我能战之兵不到万人,不论从武器、人数还是给养根本无法与敌人比较。对于重点阵地的进攻,敌人往往以飞机炸、炮火轰、骑兵冲,强打硬攻,但总是不能得手。我们现在要讲的故事,发生在汪家墩阵地。
汪家墩,是农民修的一个大碉堡,位于倪家营子的中部。这个碉堡始修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高达13米,四边各长11米,墙基厚达2米,顶宽1米,设有垛口。碉堡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可以安排住宿,上层可以用来防御土匪。汪家墩碉堡,原本地势较高,周围都是开阔地,能鸟瞰到整个倪家营子,又能用火力有效控制敌人的进攻。因而,这座碉堡成为敌人攻击的焦点。
我红三十军二六三团三营九连的135名战士,奉命进入汪家墩阵地,形成一处防御前沿,阻击马步芳部队的进攻。战士们进入碉堡,积极备战,还背来很多冰块储存起来,作为生活用水。其中一部分战士依托碉堡脚下的一道矮墙和一条壕沟,设置了防线。汪家墩防线刚设好,马步芳的骑兵蝗虫般围了上来。
2月1日清晨,敌机轰过,炮火又响,小小的汪家墩阵地烟尘滚滚,村落变成火海。马家军开始发动进攻,我三营政委周纯麟歇斯底里地喊着:“这座碉堡是整个倪家营子的制高点,我们就是只剩一个人,也要保住它!”战士们依托有利地形,用步枪和手榴弹与马步芳骑兵展开激战。
马步芳的步骑兵总指挥马元海,派出一个旅6000人进攻汪家墩。初次接仗,敌人先上了两个团,分为三路进攻。中路的敌人企图清理碉堡脚下的外围阵地,被我九连两挺机关枪压制,丢下百余具弃尸,仓皇后撤。激战半天,马家军推进到汪家墩碉堡前方200米处,占据了一处茅草屋。马家军在这座茅草屋的土坯墙上,打出两个洞,从洞里向汪家墩阵地猛烈炮击,击毁了汪家墩碉堡的顶部,还把碉堡北墙打坏。接着,马元海施展车轮战,每两个团打一轮,以图拖垮我九连守军。九连战士沉着冷静,依托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几十次进攻。战斗打到最激烈时,九连战士与敌展开肉搏。经过一天一夜的血战,九连仅剩五名战士,敌人被毙五百。
战斗间隙,程世才和师首长来到汪家墩慰问。惊讶地看到阵地上仅有的五名战士,他们安慰守碉堡的指战员说:“你们打得很好很顽强,敌人为了这个制高点付出了很大代价,而你们还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很快,另外一个连队接管了汪家墩阵地,英雄九连仅存的五名战士撤出阵地。
带领英雄九连守碉堡的指挥员,名叫周纯麟。战斗打响时,他和135名战士压根不知道马步芳的进攻部队有多少人。周纯麟是湖北麻城人,率部浴血汪家墩时24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6年在上海逝世,享年73岁。周将军晚年写过很多书,但写的最多的还是西路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汪家墩战斗,只是西路军历次作战的一个小小片段。转眼八十多年过去了,汪家墩碉堡遗址今天还在,墙体上的弹痕密密麻麻,仍旧清晰可见,诉说着悲壮的历程。历经炮火的轰击和岁月的风霜,这座土碉堡变得越来越矮小了,而每一个走过倪家营子的人,都要抬头仰望它。(文/樊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