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观(1916—2009),男,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创始人、奠基人。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说,吴大观同志入党60年来,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殚精竭虑,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严格自律,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奋发进取,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党与爱国、理想与现实、做事与做人的统一,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1947年3月,正在美国学习研究喷气技术的吴大观,毅然拒绝了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手提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两个箱子,回到了烽火正酣、山河破碎的祖国……
吴大观回国后,先是被安排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做筹建厂工作,后于1948年赴北京大学任教。在教书的同时,他和进步青年一起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罢课等活动。当年冬季,在地下党安排下,吴大观一家四口人被护送到解放区石家庄,受到聂荣臻接见。心情万分激动的吴大观拉着聂荣臻的手说:“我原来是搞航空发动机的,但我看到国民党没有希望,不可能搞飞机、发动机。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投奔共产党,将来造飞机、造发动机。”聂荣臻高兴地说:“吴先生,很好啊!你一定会大有作为的!”鼓励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从此,他走上了新的航空救国之路。1949年11月,吴大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被任命为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
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吴大观参与发动机生产管理,他孜孜不倦地学习苏联新的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资料。1956年,沈阳410厂试制涡喷-5发动机成功。吴大观不满足仿制成功,他给航空工业局打报告,建议应走自行设计、自己制造飞机和发动机的路子,并建立空气动力研究和航空发动机研究机构。航空工业局很快采纳了他的这些重要建议。
同年 10 月,吴大观调到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厂组建起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他率领科研团队边研究、边建设、边补习发动机的知识,开始了我国第一型喷气式发动机——喷发1A的设计研制。1958 年 8 月 1 日,经过无数次艰辛努力的试验,装配着该型号发动机的“歼教-1”型飞机从沈阳到北京试飞成功。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喷气发动机就此诞生。从此,中国人独立制造的喷气发动机不断更新换代。1959 年,红旗 2 号喷气式发动机试制成功,向国庆10周年献礼。1969 年,中国第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试制成功。1971 年,第一台涡轮风扇发动机试制成功。1978 年,第一台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试制成功。1985 年 12 月,吴大观等9名专家联名给中央写信,力陈自主研发飞机发动机的深远意义,得到邓小平的肯定,从而催生了中国“太行”发动机的诞生。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吴大观受上级指派,借鉴国外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国国情组织编制了我国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于1987年经国防科工委批准执行。至此,我国发动机研制有章可循,从而把发动机研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吴大观创造了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他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是给翱翔在蓝天上的中国飞机装上“中国心”的人。
2009年 4 月,一笔以个人名义上缴的 10 万元大额党费,在中央组织部激起一阵波澜。这 10 万元,是吴大观临终前嘱托家属替他缴纳的最后一笔党费。
多缴纳党费,不是一时冲动之举,而是吴大观几十年的自觉行为。20世纪 50 年代,吴大观是国家二级专家,1955 年每月能拿工资 273 元,当时一般职工月工资仅为 20~30 元。想到国家还十分困难,他内心常常不安,几次打报告要求降低工资,未获批准。于是,从 1963 年开始,他每月多缴纳 100 元党费。有人嫌他傻,可他却说:“我们国家穷,困难多。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多缴党费,我心里就踏实些。党给我的太多,我给党的太少,实在惭愧啊!”
1976年,吴大观把补发给他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的 6000 元工资,拿出 4000 元补缴党费。从 1994 年开始,吴大观每年继续多缴纳党费4000~5000 元。算起来,吴大观一生缴纳大额党费超过20 万元。加上救灾捐款共 30.4 万元,占到他工资总收入的1/3。
▲吴大观穿的、用的大多是几十年的老东西,却交了超过20 万元的大额党费,还有很多捐款。图为吴大观家人向记者介绍吴大观穿的鞋和用的老式家具
然而,吴大观和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节俭。他的家朴素得宛如一张20世纪50年代的黑白老照片:刷着半截白灰半截油漆的老墙,吊着一盏老式日光灯的天花板,一张可以折叠的简陋饭桌,一张磨白了皮的旧沙发,一排用了30多年的旧衣柜里,最好的一件衣服是穿了 40 多年有 4 个兜的涤卡中山装。
在吴大观的心中,共产党、祖国永远是顶天立地的精神支柱。近一个世纪的求索,将他炽热而执着的“中国心”镌刻上中华民族的百年航空史册,镌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
网民“三学义”在博客中写道:“这个世界不缺少聪明的人,缺少的是有精神的人。吴老就是一个有精神且纯粹的人!他告诉我们只有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才能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才能掌握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吴老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矢志不渝的勇气和决心。他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本文编辑整理:韩勤英
来源:《向榜样学习》,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