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过去的推文说过:“如果真正在潜艇上待过,就知道最好的常规潜艇也不如最差的核潜艇”。原因无他,说到底就是一个有限发电量和无限发电量对比的问题。一般的柴电潜艇最多在水下不露头潜伏1周左右。潜伏一周后如不上浮换气,那么整个潜艇里面将是呼吸都成问题,至于异味就更不用描述了。当代的常规潜艇也携带氧气再生和空气过滤设备。但是却因为在水下无法大规模的消耗电力而无法经常性的开机。因此常规潜艇内部在水下会越待越憋气,湿度越来越大而且异味越来越严重。必须一周以后上浮换气。但是即使夜间上浮换气,也有被扫海雷达轻易发现的风险。所谓的AIP先进常规潜艇,也不过最多把过去1周必须上浮一次,最大限度的变成了10天到2周以后上浮以上。时间再长也同样是因为水下电力的不足导致内部又热又闷。

而所谓的AIP外燃机同样需要消耗燃料和氧化剂。而且功率还很小,仍然不能满足长期潜伏期间的电力消耗。而核潜艇则彻底的不同。即使最“原始”的第一代核潜艇,都是在水下电力可以放开了用的。因为反应堆的热功率都很大,如果没有多余的发电和用电设备消耗掉堆芯热交换而来的蒸汽。就只能要么用外界的冷海水白白将这些多余的蒸汽换热冷却掉;要么就只能长期让反应堆在低功率运行。而核动力的一大常识,就是反应堆长期低功率运行,即危险又极大的损害反应堆的正常寿命。因此核潜艇里面的蒸汽不断的产生,就可以用来不断的发电、给电池组充电。多余的电力在水下是可以“尽情得造”,让氧气再生和空气过滤机器不停的开机;而且可以让空调降温装置也24小时的开动。甚至如果有人想一天内在核潜艇里面洗3次热水澡。瀚海狼山认为也是可以满足的。


这在任何常规潜艇里面想都不敢想。在核潜艇里面消耗电力,只要不是动静太大,引发多余的噪音,基本可以不受限制。随便一艘核潜艇的发电功率都可以超过10万千瓦,可提供一个15万人小城市的照明用电,甚至是冬季的供暖。对潜艇里面只有百十号人来说,产生的电力根本用不完。那么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实际上作为完全密封的环境来说,太空中的空间站和核潜艇内部是没有太大差别的。都是绝对密封;而且氧气再生、空气过滤和温度调节都用差不多的设备。人员的饮食也都是通过内部的冷库和冰箱提供。过去在空间站中,曾经有人创造了1年以上的留守纪录,那么为何到今天,所有大国核潜艇的潜航纪录,仍然没有超过90天的呢?全球核潜艇的潜航天数纪录由谁谁家第一代的403艇创造。

1985年11月至1986年2月,403号艇以90天的极限潜航试验刷新了世界核潜艇水下自持潜航最长的记录。该记录至今仍没有被打破。这次潜航试验,403艇的总航程约为23625海里,在1987年元旦发布。这个航程是否也是世界之最目前还不清楚,因为其他大国核潜艇的最大航程还是秘密。但这个航程不是同样的世界第一,也一定属于世界前列。应该是去过大洋对面的。90天的记录是全球承认的,美国人的记录是潜航85天。


核潜艇潜航记录比航天员太空留守记录差的远。主要原因不是氧气和食品不足和不能保鲜。主要是综合生活环境不同。太空中基本是失重状态,人体本身会有一种轻松感。在核潜艇内部,人的重力感和地面上无任何区别。所有的载人飞船和空间站都有舷窗,航天员可以观察地球和外星,视野相当开阔,甚至可以出舱活动。而到目前所有的核潜艇都是绝对密封,看不到外面的。围壳的舷窗只有上浮时有用。这种绝对的密闭会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其实这些不利因素,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克服。但有一点却根本无法克服。这就是核潜艇内部微量辐射对艇员的影响。核潜艇内部空间有限,人员长期等于天天围着反应堆近距离转,微量辐射不可避免。核动力航母也有微量辐射,但是核动力航母的屏蔽层可能重达万吨。核潜艇最多拿几百吨材料来屏蔽,导致内部辐射剂量就不一样。尽管有各种措施,但是微量辐射仍然会在人体的甲状腺积累。如果在核潜艇内部待上90天以上就超标了。在核动力航母上待180天以上也超标。长期微量辐射积累会让人体逐步无力。因此90天潜航以后甚至需要有人扶着艇员下艇。也因这个原因,所有核动力船舶都有2套甚至3套艇员轮换部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