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军阀.昭和动荡史》中有这么一个片段:陆海军都嚷着要对西方国家开战。天皇就把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大将、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大将叫来,问他们和西方打仗得打多久?杉山元大将说:“估计有三到六个月就结束了。”天皇很奇怪,问他:“杉山,我记得支那事变(指七七事变)时你是陆军大臣吧?当时你说有三个月就可以解决支那问题的,可如今都四年了,不是还没解决吗?”杉山回答:“那是因为支那的领土太大,纵深太广了,所以我们没能按计划解决支那问题。”天皇生气的问:“你说支那国土大,纵深广,所以没能按计划三个月解决。那太平洋不是比支那更加宽广吗?你凭什么说三到六个月就能解决?”
一开始,我以为是电影编剧杜撰的情节,但后来查了资料,那是确有其事。
从二战中日军一系列行动看,在战术上无疑是一流的,但在战略上却不入流。于是,就有人说了,二战时的日军是一流的士兵、二流的军官,三流的统帅。
有人就问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呵呵,这都是日本军队的教育制度给闹的。
日本人还是非常重视军官的教育的。日本有三所军校非常有名,他们分别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校,日本海军兵学校。在介绍日军的教育制度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日本这三所军校。
先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我们可不要望文生义的把它理解为是培养上士、中士、下士等等这种士官的学校。在日本,中士、下士等等士官被称为兵槽。日语里的士官是指士兵里的军官的意思,也就是军队里的初级军官。所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一所培养陆军初级军官的学校。
日本陆军大学校比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高一级,只有陆士考试成绩前百名的学生有资格报考,所以,陆大从开办到结束,60多年来只有3000多年毕业生,平均每年才50名。
日本海军兵学校呢,是一所培养海军军官的学校,兵学,就是用兵的学问的意思。因为日本海军和陆军矛盾很深,你用过的名字我绝不会用。你看,日本陆军设有参谋长,但日本海军就没有参谋长一职。日本海军的参谋长职责由军令总长代替。日本海军见陆军办了个大学校,自己也想办一所同级别的学校。但由于陆军用了大学校这仨字,日本海军就不用了,就取了个让人看得不明不白的兵学校。而且海兵的录取方式也和陆大的录取方式不同。陆大是只有陆士考试成绩前百名学生有资格报考,但海兵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海兵有一样规定也是陆大没有的,那就是海兵学校会把学生的成绩单打印出来,贴在最显眼的位置。你是第几名,成绩多少,让人一目了然。但陆大却没有这样的规定。这样一来,在海兵,没有人能走后门,但在陆大却留下了暗箱作业的空间。例如陆大毕业生石原莞尔,本来他考的成绩是第一名的,但老师却通过暗箱作业,把他降到第二名去了。为什么?因为这个石原莞尔为人怪异,常常想一些令人觉得异想天开的问题。按照日军的传统,陆大第一名可以获得御前演讲的资格,陆大的领导们怕异想天开的石原莞尔在天皇面前东拉西扯,说一些不着调的事情,所以就把他的成绩由第一降为第二了。
其实,陆大不着调的事情还多着呢。当初设立陆大的是日本近代陆军的鼻祖山县有朋。1877年2月至9月,日本发生了一场称为西南战争的内战。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内讧中被轰下了台。不服气的他打着“有话要对政府说”的不明不白的旗号,率领三万多人造起反来。天皇派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做统帅,陆军卿山县有朋中将,黑田清隆陆军中将,川村纯义海军中将做参军,率兵平叛。战争从2月打到9月,终于把叛乱平定了下来。仗是打赢了,但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山县有朋,为什么官军占绝对优势,这仗还要打这么久?他想啊想,最后认为是因为官军没有合格的参谋人才。随行的那些参谋们好主意出不了几个,但馊主意倒出了一堆。于是,为防止再出现类似情况,山县有朋决定成立陆军大学校,培养自己的参谋人才。
成立学校倒是不难,找个地方,把牌子一挂就行了。但请老师成了问题。当时,日本陆军学的是法国,但偏偏法国在普法战争中败给了普鲁士,让日本人觉得法军不可靠了,还是请个普鲁士的靠谱一点。派人到普鲁士一考察,好嘛,这实在太对胃口了。普鲁士的参谋部是个和国防部平起平坐的部门,这和山县有朋的想法一模一样。于是,日本就决定请普鲁士人当教官。
普鲁士给日本派来的是梅克尔少校。这一回,学校有了,教官有了,那学生呢?从军校招,陆军士官学校考试成绩前百名的都可以报名。话说回来,一开始,陆大并没有这条变态的规定,其他一些炮兵、工兵、骑兵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的。梅克尔少校是个战术家,教的每一样都是在战斗中实实在在派得上用场的。但可惜的是,梅克尔少校的战略头脑不行。正因为老师在这方面不行,所以他怕误人子弟,所以根本就不教战略这一课程。老师不教,学生当然也就不学了。到以后根本就取消了战略学这一课程。这样一来,日本陆大毕业生个个都是战术专家,但战略家,却只有区区一个石原莞尔。这位石原莞尔完全是靠着自学成才的。所以,我们看二战的日军,师团以下规模的仗打得很漂亮,几乎找不到战术上的毛病。但要是把若干个师团组合起来编成军、总军、方面军,那各个师团之间就相互扯皮,难以配合到位了。在战略方面那就更是漏洞百出了。
除了在课程设置上是先天不足外,教学方法更是闭门造车了。日本陆军军官培养分为三个层次,最低的是陆军幼年学校,跟着是陆军士官学校,最后是陆军大学校。陆军幼年学校相当于我国的小学和中学。这所学校是面向日本全国招生。如果考取了这所学校,衣食住行国家全包了。很多没钱读书的穷苦人家的孩子都乐意报读陆军幼年学校的。新生入学后,就完全与社会隔离,实行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毕业后,学生们就分配到部队任基层指挥官,如小队长(排长)、中队长(连长)。
成绩好的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和幼年学校一样,也是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陆士毕业后,分配到陆军任中层指挥官,如大队长(营长)、联队长(团长)、旅团长等。陆士毕业考试成绩前百名者,可以报考进入陆军大学校学习。这个陆军大学校也是采取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
陆大毕业生出来后,有些出任军中的高层指挥官,而前10名则出任参谋。你别看在别的国家里“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但在旧日本军队,参谋的权力大得很。因为在旧日本军队,军令政令是相互独立的,参谋并不是什么师团长、军长的下属,而是平起平坐的军官。能管参谋的,是上一级的参谋。另外,也不是哪个人都可以当参谋的。必需是陆大毕业考试前10名的考生,他们每人会得到天皇御赐的一根参谋绶带,前五名还得到一把天皇御赐的军刀和一块怀表。而毕业考试成绩第一名的学生还能获得御前演讲的机会。
正因为这些参谋们都是在优秀的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所以他们被誉为精英中的精英。正因为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他们也有骄傲的资本,很多参谋们总是飞扬跋扈,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些人要是做错事了,打了败仗了,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毛病,都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借用电影《逆风千里》的一句台词就是“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那这群精英能不能打仗呢?也能,也不能。说他们能打仗,他们的确是能打出很漂亮的战斗,特别是师团以下的战斗,你几乎挑不出他们一点毛病。但要是在战略方面呢?那就漏洞百出了。因为战争和战斗是两码事。克劳塞威茨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这群精英们从小就与社会隔绝,他们不懂得政治,不懂得社会,不懂得经济,不懂得人文差异,不懂得外交……,一句话,除了会打仗,什么也不会。但是,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这样的一群“精英二百五”却逐渐的把持着日本的政治、外交、经济等方方面面,最后整个国家都落入了这群“精英二百五”的掌控之中。大日本帝国就是在这群“精英二百五”的推动下,落入万丈深渊,直至一败涂地。所以,现在在日本,一追究起战争责任,说到这群“精英二百五”的时候,一个个都恨得牙痒痒的,哪怕最右翼的家伙也不敢公开说这些“精英二百五”的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