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神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由于航空母舰与陆地机场不同,其长度远远小于陆地机场,因此需要一种特殊的技术,将战斗机迅速停止在航母上。航母拦阻索在航空母舰上的重要作用,就是钩住战斗机,让战斗机在航母上短时间内停住,安全降落在甲板上。
不管是采用垂直起降的战斗机,还是采用航母拦阻网,都不如航母拦阻索实用。航母拦阻索能够钩住采用常规起降方式作战的固定翼舰载机,这种舰载机比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载弹量要高,技术要求却更低。而航母拦阻网由于使用不便,效率较低,因此一般作为备用应急方案。在航空母舰上最重要的战机降落技术,仍是拦阻索技术。
在世界航母发展史上,首先装备拦阻装置的是美军兰利号航空母舰。这艘航空母舰采用在两前树立两个支撑塔的方式,让拦阻索通过滑轮组绕过支撑塔,在拦阻索的两端坠上重物。如果飞机钩住了拦阻索,拽着拦阻索往前飞,带动重物沿着支撑塔往上跑,这样飞机就可以很快降速。
后来英国人设计了一种液压拦阻索,美国引进之后,使用了接近100年时间。这项技术后来逐步升级为现代航母上普遍使用的液压阻拦系统。它一般由制动器械、液压缓冲装置以及拦阻索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在美军航母上,一般采用的是MK7液压阻拦系统,但由于太过笨重,而且自动化模块化程度不够,因此美军发展了先进的AAG电磁阻拦系统,已经在福特级航空母舰上运用。
航母的拦阻索对于航空母舰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全球总共有9个国家可以制造航空母舰,但是在中国拥有航母之前,能够制造现代拦阻索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俄罗斯。而且俄罗斯如今已经不能独立制造航母拦阻索,只能从乌克兰进口相应的材料,才能做成航母拦阻索,因而俄罗斯只能算半个。
航母拦阻索并不是随便钩住就可以让战斗机停止,其中有很多技术讲究。一般情况下,现代航空母舰都设置有3至6道阻拦索。
第一道阻拦索,在飞行甲板尾端36米到51米的地方,以后每道拦阻索间距大约为12米到18米,最后一道拦阻索后边再设置一道拦阻网。这道拦阻网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启用,只有在特殊情况时,作为最后的备份使用。如果出现紧急情况需要使用拦阻网,工作人员只需要2分钟,就可以将这道最后的救命稻草立起来。
战斗机在航空母舰降落的时候,首先是把速度放慢,慢慢接近航空母舰,然后将起落架和襟翼往下放,尾钩也放下,开始向甲板尾部俯冲。只要战机的高度够低,尾钩就能够钩住甲板上其中一根拦阻索,最终战机的速度越来越小,直至停下。
最终,战机会被航母的拦阻索猛拽,向后滑动一小段距离,才会自动从战机尾钩上脱落,恢复到最初的位置。舰载机在拦阻索的作用下,总体在减速,但飞机并不敢过于降低飞行速度,原因是为了防止没有钩住拦阻索,还能再次复飞。
航母甲板近观很大,但飞行员在空中俯视航空母舰时,其大小与一个火柴盒差不多。所以会造成视觉失误,在降落航空母舰时,不一定能够钩住拦阻索。很多国家都曾因阻拦索问题,发生夺命事故。
2013年9月11日,美军华盛顿航空母舰参与演习,一架大黄蜂舰载机在华盛顿号航空母舰降落时,虽然钩住了拦阻索,但因为拦阻索年限已过,居然断裂了。这架大黄蜂战斗机已经减速到无法起飞,但又停不下来,因此直接坠海。
飞行员靠弹射逃生捡回一条命,但拦阻索在断裂的时候横扫甲板,只有一个穿黄色制服的工作人员灵巧跳跃,躲开了夺命绳索。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断裂的拦阻索如巨蟒一般,总共扫倒了12人,其中有多人的双腿直接被扫断,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
2016年3月18日,美军一架E-2C预警机在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降落时,虽然也钩住了阻拦索,但因为阻拦所储能装置并未产生足够力量拉住它,这架预警机冲出了航空母舰跑道。由于飞行员经验老到,再加上这架预警机属于螺旋桨飞机,起飞速度相对较低,成功复飞,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相对于美军的万幸,俄罗斯就比较惨了。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在2005年9月进行训练时,一架苏33舰载机降落之后,已经钩住了拦阻索,但由于拦阻索长期维护不当,质量严重下降,马上断裂了。苏33舰载机属于重型舰载机,根本无法重新起飞,冲出甲板坠入大海。
2016年的冬天,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开往叙利亚的途中,进行舰载机训练。第一架成功着舰,第二架也勉强成功。不过第二架舰载机在着舰之后,拉断了第二道拦阻索,最终钩住了第四道拦阻索才停下来。
但第二架舰载机已经将剩下的3条拦阻索纠缠在一起,地勤人员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更换完毕。因此,第三架米格29战斗机在空中耗尽燃油之后,一头栽入了大海。在当年的12月5日,俄罗斯另一架苏33战斗机,同样因拉断拦阻索坠入海中。俄罗斯抱怨拦阻索采用了乌克兰生产的材料,才导致事故频发,对外界公开了俄罗斯本身并不具备完整的拦阻索制造能力。
相对于美国和俄罗斯,印度的拦阻索事故显得有些戏谑。
2014年6月,印度一架米格29K舰载机在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上降落时,本来计划钩住第二道拦阻索,但这架米格29K舰载机错过了第二根拦阻索。幸运的是,它钩住了第三根拦阻索。不幸的是,当时的舰载机飞行员认为自己没有钩住拦阻索,于是加速启动复飞,悲剧就在这时发生了。
这一架舰载机高飞了数米之后,被第三根拦阻索生生拉下,直接砸向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的甲板,导致该型战机的起落架直接报废,整个战机的维修费用,相当于购买半价战斗机了。
我国已经拥有了辽宁舰,国产航空母舰也已横空出世,早已解决了航母拦阻索的问题。在这背后,是心酸而又励志的故事。
当时我国辗转购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时,美国和俄罗斯都不乐意,美国更是暗中使绊,我们要从美国获得拦阻系统技术是绝无可能的。我国向俄罗斯提出想进口俄罗斯的拦阻索技术时,俄罗斯遮遮掩掩,与我方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最后关头却拒绝了,差点让辽宁舰无法服役。
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之后,我们的科学家埋头苦干,经过数万次的实验,终于研制出符合技术要求的阻拦索。2012年11月,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降落在辽宁舰上,意味着我们的航空母舰拦阻索技术,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2016年12月,央视曾报道称,我最新一代的拦阻索可以拦阻瞬时载荷超过150吨的舰载战斗机,这一水平与美军福特级航空母舰采用的电磁系统处于同一水平,可以说已经处于世界第二。航母拦阻索不再是我们发展航空母舰技术的拦路虎,我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了航母拦阻索技术!此处应该有掌声,献给自强不息、顽强攻关的科学家,献给英勇无畏、敢于挑战的人民海军航母精英!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