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前言

1925年11月23日,奉军第三方面军副司令郭松龄在滦州发表通电,历数张作霖害民媚外的各项罪行,正式举起了反对张作霖的义旗。为了免除后顾之忧,郭松龄还联合了冯玉祥和李景林组成了所谓的“反奉三角同盟”。

郭松龄的倒戈,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事件,它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北方军事力量的对比与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次倒戈前后仅仅维持了一个多月,就夭折了,郭松龄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而造成郭松龄兵败身亡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张作霖的支持和直接武装进行干预。我们本文就从日本武力干预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郭松龄失败的原因!

郭松龄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干预

我们知道,郭松龄通电讨张后,随即便率领所部七万余人进兵关外,11月26日攻下秦皇岛,次日冲过山海关,29日占领绥中地区,一路攻城夺地,连战连捷。面对来势汹汹的郭军,张作霖赶紧集结从前线溃败的军队和张作相的吉林军,试图利用连山至塔山一带的有力地形阻挡郭松龄大军前进,然而在12月5日的连山战役中,奉军毫无斗志,一触即溃。

待郭军占领锦州之后,开始兵分两路,一路直取营口,一路则往新民进取沈阳。张作霖受到郭军这一击,担心沈阳不久便被郭军攻陷,于是准备逃往大连。值得一提的是,关东军此时也极为紧张,连连向本国发出郭军必定进入沈阳的报告。郭松龄眼看胜利近在眼前,但最后却功败垂成,究竟根本的原因,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张作霖的支持和日军直接进行武装干预。

郭松龄——剧照

我们知道,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对我东北地区怀有侵略的野心,他们施展各种手段,将我东北地区变成他们重要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据相关史料记载,截止到1926年为止,日本对我东北地区直接产业投资总额为13亿元,占到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百分之六十八,占到日本对华投资的百分之七十七。

当然了,巨额的投资自然也给日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从1906年到1928年间,仅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所获得的纯利润,每年就高达2000万元以上。但千万别以为日本对东北地区所进行的就是经济方面的打算而已,在军事和政治方面也颇为重视。所以,日本认为:“满蒙地区与帝国有着‘特殊’关系,维护满蒙的秩序始终是帝国的绝对要求”。而张作霖作为东北地区的首要大人物,如果一旦覆灭,自然使得日本的北满政策处于停滞乃至是消亡之状态,至于每年想从东北地区赚取巨额财富,基本上也就不可能了。

所以日本武装干预,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而日本对郭军的武装干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11月26日到12月5日连山战役之前,日本所采取的是“扶张抑郭”的方针。当时关东军在得知郭松龄倒戈的确切情报之后,便于11月26日致电到参谋本部:

“如果中央的方针是要拒绝郭军进入辽河左岸的话,那我们就有必要财物相应的措施。”

随即于28日第一次向沈阳地区集结兵力。在郭浦会谈后,日本关东军又制定了“沈阳一旦告急时,就把旅顺驻军外的大部分驻守师团集结在奉天附近”的计划。同时,日本驻奉天总领事吉田茂也打电话给外相币原喜重郎,建议在紧要关头援助陷入困境的张作霖,使他能够东山再起。当然,这也是日本当局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11月27日,日本内阁决定采取武力干涉的方式,来扶持张作霖,以此来保护他们在东北的权益。但此时,日本当局虽然已经做出支援张作霖的决定,但是他们现在却无法得知张郭究竟谁能取得最后胜利,所以并没有贸然出兵,还是出于观望状态。

所以当时日本便向外界发出:“对中国国内问题严守中立,绝不偏袒一党一派”的虚伪言论。不过很快,日本就被自己的行动给打脸了。

日本关东军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12月5日连山战役后到12月13日郭军进攻营口之前。此时,郭松龄大军势如破竹,郭胜张败已成定局。在此等危急时刻,日本帝国主义便开始公开进行武装干涉,并趁张作霖危亡之际,迫使他签订新的卖国条约以获得更大权益。

在连山战役中,张作相的吉林军不堪一击,在郭军的猛烈进攻下,很快就被击溃了。从此时的局势来看,郭松龄的大军占领沈阳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但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关东军开始第二次向沈阳地区集中兵力,占据南满铁路附属地的战略要点,并在附属地一公里范围之内的主要交通线上配置了兵力,并开始派遣侦察兵去侦察郭军的动向。为牵制郭军的行动,阻止郭军前进做足了准备。

当然了,日军此举无非就是要在东北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在一面调配军队的同时,关东军司令白川义则又派人去沈阳会见张作霖,要挟他接受日方提出的各种要求。日军代表还表示,如果张作霖答应这些要求,那么关东军将以不准中国军队在南满铁路沿线作战为理由,阻止郭军进入沈阳。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日本甚至还可以出兵保护张作霖的安全和维护沈阳地区的治安。

张作霖——剧照

那么日军究竟给张作霖提的是哪些要求呢?

1. 日本臣民在东三省和东部内蒙古,均享有商租权;

2. 间岛地区(即延边地区)行政权的移让;

3. 吉敦铁路的延长,并与图们江以东的朝鲜铁路接轨和联运;

4. 洮昌道(指奉省西北部一带)所属各县准许日本开设领事馆;

其实这些要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无非就是在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的“二十一条”中关于满蒙地位的第二项而已。当时因为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及列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如愿,而此时,关东军趁火打劫,在张作霖孤立求援的时候,胁迫他接受这些条件。最后,张作霖为了保护自己的底盘,稳固自己在东北的势力,随即便签订了此条约。

条约签订之后,日本武力干涉便有了双重意义,这样,一来可以保住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特权,二来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这一特权。所以此时的日本便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准备抵抗郭松龄的大军。

为了有效的抵制郭军前进,日本当局一方面以书面警告的方式禁止郭张双方在满铁沿线作战,另一方面则从四面八方调兵向沈阳集中。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原本打算逃往大连的张作霖此时下定了要顽强抵抗的决心,其言曰:“只要东三省尚存一兵一卒,则非将郭松龄击溃消灭不可……”

张作霖

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12月13日日军禁止郭军进入营口起,一直到12月23日巨流河决战为止。在这一阶段中,日军直接参加了镇压郭松龄大军的作战,在日军的直接武力干涉下,郭松龄大军最终失败。

我们知道,在郭松龄主力部队攻占锦州之后,郭军第二军的一支约一千五百人的部队便开始向满铁支线的终点站营口进军,当时驻守在营口的三百五十人的守军闻风而逃。但就在郭军准备进入到营口市区的时候却被日本驻营口的领事阻止了,并恐吓郭军第二军将领道:“你们不要以为此间只有鲍英才(营口守将)一个营,我们日本在南满有两个师团,在朝鲜也有两个师团,随时都能开到。”12月14日,关东军司令发出警告,要求郭军必须退后三十公里。

在日本人的干涉下,郭军原本的战略部署已然被打乱,顿时陷入困境之中。12月15日,正直郭张两军决战前夕,日本开始出兵驰援张作霖。由于深信有日本作为后援,吴俊生、张作相等人也决心与郭决斗,分别从黑龙江、吉林率领大军南下。此外,由于日本的出兵,在维持省城治安上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奉军才得以减少留守部队,将多数兵力都集中在前线与郭决战。

最后在张作霖和日本关东军的联合镇压下,郭松龄军虽然冒着严寒顽强作战,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功败垂成。

郭松龄和张学良——剧照

总结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从日本干预的角度来对郭松龄兵败原因的简单分析,寥寥数笔,仅供参考。而当我们反观这场战役,倘若张作霖没有日本的支持,鹿死谁手还说不一定。所以有些学者也表示:郭松龄之败,并非败于张作霖,而是败与日本帝国主义。

当然了,造成郭松龄最终失败,也并非只有日本干预这一原因,实际上还有很多,篇幅有限,我们下文再说!

(未完待续……)

热门文章