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目标很明确,目标直奔列宁格勒而去,计划攻陷列宁格勒。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可谓投入了重兵,意图攻陷这座城市,可以说其投入的兵力,甚至于可以在莫斯科战役里,左右莫斯科战役的胜负。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要投入这么一支大军,来猛攻列宁格勒,而非去增援中央集团军群,以最快的攻陷莫斯科呢?

一、列宁格勒的工业价值

苏联工业的发展特点就是集中化,在苏联建立之初,俄罗斯百废待兴,处处都需要建设,而拥有工业基础的城市则寥寥无几。但作为原沙皇俄国首都的列宁格勒则不一样,这里有相对完好的工业设施。于是苏联就优先发展如列宁格勒这样的工业城市,其中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就是个例子。最初基洛夫工厂只是一个为俄罗斯陆军生产炮弹的钢铁铸造厂。1812年之后工厂扩大业务,转产机械工业,开始生产蒸汽机和艺术浇铸,并参与协助圣彼得堡地区的建设工程。

在1868年,俄罗斯企业家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普梯洛夫从政府手中买下该工厂,并将其改名为普梯洛夫工厂,开始提供生产铁轨、机车、炮弹、战舰大型炮塔、涡轮、其他大型金属机械业务。在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的四十年间,基洛夫工厂逐步发展为俄罗斯帝国最重要的工业制造中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普梯洛夫工厂已经成为了俄罗斯最大的工厂之一。


在十月革命后,苏联将工厂收归国有,并在1922年将普梯洛夫工厂改名为普梯洛夫工厂。1920年代苏联经济困难时期过后,工厂向军民两业蓬勃发展,开始大规模生产拖拉机、有轨电车、火车、大型蒸汽涡轮机、起重机、地铁隧道掘进机、运河水阀(莫斯科-伏尔加运河的水闸就由该厂制造)、航空发动机、联合收割机发动机和各类坦克装甲车辆。 到了1934年,工厂则正式改名为基洛夫工厂。

此时基洛夫工厂的产能极其巨大,不仅能生产大量的民用设备,还是当时苏联最大的坦克工厂之一,生产着KV系列坦克。这种坦克是苏联当时最强大,乃至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重型坦克。而且基洛夫工厂的生产能力极其恐怖,对于德国的威胁十分巨大。所以说希特勒对列宁格勒下手的首要原因,就是为了攻克这座城市,夺取其产能。

二、列宁格勒的交通地位

而对于德国而言,进攻苏联与进攻法国不一样。德国的军队习惯于,在中欧和西欧这些相对有限的区域作战在俄国。但是在俄国情况完全不同,德军将不得不进行大范围的机动作战。在巴巴罗萨计划的攻击行动开始时,德国的军队的战线将不得不象漏斗一样从德苏西部边界的1200多公里,扩展到后期宽达3200多公里的战线上。如果德军的行进速度过快的话,德军投入的300多万军队将很快散布的异常的单薄。

另一方面,苏联原始的交通十分低劣。许多在地图上标注的高速公路,等德军到了一看根本就是一条乡村土路。很明显,这样的道路的根本不足以让德军使用,部队会被这些恶劣的道路大幅度降低行军速度和后勤速度。而且德军自身对这些公路的分布也不了解,因为他们手上的地图都是一战时期的,地形的变化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许多原本标注是村庄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了城镇。


而如果要使用俄国的铁路,那么也会陷入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苏联的铁轨和德国的铁轨是完全不一样的。苏联使用的1524毫米的宽轨,而欧洲和美国则采用标准轨长1435毫米的窄轨,这意味着德国火车无法直接使用苏联的铁轨。如果德国要使用苏联铁路运输的话,只有两种方法。第一是将铁路改为窄轨,但这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二个办法,就是修改转向架,但这也至少需要四个小时的时。(当火车要驶入不同轨距的铁路时.先用千斤顶把整个车厢升起.然后把底下的转向架拖走.换上相应轨距的转向架。)很明显,这样的情况下,连铁路都不是十分方便。

但列宁格勒却完全不一样,列宁格勒本身就是一个海港城市,处于波罗的海顶端,如果攻陷列宁格勒,那么就等于彻底控制了波罗的海,一旦德军攻陷列宁格勒,那么德军的货轮就可以直接利用列宁格勒的港口输送物资,从而免去了漫长的地面运输。当然,这还需要从列宁格勒将货物发往各地,但列宁格勒本身就是苏联铁路的交通枢纽,从这里出发的火车可以驶向苏联任何一地。这就大大缩减了德军的运输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德军的后勤保障能力。

三、列宁格勒的意义和战略价值

当然,从政治上考虑,列宁格勒也是一个具备十足价值的地方,因为他是俄国革命的发源地。苏联的起点就在列宁格勒,如果攻陷这里,那么在政治上就意味着苏联失去了自己的起源地,会造成苏联的军民士气大幅度衰落。所以从战略上讲,攻陷列宁格勒的政治意义,不亚于德军攻陷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当然,因为列宁格勒如此重大的意义,苏军也不会放任德军攻陷这里,所以苏军必然会派出部队死死捍卫列宁格勒。

尽管这样可以守住列宁格勒,但这也意味着苏军要耗费相当大的兵力来捍卫列宁格勒。虽然说列宁格勒的守军能够祈祷牵制德国北方集团军群,从而达到保护莫斯科的侧翼这一目的。可相对的,这也意味着苏联的兵力会被大幅度分散。莫斯科战役期间,苏军在莫斯科只有120万军队防守莫斯科,其主要原因也在于有相当一部分部队,被派往了列宁格勒及其周边地区。

而相反的,因为列宁格勒的地理位置,所以一旦列宁格勒被攻陷,德军就可以和芬兰连成一片,到时候冬季的作战对于德军就会轻松很多。因为芬兰会有足足一百个善于冬季作战的营投入战斗,顷刻之间,德国和苏联在冬季作战上的态势就会被逆转。反过来说苏军想要夺回列宁格勒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列宁格勒的一面临海,一面紧挨芬兰,另一面则是拉多加湖,因此苏军的反攻方向十分有限,德军只需要很少的部队就能守住列宁格勒。而苏军则要在技术装备不足的情况下主动进攻,这势必会造成苏军的惨重损失。

而列宁格勒被攻陷后,对于苏军的态势是极其不利的。因为一旦列宁格勒被攻陷,德国强大的北方集团军群就会被解放出来。此时北方集团军群有两个选项,可作为他们下一步的行动方案。第一个方案是部队立刻南下,与中央集团军群一起对莫斯科展开攻击,这在战略上就会对莫斯科的防御态势产生巨大的威胁。而第二个方案则更为激进,北方集团军群守住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但不在1941年加入到对莫斯科的进攻。之后无论莫斯科战役胜败,北方集团军群都会和芬兰一起,在1942年进攻摩尔曼斯克。其目的是在1942年彻底夺下摩尔曼斯克,切断苏联的北方航线,断绝其获得美国物资援助的通道之一。这两项无论哪个做到了,对于苏军都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结语

从上述来看,列宁格勒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它的战略价值和地位,都决定了它将是德军在巴巴罗萨计划中的一个重点攻击方向。然而希特勒并没有注意到列宁格勒的重要性,或者说他没有全部了解它的战略价值和意义。这导致了在列宁格勒的局势最为紧张时,希特勒突然调走了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让其加入到对莫斯科的进攻,从而导致了对列宁格勒的攻击功亏一篑。这不得不说是苏军的幸运,让他们免于遭受一次惨痛的失败。而对于德军,他们错过了一个赢得战争的机会,并且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参考文献:《回忆与思考》

《东进·苏德战争》

《二战解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