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导语

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美国海军上将哈尔西

1942年8月7日,美军为实现在南太平洋地区展开战略反攻的目的,即利用对所罗门群岛的制空权与日本军队展开海、陆(陆地战争集中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空三维一体的现代化战争。

最终,在长达6个月的瓜岛攻防战斗后,日本大本营以紧缩兵力和防御圈层为由,中止瓜岛战役。由此,日本军队失去了向南扩张的桥头堡,从而也减少美军向西太平洋岛屿反攻的军事壁垒封锁。

据战史资料披露:在整个瓜岛战役期间,日、美海军的舰船损毁比为1:1(日军和美军均战损24艘战舰)。日、美陆军的兵员损失为1.92万和0.63万人。(日军和美军分别投入3.36万和6万人)


瓜岛战场(实拍图片)


虽然日、美两军的舰船损失都大体相当,但是,美军在战术上的失利势必会在战略层面得到补偿。最终,日本大本营在瓜岛部署的军队损失率高达60%,瓜岛防线一触即溃。那么,本已占据岛屿优势的日军又是如何被美军突破“防御”阵线的呢?同时,日本大本营是否也负有战略全局指挥不当的责任呢?

所以,今天我主要从瓜岛战役期间的第一次和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为切入点,详谈日军为何会放弃瓜岛这个极具战略威慑力的军事据点。

第一次所罗门海战(战胜的日本帝国海军缺乏战略打击意识)

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以下简称“陆战第一师”)在随行舰艇的配合下,抢先占领瓜岛的滩头阵地、飞机场以及附近的岛屿。很明显,陆战第一师便是以滩头阵地为进攻岛屿纵深的跳板,控制的岛屿和飞机场能够有效阻挡日军的海上增援。换言之,美军最初的战略目的便是隔断瓜岛日军和外界的所有联系,有效瓦解其战斗力。

日本大本营认为美军在瓜岛立足未稳,防御体系必然不够完善。于是,大本营命令三川军一率领一支快速舰队(舰队由7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去攻击美军的前沿部队。最终,日本快速舰队凭借过硬的夜间射击技能以0:4的战术优势(美军4艘重巡洋舰被毁),迅速攻入瓜岛。


登陆瓜岛的美军


但是,攻入瓜岛的日本舰艇,却并没有去袭击敌人的运兵及辎重船队,可谓是兵家之大忌。由于美军补给链条完全正常运转,使滩头阵地的美军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从而推动瓜岛战役向纵深发展。

从三川军一的作战思维来看,他认为舰队整体并不具备持续攻击美军运输船队乃至岸基部队的能力。其一,舰队是临时拼凑而成,其协同作战能力非常差。在实际战斗过程中,队形十分松散,重组编队必然耗费时间,从而给美军舰艇创造被合围的机会。其二,舰队没有护航战斗机的保护,不具备相应的制空权。一旦遇到美军航母,整个舰队必然会遭受重创。其三,舰队中的部分舰艇,电气化设备陈旧,武备系统老化,作战能力低。

当然,这些原因确实会使舰队的持续攻击效力大打折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军放弃对美军运输船队的打击必然是战略层面的失误。这一点和日本海军在偷袭珍珠港时未去轰炸沿岸的兵工厂、船坞、油库等战略目标如出一辙,从而使美军能够持续获得武备供应,并建立完善的反攻军事体系。

如果瓜岛附近确实有美军航母在巡逻,为避免被舰载飞机袭击,将舰队撤离战场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舰队的离岸炮火至少要毁坏美军的机场,从而削弱其制空权,为瓜岛陆基部队以及其他舰队减轻空中打击。但是,三川雄一却没有做出任何战略层面的决策,便匆匆撤回母港,从而增强了美军在瓜岛海域的制空权。


日、美军队的行动路线


从个人理解来说,三川军一并不具备深远的战略意识,也没有成熟的作战思想,只满足于战术上的成就,缺乏对瓜岛地区战略态势的正确分析。由此,日军在瓜岛战役后期始终无法对美军机场展开有效的舰炮打击,从而成为日军在瓜岛战役中惨败的重要原因。

日军大本营没有明确瓜岛的战略价值

1942年9月12日,日本大本营认为瓜岛上的亨德森机场严重制约了日本后续部队对于瓜岛的增援,只有占领机场取得制空权,才能保证瓜岛的陆空防线得到保障,从而拱卫日军海上运输线路。(注意:日本大本营的战略目标是完成对瓜岛的全方位占领,似乎符合岛屿作战的基本原则)

大本营遂派遣川口旅团执行占领亨德森机场的战略任务,同时,大本营命令“东京急行”(注意:东京急行实际上是由高速驱逐舰组成的快速舰队,用于夜间向瓜岛日军运输补给,夜间补给实质反映日军缺乏制空权的现实状况)和陆基及舰载机对瓜岛的前沿阵地进行昼夜打击,牵制美军对机场的增援兵力。

但是,川口旅团在血岭遭到美军炮火的重创,以至于残存生力军无法对机场形成有效攻击态势,从而败退马塔尼考河左岸,日军大本营夺取制空权的计划就此告终。


瓜岛地形全览


据战史记载:在血岭战斗中,川口旅团伤亡883人,美军伤亡近200人。

其实,日军在血岭的惨败已经让大本营意识到,必须重新考虑瓜岛的战略价值,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增兵夺岛。换言之,从日军的整体战略布局入手,瓜岛是不是日军的必要防守地。如果瓜岛是必要战略目标,日军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对瓜岛的占领,从而制约美军先西或者向北推进。反之,日军就应该考虑是否放弃瓜岛,或者减少对瓜岛的兵员、武器供应,减轻日军在南太平洋的战争消耗。

其实,日本海军很早便考虑瓜岛的战略价值对于日军的军事扩张或者防守是否起到积极作用。日军在拉包尔的航空基地到瓜岛的直线距离约为1000公里,即使是优秀的零式32型舰载战斗机也没有足够长的作战半径。换言之,海军航空兵对瓜岛发动进攻只能是单程,战机损失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因此,日本海军认为应该在瓜岛附近兴建一个简易机场,增强地面的部队的空中保护和补给输送,也能提高日军在瓜岛附近海域的控制权,乃至提升南太平洋的战略威慑能力。

据《机器战争日志》记载:中途岛一战使日军损失主力航母、石油以及士兵的生命,失去在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唯一得到的教训便是航空基地拥有的先天战略优势。

日本参谋本部提议将陆军航空兵入驻拉包尔航空基地,从而增强对瓜岛地区的制空范围,但是却遭到陆军航空参谋部的严词拒绝。其实,将陆军航空兵入驻拉包尔无非是想用“人海战术”提高日军在瓜岛的空中优势。陆军参谋部认为瓜岛终究会发展成一场消耗战,所以,这种战术思想势必会消耗日军为数不多的陆航力量,从而加快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速度。


瓜岛战役期间的航母


不过,川口旅团的惨败已经让日本参谋本部失去清晰的战略意识,根本无法冷静判断瓜岛是否具有战略价值。以至于参谋本部对于第17军增援第二师团的请示未加考虑而直接同意,同时,日本大本营还派遣最为精锐的名古屋师团和仙台师团支援瓜岛内的地面部队。山本五十六也拼凑出以2艘航母和4艘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力量,配合登陆日军作战。

由于日本大本营对于瓜岛的战略价值以及承接的武备链条并不明确,并且固执地进行兵力输送,使日军在一个小小的瓜岛就浪费大量的陆、海、空机动兵力,从而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只能从东南亚甚至东亚战场抽调兵力防卫太平洋阵线。如此来看,说日本大本营“耍小孩子脾气”也不为过啊!(注意:所谓的耍脾气实质是指日军高层作战思想僵硬,将兵力过度投入到一个超过作战半径或者控制周期短的军事据点,没有明确其真正的战略价值)

同时,日本参谋本部在不明确瓜岛的战略价值及地位,甚至没有完成对瓜岛实际占领的情况下,居然着手日军在占领瓜岛后的南扩进攻方案,真可谓是狂妄至极。


瓜岛上的亨德森机场(美军控制)


以下便是日本参谋本部制定的两份作战方案。

从参电第八○八号

本军攻占瓜岛方案如下

1.陆军将协同海军作战,集结优势兵力夺取瓜岛。

从参电第九○七号

瓜岛攻占后的作战方案如下

1.陆军集结部分兵力协同海军迅速夺取所罗门以及莫尔兹比港等战略要地,并在所罗门东部新几内亚一线构建防卫基地。

从攻占瓜岛的作战方案到占领后的作战方案,时长不过8天。日本参谋本部乃至日本大本营都过于自信日军的进攻速度,将瓜岛的胜利作为既定事实,实为兵家之大忌—骄兵必败!


美军防守滩头阵地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日军丧失对瓜岛大规模投放兵员的能力)

当然,作为日本帝国海军的最后一次大海战,我们便简易讲解一下日、美两军的舰艇编队。

日本海军作战编队

战列舰:雾岛、比叡轻型巡洋舰:长良驱逐舰:五月雨、春雨、朝云等舰

美国海军作战编队

轻型巡洋舰:海伦娜、朱诺、亚特兰大重型巡洋舰:旧金山、波特兰驱逐舰:库欣、弗莱彻、奥班农等舰

日本海军的作战目标十分明确,打开狭长的出海通道,使瓜岛陆军能够得到弹药、兵员、粮食补充,从而巩固瓜岛沿线岛屿的军事戍卫力量。


参与夺岛的日军登陆部队


在海战持续1小时后,日本海军编队在损失两艘战列舰的情况下,击沉美军5艘战舰,并成功掩护运输船队登陆,完成对岛内日军的最后一次外部补给。但是,直至“伦加夜战”结束后,日本舰队的优势舰艇战斗力已经被美军完全消耗,日本联合舰队遂放弃对瓜岛进行战略支援。

那么,日本大本营在多次大规模支援瓜岛的情况下,为何最终又会选择放弃兵力投入?从个人分析来看,主要受以下两个原因影响。

1.为减少主力舰艇的持续损失(注意:在整个瓜岛战役中,日本海军共损失24艘战舰,并且战舰的损失和建造周期都呈反比例增长),日军必须放弃瓜岛防线,收缩防御圈,集中防御效力。

2.国内储备燃油不足,存储本土的油罐田只剩下100万吨,难以进行大范围的战略决战,减少不必要的战略据点实为明智选择。


油田


同时,油罐田的储备不足实际反映载油舰艇的减少。据相关资料披露,开战初期,日军拥有的船舶总吨位为630万吨,维持国内运输产业和军需生产的舰艇总吨位为300万吨,庞大的舰艇吨位完全满足日本第一阶段作战的物资需求。

随着第二阶段战役开始后(以中途岛海战作为第二阶段的起点),日本的船舶损失量不断增大。直到1943年初,日本共损失舰艇125万吨,并面临高达51.5万吨的船舶缺口。

简单来说,船舶数量的骤减势必造成日军在南亚地区开采的石油、铁、铝等资源无法及时运输至国内,运输量的减少又会造成国内储备油田或者海军舰艇石油储备的减少,并间接延缓军火供应的速度,进而导致瓜岛制海权被美军掌握。


瓜岛附近岛屿的战斗


反思

从个人理解来说,瓜岛战役就是一场比拼日、美国力的消耗战。不仅有战争资源的消耗对抗,而且也有战时运输体系的调整比拼。

同时,日本大本营过于看重瓜岛的战略地位或者并不明确其占领期的价值,导致日本陆、海军在瓜岛战场投入大量机动兵力并付出惨重的代价后,依然无法挽救日军在南太平洋败退的局势。

瓜岛战役的结束,宣告了日军南扩战策的失败,使日本陆、海军进入被动防御阶段。由此,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也完全易主。

当然,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终究会走向失败!

文:历史小记者,参考二战史料

图:部分站内配图,网络配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