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从二战开始,就成为水面作战舰艇的核心力量。但日军却在莱特湾海战中,将自己硕果仅存的航母编队当做诱饵使用,给敌人来炸,为重炮舰队突击创造机会。但结果仍然是失败的。1944年发生在恩加诺角海空的激战,可谓是日本机动部队(即航母混成编队)在太平洋上最后作为作战力量的“亮相”。
马里亚纳海战中,日军经过一年积累的舰载航空兵力量损失惨重,虽然还有航母本身还有多艘可以出航,但却缺乏可用的飞行员。在美军登陆菲律宾后,日本海军再次试图以此为机会重创美军舰队。但其清醒的意识到,自己那批菜鸟飞行员上场,不到半天功夫就会全军覆没。所以其想出的战法是,利用价值最高、但却徒有其表的航母舰队当诱饵,引来美军的航母编队,然后用水面炮战舰艇直接突击,用重炮扫平美国人的登陆场。
在接到充当诱饵的命令后,机动舰队从上到下都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小泽治三郎带领着这群“哀兵”离开了日本本土的吴港,开始加速南下前往交战海域。他的麾下总共有6艘航空母舰。其中包括重型的瑞鹤号航母——这艘航母外号“虎之子”,是参加偷袭珍珠港战役航母中唯一还没被打沉的。剩下的则是三艘轻型航母,以及两艘外形别致的,利用战列舰改造的战舰航母(前半部分仍旧保留重炮,后半部分改装飞行甲板和弹射器)。
1944年10月25日,日本舰队开始了诱敌行动。说白了,就是小泽司令部不断地发出密码级别很低、方便破译的电报,甚至是明码电报,故意向美军暴露自己的位置,而且刻意强调自己的航母舰队身份。在航母交战中,一方肯定想办法隐蔽自己的位置,但小泽却故意把自己的舰队开往美军侦察机最多的海域。这一切都在对美军说着:来炸我啊。
从日本人自己的角度而言,这是用航母当诱饵给美国人挖的陷阱。美军也果然上钩:当时美军实际上已经发现了日军的战列舰部队,但发现航母后立即凭借常识认为这才是日本人的主力,但谁知道日本人却不按照常理出牌——拿6艘航母和整个舰队上万士兵的性命当诱饵,已经丧失了起码的交战逻辑。
美军航母编队进入攻击距离后,出动四个波次累计500余架战机轮番轰炸日军。日军航母只携带了一些侦察机和战斗机,根本不可能还手——而且一开始就没想着还手,遭到攻击后就加速北上逃脱,想在被击沉前尽量把美军引得远一些。4艘“平顶船”遭到集中打击,全部沉没,但两艘战舰航母因为防护能力优秀,而且外形不明显,几乎没有受到损伤。
小泽所在的瑞鹤号也倾覆沉没了,司令部人员只能搭乘一艘驱逐舰继续指挥。在这次海战中,日军有四千多名士兵被大海吞噬。许多丧失了舰船了士兵漂浮在海面上,日军因为忙于北上逃命根本没有捞他们,后来美军舰艇开到相关区域后,知道日军经常在落难甚至被俘后仍包藏祸心,为了安全也没有捞他们……
美军航母编队虽然被吸引北上,但日军战列舰部队的突击最终仍旧被粉碎了。这一仗,无论是日军航母舰队还是战列舰部队,都遭到了沉重打击。日军再也无力与美军进行大规模海上交战,许多舰艇甚至受伤以后都无力维修。国力上的巨大差距和战争的非正义性,都决定了日军只有失败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