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1951年7月10日,正值抗美援朝战场与美军在板门店进行停战谈判。

双方在开城举行了第一次谈判,朝中方面出席谈判的有:首席代表朝鲜人民军参谋长南日将军,朝鲜人民军前方司令部参谋长李相朝将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将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将军、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参谋长张平山将军;


"联合国军"方面有:首席代表有美国远东海军司令特纳·乔埃海军中将,美国远东空军副司令劳伦斯·克雷奇少将、美第8集团军副参谋长亨利·霍治少将、美远东海军副参谋长阿尔林·勃克少将和南朝鲜第1军团军团长白善烨少将。此外,我方还派了富有谈判经验的李克农和乔冠华作为幕后指挥。

停战谈判的第二项议程本来是"确定军事分界线以建立非军事区",而我方代表正是根据大会议程提出了"以双方现有的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然后双方各由此接触线后退两公里以作为非军事区"的合理建议,然而美方代表竟借口"因为我不知道一星期、一个月、两个月、四个月、六个月以后战斗在哪里",因此,军事分界线现在无法确定,"代表团大会应立即进行讨论议程上其他项目,而将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区界线的具体位置,留待停战协议即将签字的时候确定"。

经过解方等人的坚决斗争,美方被迫同意了我方提出的以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后撤两公里以建立非军事区的主张。美方提出了附加条件:如在30天内军事停战协议签字,已确定的军事分界线不予变更,否则将按实际接触线进行修改。

美方为何提出这个附加条件呢?用解方的话说:"美方妄想:'你们占这些地方,将来我还让你们再退。"'因为我们有充分的把握确定将来形势会朝有利于我方发展,因此我方同意了美方的条件。果然如我方所料,到停战协定签字时,军事分界线不是向北,而是又向南推了322.6平方公里,那时美方已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谈判缓慢地向前进了一步,进入划定军事分界线了,解方将军和我方代表又面临着一场唇枪舌剑。

双方为了确定军事分界线,几乎每个小山头都有一番争论。在谈判中还发生了这样一桩事情。

一天,双方谈到一个山头现在由谁占着的时候,争论了起来。解方指着地图说:"这个山头昨晚还在我们手里,我有确实的情报。"美国的霍治将军反驳说:"今早这山头刚刚易手。"解方有点吃惊:"哦,我回去再查一下。"这时,我方一名工作人员从外面跑进来向解方证实了这个消息。解方听了,坚定而小声地对旁边的同志说:"今晚我们就把它夺回来!"

不料,美方的翻译是个华人,他耳朵尖得很,他听到这话马上向霍治将军嘀咕起来。果然,当天晚上敌人加强了戒备。

不过,第二天开会的时候,霍治却垂头丧气走进会场,原来,尽管"联合国军"加强了戒备,山头还是在当晚被我军夺了回来。

陆上分界线谈完了,该谈海上分界线了,美国人又开始制造麻烦。

解方等同志深知对美国人仅仅在谈判桌上驳倒他们是不够的,还需要适当地敲打他们。因而他们向彭德怀建议:"谈判需有战斗胜利相配合才有利。"


因此,我志愿军第50军从11月5日至11月30日采取"由近而远、逐岛作战"的方针,对鸭绿江口和清川江口之间的沿海岛屿组织了4次渡海作战,攻占了椴岛等10余个岛屿。与此同时,人民军两个旅在大同江口和翁津半岛附近沿海相继攻占了避岛等一些岛屿。

中朝军队的作战,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在11月27日,费时四个多月,双方就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这一议程达成了协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